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300億!負油價讓投資者倒貼中國銀行

近日,美國原油期貨市場頻頻爆出負油價的驚天奇聞,但誰曾料想,在這場油價風暴的席捲之下,眾多受害者之中竟然有更令人震驚的幾個大字——中國銀行原油寶投資人。

因為今年美國4月20日爆出WTI油價出現負值,中國銀行在4月22日發佈公告對本行發行的原油寶產品的美國原油合約將參考CME官方結算價進行結算或移倉。中行的原油寶則以這樣的結算價與客戶結算,這直接導致投資人不僅虧光本金,還要倒貼錢給銀行,來填補負油價帶來的持倉虧損。

虧300億!負油價讓投資者倒貼中國銀行

投資人如果實際投入100萬計算,不僅本金虧沒,還要倒貼給中國銀行212萬!並且,如果不還錢還將被納入徵信體系,莫名其妙成為失信人。經歷了股市的“割韭菜”的投資人,沒想到中國銀行的原油寶不僅割了“韭菜”,而且把“韭菜根兒”都一併拔起,投資理財能做到倒貼銀行錢,世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ps:如無特別說明,文中“油價”特指“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

負數原油期貨價格因何產生?

在我們的經驗當中,一件物品一旦成為商品,那它或多或少都會有價格,就算是白白送人,也最多是價格為零,但絕不會產生負數的價格。然而就在前不久,美國原油期貨市場就用負數油價,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一件商品“價格”的認知。對其原因,外界不乏猜測,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原油本身的價格已經比運輸、儲存原油的價格還要低。但現在看來,這僅是冰山一角,而要揭示冰山的全貌,就不得不提到中國銀行的神級操作。

首先,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有很大不同。原油期貨市場實際上並不是炒“原油”,而是在炒原油訂單。原油訂單的價格一方面受到實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訂單買賣雙方的供求影響。其獲利方式與股票基本類似,即在期初交易時以特定價格買入訂單,然後在期末交割日時賣出,如果賣出時訂單價格高於買入價格,即為獲利,反之則是虧損。

虧300億!負油價讓投資者倒貼中國銀行

雖然獲利方式與股票相似,但其在“遊戲規則”上與後者有很大不同。其中最明顯的便是,美國原油期貨市場沒有熔斷機制和退市機制。這就意味著原油期貨價格在理論上可以無限下跌。不過,原油期貨市場就像一個水池,既有流進的水,也有流出的水,以此來將期貨價格保持動態平衡的狀態。在這種平衡狀態下,期貨市場的油價會基本維持在合理區間內。一旦有人打破這種平衡,期貨價格也會隨之變得不合理起來。而中國銀行就是首位打破平衡者。

據國際能源網記者瞭解,在本輪油價暴跌中,多數投資機構早已提前離場,當時的價格大約是20美元/桶。然而,就是在這種大家紛紛離場的情況下,中國銀行仍然選擇“死扛到底”,堅持不平倉。此時的市場行情是期貨市場訂單需求飽和,買者寥寥,賣者數量激增,在此情況下,中國銀行手中的訂單越來越不值錢,最終反映到期貨價格不斷突破下限,直至跌成負數。

4月22日,中國銀行發佈公告稱,將以-37.63美元/桶的價格完成交割或移倉。據統計,中國銀行最終交割時持有大約有700萬桶原油,即使按照多數企業離場時的20美元/桶計算,其也將虧損大約4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00億元。

早已被瞄準的中國銀行

實際上,當油價跌破20美元/桶,而中國銀行仍然持倉時,就已被做空者盯上。但是,由於美國WTI原油期貨的結算價是按照結算日當天2:28-2:30這3分鐘內的均價進行結算,加上油價本身就一直在跌,所以做空者始終按兵不動。直到那關鍵的三分鐘來臨,做空者才開始了蓄謀已久的閃擊。三分鐘時間裡,油價從約-20美元/桶一直被砸盤至-40.32美元/桶,最終按照結算規則,當期結算價為-37.63美元/桶。

另外,中國銀行早已被做空者盯上其實也是有徵兆的。前文提到,當各大投資機構紛紛選擇平倉離場,中國銀行卻仍堅持重倉,但此時的市場需求已經日趨飽和,就算中國銀行想離場恐怕也無能為力。而需求為何會飽和,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影響下,世界原油需求量確實大幅下滑,而另一方面,這大概率是做空者的陰謀。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華爾街聯手做空中國銀行,但是我們如果站在華爾街的角度,會發現事情其實很簡單。

當大家都在逃離時,突然有一家機構在“逆行”,那麼這位逆行者會很快引起旁人的注意。並且,中國銀行的持倉數額不低,這就更容易被華爾街的金融狼們盯上。同時,由於國際油價本身就一直在跌,所以本次做空成本其實非常小,甚至在最後關鍵的三分鐘前,只需看住中國銀行不讓其離場便可,而不讓其離場的方法就是儘量減小需求。或許,在華爾街的金融狼眼裡,中國銀行當時的行為就像是一個小孩抱著金磚在鬧市上走,換句話說便是——不做空你做空誰?

虧300億!負油價讓投資者倒貼中國銀行

因此,與其說華爾街聯手做空,不如說“唯利是圖”不過是華爾街一條最基本的生存共識。

鉅虧其實是人禍

“原油寶”是中國銀行推出的一款金融產品,顧名思義,其投資領域主要為原油市場,但是,在原油期貨市場一夜之間鉅虧300億元后,用戶似乎更願意稱其為“坑錢寶”。

本次美國原油期貨市場超級暴雷,看似受傷的是中國銀行,但實際上,最慘的人是那些“原油寶”的用戶們。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中國銀行作為投資銀行,在暴雷事件中的角色不過是個中間商,其主要任務是拿著從投資人(此處即為“原油寶”用戶)處籌集的錢,進行原油領域的投資。如果投資獲利,那麼在刨去投資人收益後,剩餘的錢將成為中國銀行的投資所得。反之,如果投資虧損,虧損的也是投資人的錢。中國銀行可以說是旱澇保收。

在原油寶的用戶協議中明確寫到,當投資的虧損額度達到50%時,中國銀行會對投資人發出警告,而當虧損額度達到80%時,中國銀行將進行強制平倉。也就是說,按照協議,投資人最多虧損本金的80%。於是,許多原油寶用戶的想法是,就算虧損,最多也只是把投資本金賠進去,只要把握好本金額度,對自己的正常生活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然而,中國銀行用實際行動證明——這種想法太過“幼稚”。

在當時原油期貨價格大跌的情況下,中國銀行按照協議,應該進行強制平倉的操作,以保證投資人的其他利益不受牽連。但令人弔詭的是,中國銀行不但在虧損達到80%時並未強制平倉,反而在虧損繼續擴大時仍然不平倉。當油價跌破零美元大關時,虧損早已超過100%,而一旦虧損額度超過100%,則意味著將會牽連到投資人的其他利益。中行這樣的操作實際是違反合同約定的。

記者獲悉,某原油寶用戶在當期買入20000手,摺合388萬元,結算後顯示虧損920萬元,即該用戶倒欠中國銀行532萬元。而這一切正是因為中國銀行沒有執行強制平倉的保護性條款。

至於為何沒執行強制平倉,似乎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中國銀行錯誤的判斷了原油期貨價格的走勢,妄圖在觸底後一舉翻盤,這是很明顯的賭徒心態。而誰也沒有想到,本來寄希望於價格反彈的中國銀行,最後竟以收割韭菜的方式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面對割韭菜得來的鉅額資金,中國銀行恐怕無福消受,因為等待著它的,將會是批量的維權訴訟。不僅如此,中行其他理財產品也會受到牽連,一大批中行客戶可能會迅速贖回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至於後續會對中行的理財產品銷售產生怎樣的影響將難以估量。同時,如果最終認定主要責任由中國銀行來承擔,那麼還將涉及重大國有資產流失,相關責任人可能還要面臨牢獄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