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用這8種方法批改作業,教學效果馬上不一樣

批改作業是老師們的日常,

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全班那麼多孩子,

批改完後下發的作業本

有多少真正起效了呢?

如何通過批改作業讓教學過程更完善,

師生互動性更強?

老師們不妨試試這幾個妙招~

01

隨堂批改作業

新課後,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採用競賽搶答、小組比賽的方法,當堂集中統一批改。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完成作業的速度,還可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02

教師面批

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練習,做到人人過關,利用課外時間與學生面對面,逐題批改,及時指出其錯誤,啟發弄清錯誤的原因,並要求學生馬上進行訂正。

03

小組批改作業

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後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課堂上的有些練習,教師可以先檢查最早完成的作業,每小組只須檢查一人,並指出其錯誤所在,然後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練習,並監督、幫助他們進行訂正。

對於課外的作業,同樣可採取這種辦法。對於有些非常簡單的作業,如課堂講過的練習,課外需鞏固的知識,可直接交由小組長負責督促組員抽時間完成。

教師對小組批改後的作業要進行抽查,瞭解作業的完成和批改情況。

04

自改和互改

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練習,教師可先報出答案,讓學生自批自改,發現錯誤,還可同桌或前後桌同學相互批改。如有問題,馬上提出,教師立即講解;或課後小組討論訂正,對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彙報給老師。

05

二次記分

在評價學生作業的問題上,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教師經過一番審閱和批改,然後給予一次性的成績。

二次記分的做法是:先由教師對學生的試卷、練習、作業等先打一個基本成績,並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評語;然後將作業發還給學生,要求他們對照評語,深刻反思自己的作業過程,認真訂正自己的作業,如果正確,便追加成績,否則便不給分。

06

生“評”師

課前,教師先把上次的作業寫在黑板上,將學生作業中典型的錯誤列出,複習提問時組織學生批改。由於學生長期被教師評價,一下子變成批改教師的作業,積極性很高,會批改得特別認真。

在批改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次系統的反思性的思考和評價,弄清了正確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07

批改“典型”

教師可以選擇典型的作業用實物投影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批改。

這種方法組織得好,運用得巧妙,可讓學生記憶深刻;可讓學生產生自豪感,甚至會成為學困生轉變的一個契機,使學困生在集體面前獲得成功,這種成功可在他們內心產生“愉快效應”,激發好學的積極性。

08

採取評獎的方法

傳統的紙筆作業側重對學生知識掌握的結果進行評價,但對學生在探究能力、實驗技能、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更需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表現來進行評價。

如對於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可讓學生撰寫小文章,文體不限,可用擬人的方法,並進行評獎。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併為教師全面瞭解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發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轉自 | 人民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