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来源:补两刀(nwt20160609) 简介:专注各行业的出色人物,他们可能是人人皆知的侠之大者,也可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是做了不平凡的事,不管是哪个领域的人物,他们都有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地方。

作者:两刀君,本名张海贞(灵灵),期刊作者,作品散见于《知音》、《中国青年》、《深圳青年》等各大期刊。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三年前,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呈现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是由500多块蓝冰制成的巨型书籍组成的世界首座冰雪图书馆,与我们想象中的图书馆不同的是,这座图书馆里,一本书都没有,而是收录了来自世界各族人民的美好心愿。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这些心愿分别涵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关于梦想,关于爱好,关于健康和幸福以及改善贝加尔湖畔和地球的环境等等,图书馆的场面非常震撼,引来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围观,并受到了世界各国知名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而创造这个奇观的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儿,这个女孩儿叫孙博,一个热爱旅行的人。

01

热爱旅行的她心中藏着美丽的白日梦

孙博201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儿,喜欢旅行、看书、养花养草、画画等,因此,内心十分富足,不过,这些终归不是自己最大的爱好,被孙博排在第一的爱好是旅行。

大学毕业后,她就职于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出版社,在工作期间,还自己独立策划过多本旅行书籍,第二份工作是在央视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策划,当时做得非常出色,积累了很多有关旅行的丰富经验。

这个爱做梦的女孩儿心中藏着一个美丽的梦,于是,她选择辞职创业,在2009年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旅行公司,这一做便是五年。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那个时候,孙博曾为那些有财富积累并且有人文情怀的企业家和学者包括一些明星都设计过旅行方案,服务过马云、马化腾、鲁豫、敬一丹等人士。

她曾在自己的演讲中提到,在旅行的过程中,目的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去那里目睹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就她自己而言,旅行不仅仅是旅行,比如说,要是去到日本的建筑旅行,她会去研究日本的古建筑是如何设计的,有哪些独特之处。

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孙博曾带着国电企业家到东京看他们的等级系统是怎么做的,都有哪些逃生的系统,在这个女孩儿眼里,所谓旅行并不是说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多维度去发现旅行中未知的世界。

2008年的时候,孙博还乘坐了非洲之傲,这是一趟超级豪华的列车,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之称,在我们看来,这样的旅行是一种享受,但孙博却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旅行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在那趟列车上她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非洲,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在这趟蒸汽火车上,孙博与一位友人闲聊时,对方问:“你小小年纪去过那么多地方,一百多个国家,估计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完成的梦想,而你却早已经实现,那你还有其他什么梦想吗?”

她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有个白日梦,是在60岁的时候,建一个旅行图书馆。”

那只是一次简单的聊天,孙博也并未放在心上,但她内心却清楚地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实现这个所谓的“白日梦”。

02

梦想滋生灵感,下决心建造一座冰雪图书馆

爱旅行是孙博的天性,也可能是性格使然,2006年4月份的时候,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第一次踏上了贝加尔湖,那个时候,贝加尔湖畔上的冰雪还没有融化,湖面蔚蓝,当时的贝加尔湖畔风景十分宜人,她第一次去贝加尔湖便深深爱上了那里。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2015年为了再次领略自己梦中的天堂,她与团队成员一起再次来到了这儿,故土重游的感觉更是美极了,贝加尔湖畔的景色比之前还要迷人,在那里他们尽情游玩,所有美景都尽收眼底。

那次,孙博遇到了一位叫康斯坦金的老爷爷,机缘巧合下还与这位老爷爷畅谈了起来,当谈起梦想时,这位老爷爷憧憬着说:“我的梦想是在我有生之年,用贝加尔湖畔的蓝冰建造一座冰屋!”

一语惊醒梦中人,老爷爷的话让孙博瞬间眼前一亮,她觉得与这位老爷爷太有缘分了,他们的梦是那么相似。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老爷爷的那一番话让孙博瞬间灵感迸发,那一刻她的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想法:用贝加尔湖的蓝冰建造一个承载梦想的图书馆。

回去后,孙博随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团队的人员,当听到孙博的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有团队成员直接就否定了她的想法,有成员认为在贝加尔湖畔建造冰雪图书馆想法很美好,真正实施起来绝非易事。

经过多番考虑后,她还是决定一试。

接下来,整个团队就开始了筹划,他们的初步设想是建造一座蓝冰图书馆模型,面向世界收集普通人的美好梦想,并且原字原句由俄国匠人将其刻在蓝冰之上。

整个过程,孙博的梦想都是一片质疑声中度过的,有朋友认为,在贝加尔湖畔建造冰雪图书馆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不久后便会消融,所以,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这个创意。但是孙博从来不在乎外人的眼光,当别人质疑做这些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只是淡然一笑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需要理由,我就是要做别人梦里才敢做的事情。”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说干就干,随后,她还写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招聘启示,创意的招聘贴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如果说招贤纳士是小问题的话,那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最大的难题是,遭遇了俄罗斯政府的阻挠,因为政策不允许,项目差点“胎死腹中”,但是,孙博不放弃,后来考虑到这个项目也没有任何危害,俄罗斯政府才同意他们搭建冰雪图书馆。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冰雪图书馆的选址问题,孙博先是在中俄两国招募设计师,随后团队便开始了冰雪图书馆位置的探测之旅,但是,整个过程要比想象中的困难很多,建造这样一个图书馆并不是说直接在湖面上随便找一个地方,而是要经过缜密的探测,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前几次的探测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考虑到安全起见,他们所勘测的地方都不适合建造图书馆,孙博坚信在这贝加尔湖畔总有一块地方是适合的。

于是,结合前几次的探测失败经验,他们再次踏上探测之旅,这个过程经历了五次中断,最终,经过勘测队成员的不断努力,加上整个团队的认真协商,他们最终决定将地址确定在贝加尔湖畔上绝对安全的一块空地。

选址成功后便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设计图书馆的立体模型。

设计冰雪图书馆的模型是由中俄两国的设计师共同完成的,但是因为工作不在同一个地点,再加上语言不通,很多时候沟通起来会产生歧义,他们都是通过邮件和电话来沟通,因此沟通起来特别费劲,因为意见不合,还曾多次出现“斗嘴”的情况,但是,孙博一点也不急躁,每当出现冲突时,她会耐心安抚他们。

每一次探讨,孙博都亲自参与其中,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设计方案不满意她便要求推倒重来,与大家一起重新沟通设计思路,虽然很费力,但她却乐在其中,每每想到与自己的美丽梦想只有一步一摇时便特别兴奋。

设计方案前前后后一共经历了30次修改调整,两国设计师一共发送往来邮件237封,越洋电话50多次,这些鲜明的数字足以体现整个团队的用心和努力。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03

亲自上阵实地考察,征集梦想,创造出了世界奇观

准备动工初期,孙博和团队成员一起前往贝加尔湖畔进行最后的实地考察,寒冬腊月,贝加尔湖畔的气温达到了零下40度,那种寒冷已经不能用刺骨来形容,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冷,在那里整个人简直快变成了冰雕,冻得几乎是说不出话来,想用手机拍下那令人难忘的寒冷时刻,但是天冷得连手机都不愿意工作,低温下手机根本无法开机,这是孙博本人的切身体会。

他们向全世界征集了1000余条梦想,其中有500多条梦想,被俄罗斯匠人不分昼夜冒着寒冷,雕刻在了冰书之上。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历时6个月,由500多块蓝冰组成的冰雪图书馆正式落成,其场面非常震撼,他们没有做任何宣传,但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新闻媒体的关注,一向做事低调的孙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冰雪图书馆还被央视中文国际、东方卫视等媒体重点报道,事实证明,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孙博的白日梦变成了现实。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2020年3月5日,第四届梦想图书馆又破茧而出,今年因为冠状病毒的侵袭,他们的团队也遇到了困难,但是,他们却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拍摄声援灾区的短片,鼓舞人心,而且还协助同胞在海外采购医用物资,陪同胞一起渡过了至暗时刻!

她创办的图书馆,里面一本书都没有,却被央视点名重点报道!

当被问及冰书消融后会不会感到伤感时,孙博说,冰雪融化之时,便是春暖花开之时,没有什么遗憾,消失也是一种美好。是的,冰雪融化也不遗憾,只要梦想来过便是美好!

特别喜欢孙博的那句话:“在白天,做别人梦里才敢想的事!”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出了世界奇观,梦想不怕被嘲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可以做属于自己的白日梦!

声明:本文由补两刀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