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前些日子,我們聊了聊和寶寶肌膚接觸

的重要性,收到很多家長的留言提問:「家裡老人都說,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


那咱們先把答案明確了:不會寵壞,要馬上抱!


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尤其對於 1 歲以內的寶寶,我們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回應」。先告訴寶寶「我在」,然後再看情況解決他真正的需求。


今天我們就請育兒諮詢研究師湯維,具體聊一聊這個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


01

孩子哭了不要抱

家長怕的到底是什麼?


所謂「孩子哭了不能抱」,其實就是哭聲免疫法,來自一個臭名昭著的實驗。


1920 年,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者約翰 · 華生,將一名 9 個月大的嬰兒,小阿爾伯特,放在了小白鼠和一些毛茸茸的物體旁邊。


只要小阿爾伯特一接觸小白鼠,華生就會立刻用錘子敲打鐵棒,發出巨大的噪音,一次又一次。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圖片來源:https://onedio.co/content/the-most-horrible-experiment-in-history-little-albert-experiment-10962


最後,即使沒有任何可怕的聲音,小阿爾伯特對於小動物、毛絨玩具都產生了恐懼。


更殘忍的是,這種恐懼深深地凍結在了孩子的腦中,實驗結束後好一段時間都沒有恢復正常。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圖片來源:https://onedio.co/content/the-most-horrible-experiment-in-history-little-albert-experiment-10962


這一實驗讓約翰 · 華生堅信:兒童是可以被訓練的,並提出了「嬰兒哭了不能抱」的哭聲免疫法。


這套方法也漂洋過海流傳到了中國,並被不斷包裝和神話。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家長信奉,抱,會讓寶寶的依賴性更強;不抱,則可以讓寶寶更獨立。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然而,1 歲內的寶寶還不會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哭泣和比劃的行為,其實就是對自己內心需求的一種訴說。


等不到爸爸媽媽的回應,換來的始終只有漠視。一次又一次之後,寶寶又怎麼能找到本應該擁有的歸屬感呢?


02

孩子真的會被寵壞嗎?


看到這兒大家一定會問,那一哭就抱,到底會不會寵壞娃呢?


答案當然是不會!


哭聲免疫法一直都受到了很多的質疑,在 40 年後,英國心理學家哈利 · 哈洛的恆河猴實驗推翻。


哈洛設計了兩個代理母親。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圖片來源: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session=A19sRVsBY90pGgZLqKsmx52pUJ


一位是溫暖、柔軟的絨布媽媽,觸感更像真正的猴子媽媽,但是不提供食物;另一位則是金屬絲網媽媽,它堅硬冰冷,但掛著奶瓶提供食物。


在連續 165 天的測試中,哈洛發現大部分的時間,小猴子們都依偎在絨布媽媽身上。當它們受到驚嚇時,也會立馬緊緊地抱住絨布媽媽,慢慢安靜下來。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圖片來源:http://psychclassics.yorku.ca/Harlow/love.htm?session=A19sRVsBY90pGgZLqKsmx52pUJ


換句話說,如果只給寶寶提供食物,那僅僅只是一個食物提供者。對於寶寶而言,比起食物,更重要的其實是媽媽溫暖的撫摸和安慰,是對媽媽的信任和喜愛。


根據這個實驗,哈洛也提出,媽媽的角色之一,就在於當寶寶感到害怕恐懼的時候,提供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如果寶寶因為害怕哭泣時,在最信任的媽媽這裡,都無法得到安慰和回應,他該是怎樣的絕望?


03

沒有及時回應

反而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而且不斷有新的科學研究證明,如果寶寶連「哭」「求抱抱」這種最正常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他的成長將受到難以估量的影響。


首先,長大後更容易依賴別人。很多人認為,寶寶哭了不抱可以變得更加獨立。恰恰相反,不及時給予安慰,可能只會讓寶寶哭得更大聲。早期給予及時的回應,還能防止寶寶陷入更崩潰的情緒。


其次,生長激素分泌不足。《The importance of touch in development》一書的作者認為,缺乏接觸會導致寶寶的生長激素減少,甚至停止合成。因為對這些寶寶來說,在缺少關心和保護的時候,只有先努力活下來,然後才有資格在身高、體重等方面都獲得發育。


第三,長時間哭泣可能會損害寶寶的認知水平發展。研究發現,比起哭得少的嬰兒,出生前三個月哭鬧時間較長的嬰兒,智商更低,精細運動能力也較差。


有的人可能會說:那寶寶晚上睡覺哭鬧,難道要抱一晚上嗎?


大家要明白,睡眠引導和及時回應寶寶並不衝突。睡眠引導不是指放任不管,而是先冷靜地分析,然後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最關鍵的,是弄清楚寶寶哭鬧背後「無法訴說的」真實需求。


抱他,並不會寵壞他,而是在幫助寶寶,成為一個更好更健全的人。

本文轉自丁香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