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比西方绘画,中国古代文人画感觉很少注重对光线的表现?

用户61402406


据说东吴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误落墨点,逐画成蝇,孙权以为是真苍蝇,举手弹之。古希腊也有这样的故事,两画家斗法,一个画的葡萄栩栩如生骗来了小鸟,另一个的画被帘子遮住了,待要伸手去揭,才发现帘子是画出来的。可见,在绘画之初,东西方都是追求写实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的绘画一直在形似和神似之间求得平衡,西方人在写实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直到被照相机的出现当头棒喝。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逼真呢,除了准确的透视,当然是加入光线。有了光,就有了形状色彩,从古希腊到印象派,西方画家跟向日葵一样追逐着光线。

其二,不要忘了西方除了有重现实重今生的希腊传统之外,还有重精神重来世的希伯来传统。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西方的中世纪,为了表示基督教和异教的不同,耶路撒冷和雅典的不同,那时的绘画都是纸片人,没有体积感但色彩明亮美丽,一点不像是来自“黑暗中的中世纪”人画的东西。

在哥特教堂里,光线不再是物理的存在,而是神性的象征。巨大的玫瑰花窗就像一本圣经,挡风遮雨却迎接阳光进入信徒心中。一个天主教圣人说过,光线穿过玻璃但无损伤它,就像上帝的福音进入玛利亚的子宫却没有破坏她的童贞。

因此,中世纪的西方人虽不靠明暗塑形,却将光抬高到形而上的地位。其三,文艺复兴时,艺术家发现光影还可以渲染气氛表达各种情绪。比如我们之所以认为蒙娜丽莎女士的微笑神秘,是因为达芬奇的“晕染法”,即物体从明到暗的过渡是持续的,像烟雾一样,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无论将她放大多少倍,都几乎看不到轮廓线。

光影可以传递出神秘,亲切,宁静,温柔的感受,在第三幅画中,玛利亚怀中的婴儿成了发光体,光线即是神圣的元素,也给画面带去平衡。牛顿发现了光谱,并认识到万物之所以五光十色是由于对光不同的反射而致。

19世纪的巴比松派,印象派抛弃了光线的象征意义而追求眼中所见的光,气,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科学主义对光的理解。

如果说西画以希腊圆雕为楷模,那我们的画就是与书法相生相伴的,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家认为一根线就足以体现画面的精神和物体的运动,就像老子用5000字就把宇宙古往今来都讲完了,因此可能弱化了光影的作用。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道,中国画镜是“灵的空间,……书境同画境,并通与音的境界……諦视斯境,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逃离具体的时空,逃离这个阴晴圆缺不完美的世界,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如此“灵镜”中,现实的光影便转换成阴阳而存在,“墨之浓淡,凹深为阴,凸面为阳,画石上白下黑,白者为阳,黑者为阴。”

文人画是中国代表性的,也是门槛最高的画种,陈望衡先生对文人画的定义是1:其文化精神在于君子人格和隐士之风兼备。2:其风格是恣意洒脱。3:其工具是宣纸,水墨,毛笔。由此,文人画的气质是雅,逸,远,韵,空,奇。

自水墨画兴起后,中国绘画走向诗化,诗重意境,讲究韵外之韵,诗尚虚,讲究空灵深邃,画本来是视觉的,实实在在的,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则将画由实推向了虚,推向了空灵。

因此,对文人画来讲,画面过于繁复,色彩过于辉煌,明暗过于强烈,所画对象过于做实,都会损害诗意,少了诗意,就是“俗”,就是文人画之大忌。另外我们的肖像中也不喜欢用阴影,认为西方人那样的阴阳脸是不吉利的。

所以,耶稣会传教士郎士宁在清朝宫廷里画画时,小心翼翼地将光影带入风景画中,对于人物肖像画中脸部基本上还是没有明暗变化的。

(转知乎)


雪青GMY


中国是表现艺术的定义我个人认同,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绘画理念,我不完全认可,也就是认可是有前提的。形和神是互为表里的,神是内在的东西,形是外在外表的东西,以形传神的观点,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都认可的,包括国画,既然如此,”不求形似求神似”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是有应该质疑的地方。因为,表现内在的神要靠外在的形来表现的,形的不似(且不说完全象),神又怎么传?有人直骂是没本事画得象的借口,对此我还真有点认同。

言归正传吧。国画是表现艺术,用线条造型为主,所以不讲光影情有可有,西画是再现艺术,讲光景是为更真实地再现对象原貌,也没有错,这都是因各自目标而釆用不同的表现技法!但就不能说国画不讲光影而用线条描绘对象就可以不求形似,白描画就是典型用线造型的国画画种,它没说不象的,古代近代在药用植物‘辩认书中,都用白描画的,你能说它不象,那是要人命的,它的象,是因为抓住了植物的典型特征,能表现植物和别的植物特别是容易混淆植物的区别的特征。所以,国画观念中的“不求形似求神似”,应该这么界定,不求形似指的是画的东西不一定和原物一模一样,而是要求基本相似的前提下抓住对象的最本质的特征,这本质特征就是描画的对象的神。古代文人画富含哲理,值得推崇,但他们的画功大多有问题也应该正视,不能回避,更不能出现有人既想出名又不肯下苦功练画,打着文人画的旗号钴名钓誉成为世风,这要不得!



曾锐教授


中国文人画是写意的,重气象。

西方绘画是写实的,重形式。

中国文人画就象中国的诗词歌赋一样,其最高审美是以形写意,形以次,意为主,不见其形而存气象。以整体气象的震撼力抒发画家心中的块垒和胸臆,所以也就不注重在画面中过多地描写光影透视之细节。

而西方人的世界观恰恰相反,他们在绘画上特别注重细节,在光影明暗,透视远近上百琢千雕,肆意刻画,大有复制照片摄影之嫌,其漠视了写意这个重要审美,所以,西方的画是形式美,用形式美博得人们的艺术享受。

总之,中国文人画是直抒胸臆、突出气象意蕴,是写出来的,更有灵魂。而西画重在表面文章,缺失的也恰恰是没有可供人们内心享受的意蕴。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