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意象的表达功能首先在于它的描述性。任何一个符号,一方面是物质的呈现,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精神的外观,意象也是如此,具有客观性特征和对外部世界的再现性因素。意象的描述性功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单个意象具有客观性与再现性;二是指群体的意象链构成了整体的描述性。前者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没有说“菊”“篱”为何种色彩,“南山”是何种形状,却可凭借以往的经验重现这些视觉形象。后者如艾青《解冻》一诗,诗中呈现了一系列平野意象:

平野摊开着/被由山峰所投下的黑影遮蔽着;/乌暗的土地,铺盖着灰白的寒霜,/地面上浮起了一层白气,/它在向上升化着,升化着,/直到和那从群山的杂乱的岩石间浮移着的云团混合在起……/而太阳就从这些云团的缝隙/投下了金黄的光芒,/那些光芒不安定地/熠耀着平野边上的山峦,/和沿着山峦而曲折的江河。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这里,系列性的意象构成一个意象链,再现了解冻时的平野景象,具有描述性。这些意象显现的客体形象直接诉诸读者感官,真实而切近,而那光影水汽的交错变幻又极富层次感,因此它又是精约与凝练的。诗人似乎在描摹实境,却是经过诗人改造、“因心造境”而得的虚境与幻象。意象的描述性不是被动地照抄对象,必须“感情将物象渗透,物象直射出感情”。上述诗中所呈现的意象,融合着诗人对这片土地迎来解冻时的喜悦和期待,但这种感情的表达却是较为隐蔽的,主客观之间偏重于客观。当然在意象描述中伴随的情感作用也可以较为强烈。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这种描述,主客之间不分彼此,主观生命对象化,客观物象生命化,如同朱光潜所说:“我和物的界限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也没入我,我和大自然打成一气,在一块生展,在一块震颤。”如胡学武《垦荒》一诗,其中的描述性意象十分丰富:“沉雷在充血的天空里不安地躁动”“荒原一阵悸动、忍受着分娩前痛苦的宫缩”“苜蓿最早启绽的微笑”“公蛙疯狂的求爱之鼓粉碎了沼泽地虚伪的寂静”“太阳吸吮着黄土的芬芳,孤岛的胸膛上已经乳浆迸流”......诗笔下的荒原,一切无生命之物都具有生命的躁动,都染上了人所具有的情感与性状,人与物的高度交融,给一块沉静的荒野,灌注了沛然生机。在这里主体对自然物象的情感浸润十分明显,但仍体现了描述特点。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因此,意象的第二个表达功能即是它的拟情性。拟情性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由于意象系在人类历史上形成,已直接地带有了人的主体情感内容;其二是用拟人、比兴等手法将抽象的、不可见的情感具象化。它的作用是对情感进行阐释、转换,呈现为可感可触的景象与画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找到情感的“客观对应物”。意象的拟情性功能,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感官可以直接进行把握。意象表达功能的第三层次是意象的指义性,也即象征性。苏珊·朗格指出:“意象真正的功用是:它可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美国人类学家怀特说:“象征可以定义为一件其价值和意义由使用它的人加诸其上的东西。”即象征是借助具体的“象”来表征意义的,具有指义性。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此诗中“明月”“关”是边塞历史的象征,“龙城飞将”是英勇善战的将士的象征,“胡马”象征异族侵略者,“阴山”象征中原国土。这些意象,既有本身的指谓,同时又有更广的指义。象征的作用是把思想隐藏在具体的物象背后,使得平中见奇,含而不露,并能使意义得到再生和扩大,使平常的物象焕发出异常的光彩。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因此,象征是诗人对存在世界的艺术化发现,是将内心世界进行隐秘呈示的最佳方式。在辛笛的《航》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隐秘呈示所带来的意象表意功能的强化:“从日到夜/从夜到日/我们航不出这圆圈/后一个圆,前一个圆/一个永恒而无涯涘的圆圈。”诗人有意设置的这个永远航不出的“圆”,具有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它既指船桨所击出的水的圆形波纹,同时又指生命的局限,与诗中的另一意象茫茫烟水构成无限与有限的强烈对比表露了深层生命意识中的迷茫、怅惘与困惑。象征把情感意蕴与自然物直接糅合,不将意义作单向摆动,从而产生了指义的多向性、宽泛性。意象表达的象征性功能,一般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意象的直接呈现。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如舒婷《赠别》的开头所写:

“人的一生应当有/许多停靠站/我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

这里的“停靠站”显然象征重逢、等待、欢愉,而“雾中的灯”则象征友谊、理解、关爱。而诗人对这两个意象均未作具体的刻画,所以它们是直接呈现的,具有象征性。第二种途径是借助重复来进行,如辛笛的《航》中运用“圆圈”二字的重复来强调,“圆圈”的反复出现,使读者明白诗人另有寓意。第三种途径是依赖描述性达到,如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这里对主意象“礁石”作了较多描述,并以“浪”“海洋”等来加以衬托。可见此诗中的意象具有描述性和象征性的双重功能。如何区别单纯的描述性意象和具有描述性功能的象征性意象,则要从一首诗的总体结构上来看。象征性意象的描述,往往有意要进行强调与突出,或是用意象反复出现的方式来强调,或是运用精雕细刻来突出。此外,判断单纯描述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还要看这一意象在诗中是否以“终极形式”出现。象征性意象在诗中总是作为诗的终极形式而被创造出来,是诗人情感的依托物,也是目的地,成为审美关注的中心。而单纯描述性意象则仅仅作为情感的过渡,将情感加以展现而已。如果描述性意象是“目即之景”的话,那么象征性意象则是“神遇之景”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相交交错的

意象表达的三种功能,在具体的作品中是有所侧重的,同时又是互相交错、糅合为一体的。其中描述性功能是意象的最基本功能,拟情性与象征性往往建立在描述性基础之上。而拟情性与象征性相比较,其区别为:象征性意象的情与物融合为一体,拟情性意象的情与物则构成比附、阐释关系。完美的艺术符号应是“再现与表现”的成功契合。意象的描述性、拟情性、指义性(象征性)三种功能,正体现了“再现与表现”契合的艺术法则。描述性重在再现,拟情性、指义性(象征性)重在表现。尽管单纯以某一种功能而创造出好诗来的现象并不少见,然而营造具有多种功能的意象,使意象的三种功能更充分地得以发挥,对于创造意蕴丰厚、境界阔远的诗作肯定更为必要。

我是“喜欢新闻的我”,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