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艺术家赵半狄选择在今年的博物馆日向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捐赠了一幅“奇特”作品,不出所料,这又是一场做足了仪式感的“中国派对”。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赵半狄的一系列“派对”,而这一次不同,从情境到作品,我们不得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派对的定语“中国”上。

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红布遮住作品,身着礼服的小提琴手演奏着经典曲目,应主办方之邀,来访的男男女女都身着礼服,回应邀请函上着重强调的“正装”字样。UCCA前台还专门准备了黑色领带,以备穿着随意的来宾不时之需。

晚8:00,派对在UCCA新装修的大厅开始,半开放式的玻璃幕墙在夜晚的灯光下格外引人瞩目。幕墙之内西装革履鸡尾酒会谈笑风生,幕墙之外,观众沿着玻璃墙朝内观望,玻璃的两边尽量避免对视的目光,彼此见了都心生尴尬。

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新装修后的UCCA将一楼的空间完全以流动性的玻璃幕墙呈现一种开放包容的形态,而这场博物馆日的活动为赵半狄的中国派对提供了完美的场地。这场“中国派对”是赵半狄派对系列的其中一场,它又是非常特别的一场。被幕墙隔开的两边,里面的嘉宾成了演员,将观看的权利留给室外的观众。

时间将近8:30,在全场观众的齐声倒数中,艺术家赵半狄和UCCA馆长田霏宇一齐揭开了作品的面纱,一个带着领带的毛驴呈现在观众面前。现场观众情绪复杂,可能更多人期待的是一张写生的油画少女;退一步说,画面的主角是一头毛驴而不是熊猫,出乎意料;再次,这个带着领带的毛驴与入场时前台准备的领带……

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在场观众礼貌地鼓掌,欢呼,大笑,转身继续被仪式打断的社交。艺术重要吗?或者艺术不重要?继熊猫之后,毛驴成了赵半狄创作中的第二个“吉祥物”,最早出现在2018年6月在瑞士乌利·希克庄园的表演《驴之芭蕾》上。彼时赵半狄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有下面的对话:

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新京报:为什么选驴,有什么特指?所有人都知道你最著名的符号是用熊猫。
赵半狄:即便我用熊猫的时期,熊猫在我的艺术里从来就不只是充当单一的角色,而且,我的熊猫艺术激活了一些东西,就像化学反应。让我自己都意想不到,驴也应该有这样的效果。新京报:那么派对上让驴和芭蕾共舞,算是跨界吗?赵半狄:……我有一个冲动是去激活。《驴之芭蕾》首先是为激活我自己而做的,其次才是别人。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如果瑞士的那一场派对上的毛驴是用来激活诸多可能的未知,那么这次带着领带的毛驴无疑是对这场派对来宾的挑衅。面对这一道玻璃隔开的空间内外,外面的观众应该感到庆幸没有被邀请进入这样一个上流的社交场合,不必为揭幕的那一霎那而感到尴尬,无需为艺术的挑衅买单,他们有理由享受“局外人”的那份轻松。

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馆长田霏宇在作品揭幕前介绍:“UCCA在管理机构调整之前,是一个以艺术品收藏闻名的大型机构。在这之后要不要继续进行作品收藏,我们一直在讨论和探索。”UCCA选择以这样一个对艺术权力和艺术机制强力批判的捐赠仪式开启收藏的全新时代,值得尊敬。这也让我们看到北京当代艺术的开放包容。

作品揭幕后,观众照旧点头、微笑、拥抱、合影,保持着上流社会应有的礼貌走完整个开幕程序。但是开幕人群以可见的速度迅速变少,为今年的博物馆日划上圆满的句号。


揭幕之后观众快速离场,博物馆日的这场活动发生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