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代縣武廟牌坊、正門


代縣武廟,俗稱老爺廟,位於縣城西南部的老爺廟街,距離代州文廟不遠。


代縣武廟,始建年代不詳,元天曆二年(1329)重建,距今至少有691年曆史了。


代縣武廟,坐西朝東,佔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代縣武廟莊穆忠武牌坊及正門


武廟的最前面是一座牌坊,稱莊穆忠武牌坊,三間四柱七樓式樣,歇山頂,上覆灰瓦。


站在牌坊前面,仔細觀察,感覺其上部的額枋、斗拱體量較大,而下部的柱子和夾杆石卻尺寸較短,上下兩部分不成比例,有些頭重腳輕。究其原因,似乎是道路墊高了、柱子和夾杆石被埋住了一截。


武廟的正門從忠武牌坊中間穿過,低矮、壓抑,平常應該不用。武廟的南北兩端開有側門,供平時人員和小型車輛通過。


牌坊的上部有電線,前面停有一輛紅色的電動車,再加上光板兒天氣,非常影響拍照效果。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代縣武廟莊穆忠武牌坊(局部)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正門內側的倒座戲臺


從北邊的側門進來,回頭一看,是颺聖樓。這裡,"颺"的意思與"揚"相同,"颺聖"應該是"宣揚關聖"的意思。


颺聖樓,面闊五間,重簷歇山頂,上覆灰瓦,直脊、垂脊和戧脊上均勻地置有大小相同的脊獸,這種情況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颺聖樓的上層簷下正中懸有"颺聖樓"藍底金字匾額,下層簷下正中懸有"神釐溥慶"紅底金字匾額。這裡,"釐"同"釐",讀音也是"li"。"神釐"是指農曆二月初二土地爺生日這一天,老百姓為土地爺慶生而舉辦的祭祀活動中的田公和田婆。這田公和田婆指的是誰,我查了半個下午都未查到,我的理解是指種田的老農民,不知道是否正確。"溥"的含義是"廣大"。因此,"神釐溥慶"的基本意思應該是普天同慶。您說,連白髮蒼蒼的農民伯伯、農民婆婆都參加慶祝了,那還不叫普天同慶嗎?


颺聖樓正面牆上也有一塊匾額,上書"樂事會心"四個藍底金字。該匾額的兩側有一副對聯,上聯為"竹雨松風琴韻",下聯曰"茶煙梧月書聲"。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書畫家,山西文化名人的傑出代表,有"晉魂"之譽的傅山先生自題書齋的一副對聯,描繪了這樣一種意境:屋外有翠竹、蒼松、梧桐和明月,屋內有古琴、茗茶和書生。雨打在竹葉上,風吹著松樹與屋內傳出的琴聲相伴;梧桐樹上掛著的明月,茶的氤氳與屋內的朗朗書聲相和。


颺聖樓前面的四根柱子上也有兩副對聯,但有幾個字我實在認不出來,就無法在此展示了。


看樣子,在武廟舉辦盛大活動時,颺聖樓還可以作為戲臺供演出使用。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武廟的正殿


正殿,元天曆二年重建,金元建築風格,明清及民國時期經過數次落架大修,是武廟內唯一的老古董。


正殿建於一座磚砌臺基上,基長21.7米、寬14.3米、高1.5米。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廡殿頂,上覆灰色布瓦,每條垂脊上有六個脊獸。正殿是代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座廡殿頂建築,地位非常高。正殿的前面建有神棚,突出殿外。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正殿前的神棚


正殿前的神棚中部懸有"天日同昭"橫匾,系明崇禎年間代州籍兵部尚書孫傳庭所題,南北兩側尚有"萬世人極"和"人倫之至"匾。神棚梁枋下的雀替製作精美,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神棚內的匾額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神棚內的匾額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神棚內的匾額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武廟鐘樓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武廟鼓樓


代縣唯一有廡殿頂建築的地方——武廟

▲ 武廟戰功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