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学科教学设计答题技巧(一),通关指南在这!

教学设计的答题思路与答题模板

前面已经给大家分享了(没看的赶紧复习!)

戳这复习答题模板 !

今天来看看学科的教学设计

13个学科设计思路有何异同

语文

1.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的整合,是语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与能力同样注重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维度。从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出发,过程与方法成为语文目标体系中的又一重要维度。


(2)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及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 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师应该在研究和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各 个学段的目标,要以整体的观念去研究教科书,明确教科书的体系安排和单元目标,把具体的课 文置于一个大的系统之中去研究,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3)语文教材导语、文本特色

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导语、课文导语及课文本身的特点,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可以 抓住四个“突破口”,即以学习重点(或单元目标)、预习提示、注释及课后作业为突破口来制 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为确定目标而钻研课文,应认真思考下面问题: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它 在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有什么是值得学生去学的?学生能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


(4)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 水平。目标切合实际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脱离实际,偏高或偏低,都会给教学实践造成困难。从 教师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超出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观念,目标只有符合教师的教学观 念并且教师也有能力控制时,才会产生出实际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要依 据: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2.教学目标的表述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五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对象和行为标准。例如:

“学生 在自由朗读全文、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划出 与主题关联密切的句子或词语; 通过自学, 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5个生字。”


3.教学目标示例

《背影》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朴实自然的语言特 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推敲关键字词,品味父亲的形象特征;反复朗诵,领悟文章内涵, 表达自己的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政治

三、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题是每年教师资格考试的重头戏。教学设计题一般分为 2-3 道小题,小题的分值可能会出现变化。总结近几年的考题,我们总结出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具体的考查方向:围绕着所给出的文本写出教学目标或确定教学重难点,并围绕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简案的设计;或直接根据文本进行教学简 案的设计;有时会指定教学方法,运用指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片断设计或教学活动设计;另外,还有设计导入、板书或按要求编题的题目。


这类题要求考生要具备基本的政治教学能力,归纳起来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组 织能力等,其中也隐含了对学生政治教学理论的考查。考生若想在此部分拿高分,必须熟知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如重难点设计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书写的注意事项及依据、教学方法选择的技巧、导入技巧 等,同时必须清楚教案的构成及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等;其次,扎实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历史

教学设计模板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视频,并提出问题:××××××××××××?

学生观看思考,发言,讨论,教师总结,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视频),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 离,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的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

之后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或者国内、国外等角度分 析概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并辅以阅读教材的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的过程/内容

1.初步感知

教师通过课件,运用讲述法介绍××××××××的过程/内容,进行适当的人物介绍,增强课堂的趣 味性。

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出××××××××的主要内容/过程。

2.深入理解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史料/地图/图片,带领学生再次深入理解××××××××的过程/措施/主张。

之后组织角色扮演环节,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扮演,组织新闻发布会/历史情景剧。

例 1:新闻发布会,由教师扮演记者,提问学生问题,学生根据角色回答。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共 同总结:××××××××。

例 2:历史情景剧,学生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结合本节课相关内容评论角色扮演的真实性,最后教 师进行点评、总结,并对学生予以表扬或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发布会/历史情景剧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增 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点知识。


(三)××××××的影响/意义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史学界对××××的评价资料/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

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 分钟进行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并请其 他组代表进行反驳或者补充。

学生回答期间,教师适时引导其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既能看到××××的积极性,又能认识到×× ××的局限性,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史料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配合使用,既能提高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史论结合的历 史意识,又能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环节三:小结作业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学生充当历史小老师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归纳、概况,理清知识脉络。

作业:请学生回去阅读相关历史读物/举办历史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博物馆/制作历史板报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归纳所学的小结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式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动 手、动脑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地理

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学设计是《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最后一题,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 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 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环节。


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 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书写规则

①行为主体:教学行为主体是学生。

②行为动词: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用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描述 学习行为。


③行为条件:教学条件一般有辅助性和限制性两类。前者指可借助数据图表、地图、资料等, 如“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后者是在规定时间或情境中去完成行为,如“在 5 分钟内”,“在 课堂讨论时”等。

④表现程度:标准是指学生达到目标时表现出来的最低行为程度。可以从速度、准确率和质 量三个方面确定。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共包括四部分内容:

(1)新课导入

①常见的导入方式有:复习导入、设悬导入、时政新闻导入、生活实例导入、视/音频导入、 图片导入。

②导入注意事项: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相关性。


(2)新课教学

要点:知识点讲解正确;重难点突出;逻辑层次清晰,地理学科讲求逻辑和归纳;设计互动 环节。


(3)小结作业

①小结主要以下几种形式:教师总结式、师生问答式、学生汇报式、学生活动式。

②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巩固性作业、思考性作业、比较性作业、归纳性作业、口头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小组性作业。

详情请加常州中公教资备考群:427622639

13个学科教学设计答题技巧(一),通关指南在这!

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