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一部《红楼梦》,半载沧桑史。曹雪芹为我们极为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人文、艺术成就。而书中提到的名画,就有四幅,分别是

唐伯虎《海棠春睡图》、米芾《烟雨图》、仇英《双艳图》、仿李公麟《斗寒图》。而作为唯一一幅写意画,便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提到的《烟雨图》:

凤姐儿等人来到探春房中,看到“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87版《红楼梦》剧照

事实上,在目前传世的米襄阳作品中,无法找到书中所提的《烟雨图》,但《烟雨图》其名,却道出了画家作品的特点——烟雨时节,云雾缭绕。历史上,米芾与其子米友仁的绘画风格,被称为“米氏云山”,不讲究精细描摹,更追求意境之美——“不取工细,意似便已”,这也是中国写意画之核心。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宋·米芾之子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中国画的“写意”说

写意画是指用极为简练的笔法描绘物象,主张神似,最能体现中国画艺术的灵魂。通过生宣的纸张特性,纵笔挥洒,较“工笔画”而言,是画家对所描绘事物的进一步“灵魂提炼”。而写意,又分为“大写意”与“小写意”。“大写意”笔墨气魄宏大,形象概况;“小写意”注重细节,画面较为繁琐。

“写意”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期远。是说公开表达心意来让(君主)知道自己的忠诚,并通过长时间的考验证明自己的信义。这种对于“意”之“抒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演变成为古代文人寄托自我的书画形式。从先秦至隋唐,再到宋元,乃至明清,“写意之骨”备受文人喜爱,更加凝练出“超以象外”的东方气质。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写意的哲学思想基础

写意画不是对所描绘物象的机械“重现”,而是重在“写其意”、“传其神”,表达的是“人的精神”,是画家思想的外化。明代画家徐渭提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事实上,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意、神”的追求,是深植于骨子里的。

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便主张“涤除玄览”,即去尽一切功利私欲,寻求内心的虚静状态。在这样哲学思想影响下,文人审美倾向于“本心”自省、讲究“忘却物我”。元代画家倪瓒所绘的《渔庄秋霁图》,简约的笔法与构图之下,是令人望之神清的秋夜碧湖,万籁俱静,留白处是广阔“思想天地”。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元·倪瓒《渔庄秋霁图》

反观孔孟之学,则主张以“人”的伦理道德去观看自然现象,将自然现象发展为人的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国画中时常出现的“梅兰竹菊”等题材,都是这种思想之下的产物。宋代画家赵孟坚所绘的《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折枝入画,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梅花傲骨冰心,描绘的更是作者刚正、坚贞的气节。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中国写意画的3个特点

1.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

在绘画萌芽阶段,形似的目的是“以意表形”;后来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进入到“以形写形”的阶段;后来,才逐渐形成“以形表意”的创作主张。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画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念,后逐渐演变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宋摹本

关于中国写意画“形神问题”,阐述得最为精辟的,莫过于近现代的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神”的巧妙描绘。画面上不见一蛙,却有如闻蛙声之感,奔腾的山泉仿佛与远处的蛙声交响,使人产生无尽联想。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也是中国写意画最大的魅力所在,要求创作者不断丰富自我,不断摈弃物体表象,加入自我的创造、夸张,追求物象背后的“神韵”,做到“遗貌取神”。

2.以笔画骨 以书入画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其中“骨法用笔”,指的便是对物象形神结构的描绘。不仅要求画家对物象的基本结构有精准观察,更重要的是在取舍之间,传达画家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

在中国画、特别是在写意画中,要求笔墨上具备审美价值,也就是中国画的“线条之美”。这种审美需求,也促成了“书画同源”这一中国特色的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

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绘的《莲石图》,荷花工细,但线条劲健,湖石笔厚重,坚实有力,在一画之中,通过笔法的变化体现了莲之劲、石之坚、叶之厚。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明·陈洪绶《莲石图》

3.画中之境 中得心源

中国传统的思想哲学,决定了中国的绘画对意境之美的崇尚。唐代画家张璪便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要求艺术创作既要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也要加入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

如果说“工笔画”还有对“用笔、对物象精美还原”的欣赏,那么写意画更多的便是对“神、意”的捕捉。

在写意画中,物象、笔墨都成为表达情感的借助物,来表达艺术家的“画中之境、心中之源”。通过对“繁”的大量舍弃,凸显物象的核心之“简”,以一当百,让观赏者更容易聚焦到艺术家想传递的“一”之上。

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鹭石图》中,画家对物象造型更为夸张,构图及笔墨更显凝练,有“笔简形骇”之韵味。简洁、飘逸、孤寂、幽深之意韵,更传达了作者之癫狂。

从《红楼梦》里探春的《烟雨图》,浅析中国写意画的3个核心特点

清·朱耷《鹭石图》


欢迎留言、点赞、关注@弓三山 ,我们继续在灿烂的文明中骑驴慢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