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文|教育知识汇

图|网络配图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低估自己孩子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更是有很多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做不了。其实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放大自己的无能。

而真正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孩子小,而是因为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能把一件事做好的能力,更是不愿意去给孩子做好事情的一次机会。

01

家长要学会把握塑造孩子独立自主性的两个关键阶段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其实都会经历这两个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是2—4岁时的幼儿期,还有一个是12—15岁,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青春期。

在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都能够意识到孩子青春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问题,但是却始终还是有90%的父母却意识不到孩子幼儿期独立性的问题。

因为我觉得,如果孩子在这两个时期中,要是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受到阻碍的话。那么孩子在成长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影响的,而如果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呢?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大胆的去探索,甚至允许他们去尝试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情。

并且指导孩子学会控制自身的行为,那么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很有可能形成一种独立感和个性感,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性。

但相反的是,如果父母一味的只知道把孩子过分的保护起来。为他们代办了一切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此时的孩子就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如果我们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念来做的话!比如:那些用健康方式解决了这个阶段问题的人,会把做一个独立的人需要的勇气和自主的能力,然后顺顺利利地带到一个人的成年期。

因此在我心里,我一直认为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如果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会以逆反的心理表现出来的话。

那么这就是一个孩子的正常现象和有积极意义的态度。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这也是一种个体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因为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去改变以前一切听从父母的观念。

而生活中父母凡事都去为孩子包办的话,那么所谓的青少年就可能会没有逆反的心理。而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往往只会导致这些青少年长大以后,完全会没有一种自己能够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增加,还有可能会导致父母的影响逐渐削弱,而有一部分也有可能会被十几岁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被代替掉。

因为十几岁的孩子强烈地需要自己的同龄伙伴和他做朋友,甚至是“喜欢”他或者“爱”他。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们就会对异性产生所谓的爱慕了。

而同龄伙伴之间的友谊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更是觉得和这些同伴在一起会是非常的自由和随便的。

为此孩子心里会有一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是和自己的父母不曾有的。而孩子的朋友要他去尝试一些新的体验,但往往这个要求,都会被自己的父母否定掉。

所以,如果说家里有孩子处于青春期前后的父母,那就应该避免对孩子的行为去加以过多的限制和约束等等,而是应该学会正确的去理解和尊重孩子。

或者是说跟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去平等的对待他们。然后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探索自己渴望的自由,或者还可以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此,这样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问题。而作为家长的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去发展一些健康的人际关系,为自己长大以后真正的独立做好一个准备。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2

父母需要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上文讲到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在成长的时候经历两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也就是独立性和自主性。

但除了这两个关键的时期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就是:自我主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为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种能力在我们的身上也是同样重要的,并且我认为这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说一个人只具备其中一种自我主张能力,或者是只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的话。那么我觉得都只能说是拥有了一半的能力,而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说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那么还需要教育孩子养成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

而所谓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指的就是隐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和从不外露的一种能力。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都存在着两种美感的表现:一种是产生于外在的表现,还有一种则是产生于内心深处的表现。

当然,如果说孩子在10岁左右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话,那可能就是孩子自己从小就没有接受任何良好的指导了。因此才会导致孩子失去了具备这种能力的机会。

而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往往能够坚持自我主张和明确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好事。

但也有那么一部分的孩子,我觉得他们的表现太过于偏激了,而且说话的方式和自己的行为更是表现得太过于极端。所以我认为他们所考虑的东西还是不具备全面性的。

因此导致他们自己总是在片面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慢慢的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入了一个所谓的“牛角尖”。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上文说的是那些具备自我主张能力孩子的一些情况。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只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他们具体又有哪一些情况呢?

或许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也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让孩子去上学就好像让他去上刀山一样的困难。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我认为孩子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孩子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但又不具备自我主张能力。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主张能力,才会出现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更是不愿意去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总是将心里的事情闷着。

往往这样的孩子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的。他们总认为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被逼无奈的,因为他们自己其实也并不愿意去这样做。

其实学校是孩子与外界联系的主要纽带之一,因此学校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一些刺激。

所以在这种刺激之下,自我主张能力差的孩子就只会选择去忍让,然后默默的忍受别人的欺负。

而又因为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对付那些欺负自己的人,所以在他们的脑子里面,就会慢慢的冒出这么一个念头出来“自己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为此,他们和那些只具备自我主张能力的孩子其实是一样的,只具备了一半的能力。

所以,这两种孩子肯定都是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因此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类孩子,他们长大之后都是无法成为一个栋梁之才的。

从某些方面来看,我觉得那些独立自主的人如果同时具备自我主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那么我认为也只有他们才能够成为真正乐观的人。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3

家长要学会让孩子与怯懦的性格说声告别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都存在着一些校园欺凌的现象。曾经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记得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们都是住校生,学校里面有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的四年级小男孩。因为自己实在忍受不了一位6年级男生的欺负,竟然在班上试图吃安眠药,以至于来麻痹自己。幸好后来及时发现才没出什么意外的。

其原因我相信也是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过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位6年级的男生每天上学之前都会在四年级小男孩上学的路上,拦截这个他要零花钱。

因为这位小男孩自己也没带钱,所以就威胁他明天一早一定要拿出10块钱来。拿不出来的话,就揍你一顿。

其实在这之前,小男孩也曾多次被这位高年级的男生威胁过,有几次还出手打了这位小男孩。

为此这个小男孩也不敢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家长。那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高年级的这位男生威胁着自己,而自己估计也怕被打。所以就一直隐瞒了此事。

相信大家听到我讲的这件事情,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很沉重吧!所以,孩子如果有怯懦的性格,那么的确是令人很揪心的!

而我认为这些性格怯懦的孩子,也都有同样的一些特征。比如:“内向、不合群、沉默不喜欢讲话”等等。

从生活中来看的话,一般性格怯懦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和自己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作为父母的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来纠正孩子的这些怯懦性格呢?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1、作为父母,要学会一点一滴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包办。

还有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首先不要去帮助孩子,或者是怕孩子能这个能力去做。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先让他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想办法来解决。

当然了,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对孩子的困难问题不管不问的。在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对孩子做出一些针对性的指导,然后使孩子慢慢的学会自己处理事情。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只知道对孩子一味的溺爱,而是要学会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

2、作为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当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或者是嘲笑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导孩子这样做。

比如:孩子受到被人嘲笑时,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大多数取笑人的行为都是很无聊的,不值得我们去搭理。

但有些过分的取笑伤害了孩子的话。我们作为家长的也不能置之不理。有些取笑明显的是非常愚蠢和不真实的。

对此,我们可以一笑而过;如果对方的取笑里有真实的成分在里面,那么我们就要教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做出反应,以及阻止对方的戏弄。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灵活机动地做出一些恰当的反应,不能够一味的退让,要让孩子勇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4

家长千万不可以忽视对孩子孤僻性格的纠正

孩子除了内向的性格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致命点就是:孤僻。因为如果孩子有孤僻的不良性格的话。那这将会对他长大以后的人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判断孩子是否有性格的孤僻呢?

首先我们会发现,孤僻的孩子平时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表现其实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说在外面的社交环境或者是在学校里面的时候,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很多异常的不良反应。

比如:在社交环境中的时候,孩子很难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而最怕的就是见到陌生人了。所以,往往这个时候的孩子都会选择回避,然后也不敢与人说话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天性来讲,其实孩子是非常喜欢社交环境的。

但为此我也认为那些孤僻离群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大多数也绝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对所导致的。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只会让孩子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都会很差,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将来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容易选择逃避的方式来拒绝。

当然了,归根到底也不去是家长的问题,有些孩子的孤僻离群也是孩子本身的原因。比如:“内向、不爱说话、不爱集体活动”等等。

如果说孩子本身就具有这些特点的话,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又存在着差异的话,也是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形成一种孤僻性格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改变孩子的这些孤僻性格呢?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1、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朋友们正常的交往

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对孩子太过于严厉,最起码与朋友玩耍的时间要有吧!而孩子经常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玩耍的话,还可以趁机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如果说孩子总是和自己呆在一起的话,那么孩子必然会对家人产生一种依赖式的心理。而往往这种心理,如果将来到了社会上的话,是很难适应社会上的生活的。

我们还可以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孩子到了4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在慢慢的产生一种社会交往的能力了。

因此,我觉得这是孩子社会交往的一个早期阶段。所以,如果说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话,那么家长就可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和朋友在一起玩耍和交流的时间。

这样也就做到了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和朋友们交往。因为在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更容易获得丰富的与人交往的经验,然后还能培养社交的能力。

2、父母要有意识地多教给孩子一些社交上的经验

一般孩子在目前交往的过程中,身边都是一些自己要好的朋友。因此,孩子和朋友交往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乐于助人。朋友之间更是要学会信赖和彼此尊重等等。

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我跟你玩好不好”等一些比较有礼貌的话语,并让孩子知道别人也是喜欢和自己玩的。

如果说遇到一些不愿意和自己玩的孩子,我们也不能去强求别人和动手去打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孩子,自己不能去侵犯他人的自由权益。

还有就是家长也要经常赞美孩子,更是要教会孩子学会赞美别人。因为很多时候,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情商高的孩子,往往身边都会有很多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

在培养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最后,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但要大胆的给予孩子一次能做好事情的机会,而且这时候父母的信任其实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尊重。

因为我们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也好。都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支撑点:一个是“独立性”,一个是“自控力”。

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间接的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PS:@教育知识汇 ,90后教育工作者,热爱看书、写作,喜欢旅行、拍照。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留言!了解更多教育咨询。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