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原創

時代背景: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魏延提出:由他率本部兵馬五千人(也有說是一萬人),從子午谷出軍,翻越懸崖峭壁直擊魏國長安;而蜀國丞相諸葛亮(字孔明)從斜谷出發,二者相會與潼關,長安。當二者勝利會師之時,也就是大魏滅亡時刻。

可諸葛亮並未聽從,反而佯兵出斜谷,大軍出祁山,這也留給了後人無限遐想。

今日,我們暢談,若當日行此計,能否成功呢?

三國時期,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原創

圖為諸葛亮出軍路線

首先:我們要了解子午谷的地理位置。

子午谷,南北縱向,長約三百三十公里,北邊起陝西省長安縣西南秦嶺山中,南至石泉縣;北方出口稱"子口",南方出口稱"午口"。子午谷懸崖絕壁,棧道無數,其險要的原因乃在於秦嶺。秦嶺又稱為終南山,山勢西高東低,為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而子午谷正圍於其中。

其次:為何魏延有把握出子午谷能打下長安

一:蜀軍雖多,可實力比不上魏軍。再者,蜀軍佔有漢中,川蜀地區,物資缺乏且道路崎嶇難以運輸。所以,若是能快速打下關中地區,那物資,運輸就不再是問題,諸葛亮的北伐就不會被糧草拖垮。

二:蜀軍出子午谷此計甚奇,魏軍難以想到,可出其不意。據史料,蜀軍快行軍從子午谷至長安大概需十日,這十日魏軍斷然難拒。

三:長安守軍過少且守將夏侯楙不通兵法,長安幾乎於一座空城。據裴松之的《魏略》記載: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

再者:諸葛亮為何反對魏延從子午谷出長安

一:諸葛亮生性謹慎,除了空城計外幾乎從未行過險計。記得《三國演義》電視劇中曾有一幕:當時劉備去東吳娶親,關羽,張飛誤以為被扣留,準備起兵襲擊時諸葛亮就曾勸過,東吳人馬眾多,夜襲未必成事,可見一斑。

二:諸葛亮與魏延不和。不知魏延怎麼得罪諸葛亮了,諸葛亮一直認為魏延有反心,其後有反骨四字就對魏延判了死刑。

三:魏延與諸葛亮也不合。諸葛亮向來是有功必賞,有錯必罰,可這僅僅對他賞識的人,特別於趙雲等那些老臣。而魏延就不同了,或許因魏延曾擊殺其主,諸葛亮對他尤為的不爽。所以,魏延有功不要緊,有錯就麻煩了。所以,二人一直很難意見相合。

三國時期,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原創

圖為諸葛亮撫琴

就上面說的,咱們再做出兩種假設。

其一:此計可行。

原因:一:此計戰術迅速,敵軍難以捉摸。諸葛亮北伐時,劉備死了五六年了,且蜀中大將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相繼故去,蜀中的威懾力大不如前,這可對敵人的思想上造成麻痺。

二:蜀軍速度很快。上文提過,在充分準備下,從子午谷至長安只需要十日。只要蜀軍過了子午谷,佔據險要關隘,那麼主動權即在蜀軍手中。

三:有盟軍。北伐時期,不只是有蜀軍抗魏,吳國大軍在長江一線也佈下了重兵。只要諸葛亮聯繫與吳國齊軍,陸遜,朱然等大將從合肥,襄陽一帶發動襲擊,那麼魏國大軍根本無瑕西故,自然關中之地唾手可得。

四:第一次北伐,蜀軍集中最精銳的部隊和最強大的指揮力量,且關中地區魏軍防禦力量不多,應當抓住時機,給予魏國致命一擊。

三國時期,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原創

蜀將魏延

其二:此計行不通。

原因:一:軍事上而言,就算魏延佔據了關中大部分地區,可一旦魏軍回防,魏延極有可能要與魏軍在平原作戰。而魏延此行只輕裝上陣,對上擁有重甲的魏軍毫無勝算可言。再者,魏延若憑險而守,那也困難。要知道,長安周圍只要潼關和武關兩處可守,一旦被圍,插翅難逃。就算能擋住了,糧草難以供應也要失敗。

二:出子午谷最重要的是快,其次保密要好。一旦此計過早洩露被魏軍得知,就算魏軍再少,只要預先埋伏魏延也難以攻下長安。

三:雖然北伐時吳國會從中相助,可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一旦魏軍得知魏延攻下長安的消息,反而與吳國言和,那魏軍的力量會源源不斷的趕來。若再許以重利,難保吳國不會從背後插刀,這方面的教訓太多了。

四:出子午谷條件過於苛刻,本來子午谷就因難行所以魏軍才放鬆警惕的,蜀軍要想安然無恙出子午谷其實很難。而一旦過子午谷時間過長,與諸葛亮難以照應,就保不齊會出現什麼狀況了。那時,若戰力大減,關中等地未必攻得下。

總之,子午谷奇襲成功的結果和失敗的代價是等價的。

若成功了,那得了關中之地,資源富裕,交通方便,大軍征伐自然不再話下,諸葛亮也不用再擔心糧草問題了。

可一旦失敗,首先損失了難得的騎兵。要知道騎兵難得,特別於蜀國之地大多靠的是步兵作戰,這也是為何蜀軍弱於魏軍的重要原因。再者,會損失一難得上將。蜀國自五虎將故去之後,能依仗的也就只有魏延,姜維,王平等人。其中,魏延從先帝時期便多次征戰,經驗豐富,武力過人,也是北伐的支撐人物。而且,諸葛亮一直不信他,卻在臨死前才命馬岱斬殺他,這是為何?有魏延在,北伐才有希望。所以,縱然騎兵丟了諸葛亮不怕,可魏延死了那北伐大業難成。

這大概也是諸葛亮為何不冒險一試的重要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