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及时发现马谡无能、导致街亭失守?

视频电影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郡宜城县人。与哥哥马良等四位兄弟并称“马氏五常”。马谡才器过人,且好谈论军计。马谡在诸葛亮南伐时提出: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然后,就有了“七擒孟获”,南人不复反矣的成功。所以说马谡并不是无能之辈,才能还是有的,只不过大多是做为参谋出谋划策,并没有具体的带兵经验。为什么诸葛亮要派遣马谡守街亭?

很简单的道理,诸葛亮想着栽培马谡,三国志有记载“诸葛亮频携谡,逢议点谡”。蜀汉政权内部并不是一团和谐,几大派系之间也是在明争暗斗,而夷陵之战,诸葛亮代表的荆州派系死伤惨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战死,冯习、张南、傅肜这些荆州战将同样战死,所以在北伐之战,诸葛亮有魏延这样百战老将不用,派一个中军参谋守街亭就是为了训练马谡,街亭很重要,但是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守住街亭并不是很难的任务。看一下诸葛亮的安排,

第一步马谡王平守街亭

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

第二步高翔旁边策应

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紥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紥。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第三步魏延右边策应

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紥。

就这安排,守住街亭简直万无一失,为什么街亭失守了。因为马谡并没想这守街亭,他想立最大的功,直接打败曹军。上山扎营,居高临下,以破釜沉舟之势,击溃曹军。想法很好,但士兵不听你的,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没有趁曹军新来乍到,杀个措手不及,等到人家扎下营寨,合围已成。那就败局已定。

总得说来,诸葛亮栽培马谡着急了,应该让魏延守街亭,马谡做策应。而马谡为了表现也着急了,本来守住街亭就是大功一件,非要画蛇添足,造成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哈喽,您好,我是爱胡扯的老马,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马谡应该算是三国时期蜀汉非常厉害的一员大将了,早期的时候曾在蜀汉的腹地为官,颇有才华,并最终进入诸葛亮的视野成为蜀汉重要的一员。因此我们不可能说马谡无能,马谡能够进入到蜀汉的议事核心,怎么能和无能二字扯上关系?

马谡太骄傲,人有些飘。

其实在蜀汉阵营,马谡这个人和彭羕有几分相似,只不过这两个人一个被刘备器重,一个被诸葛亮器重。

想当初刘备比较器重彭羕,而且彭羕也很有才华,但是过于骄傲,最终诸葛亮建议刘备应该远离彭羕,使得彭羕被远派他乡最终惨死。而诸葛亮比较喜欢这个马谡,马谡与彭羕都有同样的问题,因此刘备临终时曾告诫诸葛亮要谨慎使用马谡。可惜历史证明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临终建言。

马谡失街亭恰恰因为过于骄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应该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因此对于战局都有着非常精确的把握。可惜诸葛亮千算万算漏算了马谡的骄傲会不听从自己的安排和部署。在街亭一战中,马谡的先锋王平曾多次劝谏,也被刚愎自用的马谡无视了。最终因马谡的街亭失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全局流产。

所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是因为痛惜马谡这个人,可能更多的是痛惜自己多年布局的北伐因为马谡这个笨蛋毁之一旦。


爱胡扯的老马


马谡失街亭,终结了蜀国的北伐梦,很多人说这个锅应该由诸葛亮来背,真的是这样吗?女史并不这样认为。

马谡的身份证

马谡第一次出场是在刘备临死托孤之前,刘备将马谡支开后对诸葛亮说:“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何刘备会把如此一个不看重的人放在身边。

原来这得益于马谡的哥哥马良,马良很有才华,曾是文官之首,是早期在荆州之时就追随刘备的原班人马,之后更是陪关羽驻守荆州,可以说是刘备的核心班底。马谡有马良这层身份在,自然不会被刘备冷落。但是从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来看,显然刘备认为马谡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只会打打嘴炮的人。

既然刘备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还让马谡去守街亭这么一个战略要地呢?这要从马谡本身的优势来分析。

诸葛亮看重马谡的原因

NO.1 出身也是实力的一种

蜀国的班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诸葛亮为首,早期便追随刘备的荆州派;还有一部分是蜀地本土士族组成的巴蜀派。因为蜀国都城在成都,巴蜀派实力盘根错节,经营多年,且有源源不断的当地人才引进,显然实力更为强劲。作为荆州派的代表,诸葛亮自然要为荆州派争取利益,未来自己的接班人显然要从荆州派当中选择,而荆州派在当时年轻一辈中显然没有能挑大梁之人,只能瘸子里面挑矮子。马谡作为荆州派之人,自然受诸葛亮更多关照。


NO.2 打嘴炮也是一种能力

诸葛亮远征南蛮之时,马谡去劳军,刚好马谡的哥哥马良去世不久,马谡身披白皮,很是惹眼,自然得到了诸葛亮更多的关注。之后诸葛亮将其留在营帐中叙话,二人聊到平蛮策略之时,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伐兵为下”的策略和诸葛亮不谋而合,不免让诸葛亮对他高看一眼,也让诸葛亮看出了马谡有心肩挑重担的态度,有时候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而且刘备去世后,剩下的荆州派主要以武将为主,曾经隆中对的豪情和策略,诸葛亮再也无人可以诉说。马谡作为小谋之才,显然和诸葛亮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这也难免让诸葛亮对其另眼相待。总之,马谡成功进入了诸葛亮的眼帘。


马谡守街亭失败的原因

既然有意让马谡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对马谡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仅仅三年,从未领兵的马谡就被提拔为将军。诸葛亮内心其实明白马谡只是谋士之才,非领军之将,仍然让他担当重任的原因一方面是历练,另一方面纯粹为了给马谡送功劳送资历。为什么这么说?

且看诸葛亮如何布置:

1、 派生性谨慎的王平辅佐马谡;

2、 派高翔陈兵柳城为援;

3、 派魏延领兵马为援。

一人辅佐,两员大将作为援军,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真是照顾有加,这不是送资历送功劳还能是什么?

然而街亭还是失守了,失守在马谡的自以为是,抗命不遵。作为一个文官明明没有丝毫的突围能力,还想学勇战派的策略俯冲而下瓦解敌人,明明可以固守待援,非要秀一把骚操作。

街亭的失守归根究底是蜀魏两国军力先天上的差距,否则后来魏延和高翔联军复收街亭也不会坚守不住,达不成战略拖延的目的。马谡失街亭,与其说是诸葛亮识人能力的缺陷,不如说是诸葛亮和命运抗争失败的惩罚。

结语

顺势而为的人,审时度势,步步为营,可谓智者;逆流而上的人,一往无前,九死不悔,可谓勇士。

明知蜀国国力不如魏国,却不顾一切,毅然北伐,想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复兴汉室。

诸葛亮不瞎,只不过选择了成为一名勇士,试与这天地斗上一斗。

天命在魏,非人力所能逆,马谡街亭失守不仅葬送了诸葛亮的北伐梦,还成为了诸葛亮人生中的污点,可悲!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