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有人說,2020年註定是見證奇蹟的時刻,2000年的時候暢想未來, 期待的2020是“學生不用去學校,在家就能上課。”誰知道,一場疫情,就讓這個願望——成真了!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2020一開局,全國人民就在疫情籠罩的環境下艱難求生,在教育圈,老師們被迫“在線營業”,化身網絡主播;家長們則搖身一變,成了“班主任”;孩子們也天天與網課打交道,每天心不甘、情不願地在老師和父母的靈魂叫喊聲中爬起來“奮戰”,一時間,“硝煙四起”。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有的孩子為了上網課拼盡全力: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河南14歲女孩到村委會蹭網學習)

而有的孩子卻把網課當成“消遣”,遊戲、零食,快樂走起。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有的孩子感嘆網課比催眠曲還有效,手機放旁邊馬上就能睡著。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我們看到了無數網課背後的喜怒哀嘆,也聽慣了很多家長們的吐槽和抱怨:“同樣是在家上網課,如果你以為別人都在跟你一樣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至少,衡水中學的學生就很特別,從他們的一張作息表中,我們就能窺得一二。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衡水中學曝光的作息時間表震驚了教育圈

5點40起床晨讀、上課,一直學習到晚上11點;

每天6節網課,8套練習題,每科目2套;

2次限時訓練,晚上還要做一套卷子;

這還只是上課,還不包括學生自行復習的時間;

不少高三考生,一天甚至要學習16個小時。

從自習到自我檢測,每一分鐘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看到衡水中學的這張課表,很多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一場疫情,就是一場大考,在家上網課的這段時間,不僅考驗著每一位家長,更考驗著每一個學生。衡水中學的孩子們,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改變,疫情對於他們而言,唯一的變化應該就是轉移了學習陣地,加強了自控力和自我約束力,其他一切一如往常。

同樣是學生,為什麼衡水中學的孩子們可以做到如此自律呢?

其實,仔細想想不難發現,衡水中學的孩子們並沒有什麼“特異功能”,他們之所以看起來能做到高度自律,跟所處的教育環境、自身的處境和認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讀書苦,可能僅僅是一陣子,不讀書,也許要辛苦一輩子!衡水中學大多數學生家境一般甚至是不盡人意,對於迫切改變自身命運的他們來說也許更能體味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一天學習16個小時真的很辛苦,但這已經是這群孩子這輩子承受的最輕的苦。

之前看過一部紀錄片《出路》,裡面講了一個農村孩子馬百娟的故事。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馬百娟出生於甘肅農村,全家一個月生活費不超過50塊。

是的,你沒看錯,全家幾口人,一個月生活費,是不是還不夠一個條件好的學生喝3次奶茶的?

每天早上,馬百娟吃幾口冷水泡饃就要去上學,放學後還要餵豬、做飯,才能開始做作業。

她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好好讀書,去北京上大學,畢業後賺了錢,要給家裡買白麵,打一口井。

但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打碎了馬百娟的夢想,15歲的她被迫輟學。

年幼的馬百娟只能外出打工,由於年紀小、沒學歷,她一直找不到工作,連1000塊月薪的工作都找不到。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看不到希望的馬百娟,16歲時嫁給了在陶瓷廠做苦力的表哥。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不難想象出,她未來的生活到底會是什麼樣子——早早結婚生子,沒學歷找不到好工作,收入低,孩子長大後沒錢供孩子讀書,孩子沒文化,早早結婚生子……

不讀書,就沒辦法跳出這個惡性循環,自己乃至子孫後代,一輩子都要在貧困的圈子裡打轉。所以我們能明白,當這些孩子有機會讀書的時候,他們為什麼會那麼拼命了吧?在他們的世界裡,讀書才是唯一的捷徑,一輩子哪怕不能逆襲,但起碼讓自己孩子的起點又高了一點,努力總是沒錯的!

曾在抖音上看過一個視頻,一個記者在一個建築工地上採訪那裡的工人,她問其中一個皮膚黝黑、汗流浹背的小夥子:

“如果可以回到以前的話,您最想回到幾歲呢?”

炎炎烈日之下,這個小夥子放下手裡的磚塊,說:“想回到讀書那會兒。”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作息時間表: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

記者問:“為什麼?”

小夥子說:“因為這個工地太累了,如果能回去能好好學知識,就能不再受苦了。”

讀書確實很累,它需要你埋頭苦讀、努力背誦,要一次又一次地做題、考試……但多年以後你就會發現,曾經那段苦讀的歲月,才是這輩子受過的最輕的苦。

再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就會很容易獲得答案,衡水中學學生“超人”一般的高度自律,來自於他們迫切改變命運的渴望,更來自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耕耘者最信得過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著一顆希望的種子,哪怕每天努力一點點,進步一點點,就像我們常說的,堅持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拉開人生差距的不僅僅是自律,還有認知和持續的努力,相信不只是衡水中學的學生可以做到,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