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嫁给宝玉的?

谜教主


作为一个心思缜密,一切行动必是先周全计划再谨慎实施的“厉害角色”,愚以为薛宝钗从决定住进贾府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周密的进军贾府最受宠的二少奶奶的计划。思是行之帅,行是思之表。为此,我们不妨从其行动的蛛丝马迹、及为人行事的一贯作风上去寻求答案。

薛宝钗从性格表现上刻意打造的个人形象:机警能干却又不像凤姐那么张扬跋扈;心思慧敏却又不像黛玉那么刻薄外露;她不动声色把心无城府的湘云玩弄于股掌却还让她心心念念说自己好;她悄然拉拢圈子内有话语权的人,使他们不知不觉便站在自己阵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从她日常表现中管窥她的性格

1、宝钗是个心思沉着冷静得有些可怕的人

脂砚斋评价宝钗: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在面对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失踪的事情时他哥哥呆霸王薛蟠都忍不住痛苦,但拥有女儿之心的薛宝钗却冷静地劝解薛姨妈:

“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应该发完了。

在她眼里,两个大活人还比不上她家的货物!而面对金钏之死,她劝解王夫人时也与此同工故暂略不谈,但其心之狠、其性之冷真是令人心惊齿寒!

2、宝钗是个行事周密目的明确的行动者

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体谅她破费会使她婶子不满,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此举看似体贴周全、敦厚仗义,但内里却包含了她“一石数鸟”的目的——

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湘云由衷地称赞她:“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其他人对她热心、坦诚行为的赞不绝口;

最重要的是贾母的高度认可:

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得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得妥当。"

周密的行事计划获得圆满结局!

3、宝钗是个机敏明智的甩锅侠

宝钗扑蝶时,明明是自己撞见宝玉房里的丫鬟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里述说关于小红和贾芸的私密话,宝钗断定素昔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小红若发现自己听了去必会狗急跳墙、要个没趣,便机警地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不仅马上置身事外,还巧妙地嫁祸黛玉:

“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小红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又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哪里了?”……“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顽呢……”“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宝钗此时完全可以随便编排个不相干的人,但她偏要针对黛玉,此时她的心目中早已把黛玉当成威胁自己地位的第一竞争者!小红听了她的话果真惴惴不安地揣摩黛玉、半日不语。宝钗反应之机敏、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

人谓藏愚、自云守拙的宝钗,行动不显山不露水,却步步为营、计计攻心,永远不会让自己活在计划之外、处身陷入被动。

一、锁定目标,剑指贾府,旨在一石二鸟:上则成功选秀,次则近水(贾府)得月(宝玉)

且看宝钗一家子进贾府之初的表现。我们先领教曹翁笔下薛家的财富: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阵势,甭说他家在京中原本有几处房舍,就是从新置办一处新宅,薛家也是毫不含糊的,毕竟有钱人家,饮食居住应是怎么舒适怎么安排。然而,饶是如此,薛姨妈母女一心进贾府的决心却是比一时的身心舒适更为重要!薛姨妈又是怎么说服靠不住的、坚持要自家独居的“呆子”儿子的:

“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是先拜望亲友,或是你舅舅家(王子腾),或是你姨爹家(贾政)……”“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赴任九省统制)你贾家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收拾房屋,岂不使人见怪?你的意思我却知道,守着舅舅姨娘住着,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你既如此,你自己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妹投你姨娘家去,你道好不好?”(见《红楼梦》第四回)

但薛家儿子薛蟠看似呆傻,实则也对此番进京做好打算: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后两项计划原是顺带,送妹待选乃为第一要务。然而圣上选妃必定充满悬念,须得趁早有其它万全退路。所以薛姨妈明知儿子“性情奢侈,言语傲慢,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害怕拘紧、专好任意妄为”,更应守着他在自家宅子住着方为稳妥不是?然而,与“呆儿子”相比,“从小便知为母亲分忧解劳的女儿”才更重要!且综上所述,住进贾家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两全计划!按照这母女俩向来一心、共同进退的原则看,薛姨妈的心思就是薛宝钗的心思——孰轻孰重、到底为何,一目了然。

二、原本只说厮守几日,实则已悄然改为“做好长期坚守”的计划

朝中选秀失败,居心叵测的宝钗便专心地把目标锁定“贾府二少奶”的宝座,且滴水不漏的计划正式一步步进展开来。

小说第七回中,宝钗对周瑞家的介绍完“冷香丸”泡制过程后,接下来的话露出“计划”的马脚:

“竟好,自他(秃头和尚)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此,现今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这句话看似不打紧,却透露一个信息:药丸埋在花根底下慢慢取来吃——她分明早已做好长期坚守贾家的打算!

三、赏鉴宝玉项上玉石是借口,向宝玉出示有“金玉良缘”谶语的金钗才是存心!

第一次与宝玉近距离接触,宝钗以赏鉴宝玉项上玉石为借口,暗藏话机,以向宝玉出示有“金玉良缘”征兆的金钗:

“成日家说你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中念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还不倒茶去,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见《红楼梦》第八回)

看,八个字连着念两遍,用修辞手法来解释,此谓“反复”,乃强调之用!心机深厚的宝钗究竟在强调什么!被调教得冰雪聪明的丫鬟莺儿即刻闪身出来为主子捅破“窗户纸”:“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你说,到了这份上,宝玉的好奇心还不被撩拨得心意难耐、非看个究竟不行?然而这主仆俩并不马上理会,继续别有用心地演着双簧:“你别信她的话,没有什么字。”待宝玉催得急了,宝钗才见好就收、半推半就地把金锁掏出来给宝玉看——黄金灿烂的锁上镌着两句吉谶: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一切也太过巧合!巧合得似是预先设计——想当年,贾家诞下一个口中衔玉的小儿连贾雨村、冷子兴之流都风传了那么久,作为姨表近亲的薛家能不知晓?然后暗地里打个金锁、镌刻上相对应的吉祥话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这“玉石对金钗”分明是薛家赤裸裸的宣言——“金玉良缘”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亮相!

四、贾母为宝钗举办十五岁生日宴,宝钗点菜、点戏极尽讨好贾母之能事。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省之余,大家娘儿们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见《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宝钗的世故与蓄意讨好奉承贾母,为自己争取机会的心思昭然若揭。

五、张道士提亲,曹翁虽未明说,但分明是受薛家之遣试试贾母态度。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贾母带着一帮女眷到清虚观打蘸,张道士借请安机会向贾母为宝玉提亲: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长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提亲了。若论这小姐的模样,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看,主张“木石前盟”的贾母硬生生把张道士话怼了回去——身为道士他来提亲,贾母偏拿和尚的话来堵他;他看中的家世贾母偏不在乎;他说那十五岁小姐模样配的过,贾母偏回好模样、性格难得。明显两人话不投机!关键时刻,同样支持“木石前盟”的凤姐,平日何等逢迎贾母心意,这门亲事贾母若上心,她必会想方设法替着撮合,但偏偏这个时候她反以巧姐儿“寄名符”的事把话题岔了开去:“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不得不说内里大有乾坤。

另外宝黛二人的反应也让这件曹翁没明示的“提亲”一事渐趋明朗——面对张道士奉上的一盘贺物,其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觉得面熟,宝钗即刻笑答“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敏慧的黛玉冷笑道:“他(宝钗)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他才是留心呢。”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宝玉更因张道士提亲的事来,一日心中不自在,回家来生气,嗔着张道士与他说了亲,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不再见张道士了……

随后宝黛二人便为“金玉”之事闹了矛盾,为表心意宝玉更闹出惊动全府的“砸玉”之举。至此,甭说届时宝钗就是那个十五岁的小姐,这前前后后事情拼凑起来就说明一件事:张道士替拥有“金锁”的宝钗提亲试探贾母。贾母虽婉拒,但此番试探薛家也并非完全败北,必定他们趁此时机摸准了贾母脉路,知晓了以后的力量该往哪里使。

六、贾家大家长的天平怎样一步步由黛玉方朝宝钗方倾斜

作为最有发言权的长辈之一,宝玉母亲王夫人,为当年还在闺中的黛玉母亲——贾敏偏得贾母宠爱,早有嫌隙,若选未来儿媳,她情感的天平于情于理都会直直地偏向宝钗自是不必理论。此时,与姐姐同住一院早晚叙旧谈心,无疑更早已与亲姐姐薛姨妈达成贾薛两家结亲的共识。

而立场坚定的贾母,也终于禁不住宝钗步步为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凌厉攻势,加之黛玉日渐病弱,此后曹翁虽因小说中断未及明写,但品格端方的宝丫头时时处处不忘笼络贾家上下有话语权的重要人物,层层围攻下贾母情感天平渐渐倾斜必是终成定局。

结笔:

事实证明,心机重重的宝钗早已把自己安放在贾家众人瞩目的二少奶奶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她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以一个大人眼里端良方正,娴雅平和,识大体顾大局的贤惠少奶奶标准要求自己。但无论如何,在作者眼里她毕竟也是十分优秀的女子,这些因封建礼教与生活现实共同作用形成的性格、作风已深入骨子、发于自然。可叹的是,她处处以封建制度下的完美女性要求自己最终却也输得很惨,因为宝玉终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我是风西夜昨,一个力求务实的纯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所发作品皆为自主原创,愿与头条同好共结笔友!#


风西夜昨


薛宝钗被想嫁给贾宝玉是很早旳时候,在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尽管那时他只是备胎。

因为两家经常互通消息,口啣宝玉出生,上面还有字,薛宝钗的爸爸薛公不可能不知道。如果真有和尚给宝钗送吉祥字,让凿在金器上,那么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且称之为"金玉良缘"的计划已经成型,因为薛公之才,不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个对联,而金玉良缘也很易为世人所接受,因此特为薛宝钗打了金锁,并把这句话加了上去。

因为凭薛姨妈和薛蟠的智商,是作不出这么高明的计划来的。一切都是事先想好的。

事情一步步接薛公的计划前行,于是薛姨妈携儿女住进票府,一住八年,谁轰也不走。

薛宝钗去选才人,赞善,此时沒有金锁出场,但是沒有选上,走贾元春之路被堵。

于是,借黄金莺之口,金锁隆重登场,金玉良缘之说立即充斥贾府上下。

薛宝钗卸下封建淑女的伪装,积极追求贾宝玉,一天住怡红院跑几趟。甚至不避嫌疑,一个人坐在宝玉床头绣鸳鸯。

收买袭人,收买茗烟一家,用尽心机。

只可惜,机关算尽,最后落得穷困守寡终身。


旁观者岚


宝钗和宝玉之间有着很多无法言明的缘分,宝玉和黛玉初恋,是青春里最美好的爱恋,可是宝玉和宝钗却是夫妻的缘分,宝钗永远都没有办法赶上黛玉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可是她还是陪伴宝玉走了一程。

宝玉不是一个好男友,却是一个大大的暖男,喜欢他的人很多,宝钗也是其中一个。宝钗是情感很内敛的姑娘,她到底何时喜欢上宝玉的很难说,可是她想要嫁给宝玉却是有迹可循,甚至在很早的时候宝钗就有这种想法。

第一,刻意营造“金玉良缘”时,自己都开始相信命定的良缘

宝钗上京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选秀,其实一直都没有明确讲到宝钗具体的选秀过程,直到有一次宝玉夸赞宝钗像杨妃,宝钗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这才直到宝钗选秀已经落选了,这个时候嫁给宝玉就从宝钗的第二选择成为首选。

其实宝钗从很早开始就在营造金玉良缘。当时人人都知道宝玉含玉而生,他的玉上有两句话“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恰好宝钗在年幼的时候就有一个赖头和尚送给了她一把金锁上边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他们二人玉和金锁恰好凑成了一对。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金玉良缘”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黛玉心里都一直介怀,宝钗是不是真的是宝玉的命定之人。这个说法迷惑了众人,也迷惑了薛家的人,有一次宝玉挨打宝钗怪罪薛蟠说是他挑唆的,于是薛蟠就生气了。

他说了一句“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宝钗为了这句话哭了一个晚上,可是从这里开始薛家已经相中了宝玉做女婿,其实宝钗的心中也有了嫁给宝玉的念想。“金玉良缘”是薛家自己营造的想法,本来为了迷惑大家,可是却偏偏让宝钗迷惑了自己。

第二,元春赏赐端午节礼的时,宝钗和宝玉相同的礼物暗示他们是一对

宝钗和黛玉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看重的宝玉未来妻子的人选,宝玉喜欢宝钗的丰腴的美,也喜欢黛玉自带忧愁的美,她们二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样子,可却是让人很难取舍。宝玉对黛玉感情很深,可是一见到宝钗,宝玉就又会被宝钗情不自禁的吸引。

宝玉不确定自己的心意,可是元春却借着赏赐端午节的礼物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元春被大家赏赐礼物,只有宝玉和宝钗的礼物相同,黛玉的礼物只喝迎、探和惜春三姐相同,元春已经默认了她对宝钗的喜欢。

宝玉对元春的暗示表示不懂,他明明更喜欢黛玉为何元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可是宝钗却被元春的赏赐再一次点燃了心中的念想,或许她和宝玉在一起也是有一个很强力的支持。

宝钗不喜欢涂脂抹粉和花儿朵儿的饰品,可是她却偏偏带着元春赏赐的她和宝玉共同拥有的“红麝串”。宝玉看到宝钗手上带着这个“红麝串”都被迷住了,宝钗都被看得害羞了。这一刻无言的心动,就是二人之间的情愫,宝玉也许还是欣赏美,可是宝钗却真的喜欢宝玉,也想过嫁给他。也许刚好遇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促成,宝钗无一例外的爱上宝玉吧!

第三,宝钗为宝玉绣肚兜的时,无法掩藏内心的喜欢

在古代女孩子做绣品是很珍贵的事情,她会主动为一个男孩子做香囊就是很大的喜欢,可是有一次宝钗竟然替宝玉绣肚兜,那么她对宝玉的喜欢或许已经到了更深的地步。

肚兜是一件很私密的物品,袭人为宝玉绣那会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二人早就私定终身,而且王夫人还默认了袭人作为宝玉未来小妾的名分,所以袭人为宝玉绣肚兜就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宝钗主动坐在袭人的位置上替宝玉绣肚兜的时候,这个就是很怪异的事,至少暴露了宝钗对宝玉深深的喜欢。

宝钗不是第一次帮宝玉做针线,她有一次已经对袭人说过湘云在家要做很多的针线活已经很累了,如果宝玉的针线做不完她可以帮忙分担,袭人却是做不完宝玉的活计所以自然会交给宝钗做。不是存着想要嫁给他心思,她作为一个亲戚家的姑娘完全没必要做这些,这都很麻烦。

而且宝钗一直在不厌其烦的规劝宝玉读书出仕,即便常常让宝玉不喜欢可是她照旧如此做,宝钗不是多事的人,如果她不喜欢宝玉不是想要嫁给他,她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对待他。宝钗平日里没事就喜欢去找宝玉玩,有时候即便到了夜晚也舍不得走,宝钗这些奇怪的举动早就暴露了她对宝玉的喜欢,也表达了她想要嫁给宝玉的心。

总的来说,宝钗真正想要嫁给宝玉是有三个阶段的递进,第一个阶段是薛家在营造“金玉良缘”的时候,那个时候宝钗无意中也被自己骗了,她也觉得自己和宝玉是一对,宝钗嫁给宝玉也是正常的;第二阶段是宝钗和宝玉的婚事得到了元春的默认,这给了宝钗自信也让她重拾信心,她是能够和宝玉在一起的;第三阶段,是宝钗内心的一种确认,她不去刻意回避自己对宝玉喜欢,她默默地为宝玉做事,也让众人知道了她想要嫁给宝玉的心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