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那年院士評選,施一公遺憾敗北,舒紅兵憑一優勢強勢當選

2011年的院士評選是近些年頗受爭議的一年,那一年許多知名科學家參選,如施一公、饒毅、舒紅兵等,但評選結果是舒紅兵當選,饒毅和施一公落選。

為此,饒毅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再也不參評院士!這可能是氣話,但是也說明了饒毅的無奈。施一公2013年再次參評,終於如願以償。

2011那年院士評選,施一公遺憾敗北,舒紅兵憑一優勢強勢當選

在我國,院士是最高學術稱號,但如果你以為院士只是學術稱號,只是代表一種榮譽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我國各大高校,你去他們官網看下,在學校概況這一欄,無不突出說明了該校有多少名院士。當然了,這些院士的具體數字我們需要斟酌,很多學校真正全職的院士沒幾個,雙聘的倒不少,但是大部分的全校不會明示其中有幾個雙聘院士,甚至有些學校一個全職院士都沒有,也會寫上有多少個院士。

為什麼高校都熱衷於追求院士呢?很簡單,院士意味著學術權威,院士多少意味著辦學實力,院士多少關乎學校的大學排名,院士多少意味著能吸收更多的優質生源,院士掛名申請項目能獲得經費支持更多!……

2011那年院士評選,施一公遺憾敗北,舒紅兵憑一優勢強勢當選

正是由於有這麼多的利益,院士的評選才受到本人和所在學校的高度重視。我們翻看施一公和舒紅兵的簡歷,看看他們在2011年都有哪些成就:

施一公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1984年從河南實驗中學高中畢業,因全國高中數學競賽河南省第一名,保送進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年年成績全年級第一,並以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1995年,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畢業的時候導師公開宣佈“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學生”。

1997年,施一公還在做博士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後來成為該校的終身教授。2008年,已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的施一公辭去美國的所有職務,全職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2011那年院士評選,施一公遺憾敗北,舒紅兵憑一優勢強勢當選

在普林斯頓大學期間,施一公系統地揭示了哺乳動物、果蠅和線蟲中細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機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研發。因為其在細胞凋亡和TGF-信號傳導等領域的傑出工作,破解了這一類生命科學之謎,年僅36歲的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

按道理來說,施一公的履歷是很光鮮的,從學術角度來說達到了院士的評選標準。我們再來看看舒紅兵的履歷:

2011那年院士評選,施一公遺憾敗北,舒紅兵憑一優勢強勢當選

舒紅兵出生於1967年,跟施一公是同歲,1987年舒紅兵從蘭州大學本科畢業,1990年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1995年獲美國埃默裡大學博士學位。在隨後的五年內,舒紅兵先是在美國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l實驗室做博士後,後來在美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及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做助理教授。2000年,舒紅兵回到國內,就職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併成為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2005年後去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為教授、院長,2013年起開始任武漢大學副校長。

2011那年院士評選,施一公遺憾敗北,舒紅兵憑一優勢強勢當選

2004年,舒紅兵曾獲得美國白細胞生物學學會Dolph Adams獎。舒紅兵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2014年在Cell子刊Cell Host & Microbe發表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博士生周倩為第一作者,舒紅兵和王延軼為通訊作者,那這是2011年之後的事情了。

對比來看,施一公的科研成果似乎比舒紅兵的要強一些。那2011年舒紅兵評上了院士,施一公為什麼卻沒評上院士呢?

2011那年院士評選,施一公遺憾敗北,舒紅兵憑一優勢強勢當選

中科院院士每年最多評選60人,參與評選必須要推薦人,推薦人至少要3位老院士,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贊同的,按照分數由高到低,選出60位為止。我們發現施一公是2008年回國的,而舒紅兵是2000年就回國的,舒紅兵要比施一公早8年回國。因此,舒紅兵在施一公回國之前就國內深耕多年,院士的資源遠多於施一公,這點的優勢是施一公沒法比的,在我國講究論資排輩的情況下,施一公的落選就可以理解了。

我是“修改寶”,專注降重和查重,分享有價值的高考及考研信息,讓同學們少走一點彎路,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