水氢发动机事件,记者背锅,真的冤么?|嚼白咀

水氢发动机事件,记者背锅,真的冤么?|嚼白咀

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发文《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市委书记点赞!》。文章称,水氢发动机在南阳市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报道称,5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张文深到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时,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市委副书记、市长霍好胜参加现场办公。

5月24日,这条新闻一经传开,引发了轩然大波。南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回复新京报记者称,目前该项目仍处于研发人员的验证阶段,并未正式生产,也未经过工信等相关部门的验收。报道用词不当,信息发布不准确导致误解。

这么大一件丑闻——当然是丑闻,就这样轻轻松松甩锅给了记者。

记者真的只是背锅侠么?

显然不是。

我虽然退出了职场,但在媒体业,差不多也算是老行尊了。撇开这个丑闻的主干不谈,今儿我们专门谈谈这个丑闻中媒体人的责任。

南阳工信局说媒体报道用词不当,信息发布不准确,这也是睁眼说瞎话,是媒体业的外行,要给领导洗地用词。

南阳日报这篇报道,并不是发明创新的专题报道,而是一则领导人视事行踪的报道,是党报特色的标准报道模式。记者在报道中用词恰当,信息发布明确。所以,记者的问题,不是报道用词不当,信息发布不准确,而在其他方面。

跟领导的记者,当然要报道领导的行踪,但涉及到具体的事,也不能是领导赞扬了就跟着站台啊,领导不是万能的,他也有不懂的地方,也常常会不懂装懂点头称赞,这多了去了。记者在报道时,起码核实一下领导赞美的东西是不是属实,是不是真的,这也是做记者应该有的专业常识吧——核实,这个专业常识,是记者和媒体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记者采访中遇到不懂的东西,可以咨询请教行业专业人士,请别人来讲,这不也是基本要求么?

如果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就报道什么,不做调查,不做核实,这不叫记者,这叫刻录机。

如果南阳日报的这位记者,稍微有点头脑,就应该对“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这样的话存疑才对啊。如果稍微聪明一点,就可以想到,为什么如此重大的发明,不是在美国日本欧洲,甚至也不是在北京上海这些科技人才荟萃经费堆砌之地,却偏偏在南阳一个犄角旮旯里的没几个人知道的汽车车间里?

就算记者写了,还有编前会啊。即使地方媒体编前会不严格,至少还有编辑把关呢。编辑做了什么呢?放行。

值班老总呢?放行。

这种涉及地方一二把手的报道,通常还会有其他人关心。不知道具体到这篇文章,是否有人关心过。

结果是,领导信了,记者信了,编辑信了,值班总编信了。于是一篇报道洋洋洒洒就出台了。结果舆论出来,领导吓得估计要屁滚尿流,记者则实实在在要背锅。

问题出在哪?

当然是因为书记点赞了!领导信了,点赞了,谁敢不信?记者敢不信?编辑敢不信?总编敢不信?那你们还想不想干?

于是,专业和流程算个啥,一溜把关的,全信了。

饭碗捧在手,专业要求和职业操守可以扔一边,毕竟,体面又能值几毛钱?

毕竟,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做媒体的人都像我们曾经那样要脸皮。我们脸皮太薄了,所以只好最终选择远离这个行业。

所以,背锅一点都不冤。只能送两个字,活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