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時代”回來了嗎?肉價“九連降”背後,供求關係怎麼變?

在國內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豬肉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去年,很多城市的豬肉價格,都出現了高價。甚至不少人表示,自己吃一頓紅燒肉的成本,已經上漲至40元。也正是因為非洲豬瘟、供求關係的多重作用下,才使得2019年的豬肉一路“高歌猛進”。

“十元時代”回來了嗎?肉價“九連降”背後,供求關係怎麼變?

而隨著問題,被一個個攻破,豬肉的價格也慢慢迴歸至“平民價”。截止至4月16日的時候,豬肉價格已跌至每公斤43.38元。相對於此前而言,跌幅高達7.8元每公斤。而最新的數據也顯示,肉價已經迎來了“九連降”。現在的瘦肉型白條豬出廠價,已經連續九周時間,都是下跌的趨勢。就連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都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降幅。

而這樣的降幅,以及這樣的價格,我們終於能夠在餐桌上,看到久違的“二師兄”了。雖然前陣子,豬肉被口罩打敗,不再是大家最喜愛購買的商品。但是隨著國內疫情進入可防可控階段,口罩的供應也隨之上來後,民以食為天的我們,再次將目光放回至餐桌。

“十元時代”回來了嗎?肉價“九連降”背後,供求關係怎麼變?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處在高位的豬價,突然迎來了“降價潮”?前面我們已經提及到了供求關係,在大部分的漲價過程中,供求關係一直都是主導因素之一。當市場上的供應,遠遠大於需求時,就會出現降價。而當市場上的供應,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時,就會出現漲價。之前的“二師兄”一路“高歌猛進”,正是因為供不應求。而最近之所以能夠給我們帶來好消息,則是供求關係發生了新的轉變。

需求層面

本來每年的一季度,都是豬肉需求的高峰期。再加上春節假期,更是需求量很高。而人們也總是會在春節期間,和朋友、家人去外面的餐飲店消費。所以,過去的每一年一季度基本上都是高價的狀態。而今年春節假期期間,我們卻面臨了一場公共衛生事件,幾乎整個餐飲業都被按下了“暫停鍵”,甚至跌入谷底。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的餐飲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45%。而這樣的下降情況,自然使得餐飲業對於豬肉的需求大大減少。

“十元時代”回來了嗎?肉價“九連降”背後,供求關係怎麼變?

除了餐飲門店以外,大眾們對於豬肉的需求,在一季度也有所“降溫”。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500元左右。相對於此前而言,這樣的可支配收入表現平平。而且因為疫情的緣故,人們也改變了自己的消費觀念。豬肉的價格這麼高,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其他的肉類代替。所以,對於普通居民而言,對於豬肉的需求也出現了減少。

“十元時代”回來了嗎?肉價“九連降”背後,供求關係怎麼變?

供應層面

在去年的時候,在高價豬肉面前,就一直在尋找好方法。而生豬的情況,也給予了不少的支持。再加上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全國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不僅有新的誕生,一些“老的”還沒有賣出去。存欄量提升的同時,大體型白條豬上市量也呈現出居高不下的態勢。供應量在多重因素下,出現了上漲。

需求減少,供應增多,這樣的供求關係,豬價想不降都難。不過,即便實現了九連降,因為此前的上漲,現在的豬價依舊處在高位運行。相對於前幾年而言,還是漲幅明顯的。所以,想要吃到“十元豬肉”,還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