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項鴻祚?

秋雨520


問題:怎麼評價項鴻祚?


前言

前人評價項鴻祚,最好的應該是譚獻(1832~1901)的這一句:

“蓮生,古之傷心人也。《復堂詞話》

比譚獻年輕十歲的馮煦(1842~1927)在《蒿庵論詞》中,也曾經說過:

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

淮海是秦觀、小山是晏幾道。二人是北宋婉約詞人中的大家。

一、 古之傷心人也

項鴻祚被人稱“傷心人”,除了詞風以外,他自己也認為

憶雲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豔而苦,其感於物也鬱而深........抑亦傷心之極致矣。《憶雲詞甲稿自序》

項鴻祚(1798-1835年),字蓮生,所以我們在文章中常常見到的是“項蓮生”這個名詞。

項蓮生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的中舉 ,項蓮生可惜考進士兩次名落孫山。

項蓮生家據說作鹽的買賣,原是鉅富。在他成人以後,家境漸漸沒落,似乎又遇到火災。他和母親一起去京城的路上,母親和親戚落水身亡。項蓮生科舉不成,謀生無術,不久愁病而死。年僅三十七歲。

二、傷心之詞

項蓮生據說自幼“束髮填詞”,而且頗為自負:予詞可與時賢角一日之夕“。

生活中的鬱結與苦悶,展現在項蓮生的詞中,可以看出這的確是一個“古之傷心人”。他的用一個字來說其特點,就是”愁“。

《太常引·客中聞歌》雲:

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這幾日、風淒雨涼。 楊枝飄泊,桃根嬌小,獨自個思量。剛待不思量。吹一片、簫聲過牆。

又如《臨江仙》

有限春宵無限夢,夢迴依舊難留。淚珠長傍枕函流。書來三月尾,燈盡五更頭。
見說而今容易病,日高還掩妝樓。桃花臉薄不禁羞。瘦應如我瘦,愁莫向人愁。

注:瘦應如我瘦,愁莫向人愁。 化用史達祖“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

又如《菩薩蠻》雲:

如今不合江南住。江南處處多風雨。煙雨晚霏霏。冶遊人未歸。犀株防膽怯。玉箸柔藍?。愁似暗潮生。自生還自平。

三、分鼎三足?

譚獻在《篋中詞選》中評價蔣春霖的時候說:

文字無大小,必有正變,必有家數。水雲樓詞,固清商變徵之聲,而流別甚正,家數頗大,與成容若、項蓮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咸豐兵事,天挺此才,為倚聲家杜老。

譚獻評價蔣春霖為詞人中的杜甫,但是這個”杜甫“和納蘭性德、項蓮生卻三足鼎立。

為什麼譚獻認為這三個人三足鼎立呢?譚獻說出了原因:

阮亭、葆馚一流,為才人之詞。宛鄰、止庵一派,為學人之詞。惟三家是詞人之詞。

王士禎、錢芳標,是有才氣的人;張琦(張惠言的弟弟)、賙濟是有學問的人,這兩類人的作品,過於逞其才氣與學問。而成容若、項蓮生、蔣春霖三個人才是真正的詞人之詞。

四、王國維的貶低

不過,王國維有不同的看法,他在《人間詞話》中說:

然《水雲樓詞》小令頗有境界,長調惟存氣格。《憶雲詞》精實有餘,超逸不足,皆不足與容若比。然視皋文、止庵輩,則倜乎遠矣。

王國維認為蔣春林的《水雲樓詞》、向蓮生的《憶雲詞》都不足以和納蘭性德比。不過比起張惠言、賙濟要好得多。

王國維似乎特別偏愛納蘭容若,曾經評價其: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在現代人眼裡,地位如此之高,王國維的影響非常大。如今沒有王國維這樣的人物,向蓮生估計也沒有機會翻身了。

結束語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大家覺得,向蓮生的詞和納蘭比如何呢?

結束時,再錄入他的一首《太常引》:

野桃開後柳飛綿。長是負春妍。費盡買花錢。禁多少、風天雨天。 碧城十二,紅橋廿四,往事總悽然。夢也不曾圓。只簷月、看人自眠。”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項鴻祚(1798-1835年),清代著名詞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的舉人,之後多次考進士未中,進而鬱悶多情窮愁而死,年僅三十八歲,可以說是英年早逝,非常惋惜。

他的祖上是個特別富裕的家族,到他這一輩家道中落,從他寫的那些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拈花戀月、愁多成癖的落魄公子!

他寫的詞多表現抑鬱、傷感,與龔自珍同時為“西湖雙傑”,與蔣春霖、納蘭容若,在大約當時二百年間時間裡在詞的成就上分鼎三足,不分伯仲!著有《憶雲詞甲乙丙丁稿》4卷!他自己曾說:“幼有愁癖”,詞中多有傷心之意,愁苦之音,是有點杞人憂天的意思!

寫作新手,望多多指教和鼓勵!!!!

下面讓我們欣賞他的詞吧!看看他多麼的多愁善感!詞也通俗易懂,讀的時候我是感覺就有傷感!

【清平樂.池上納涼】

水天清恬,院靜人銷夏。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牆如畫。

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太常引.客中聞歌】

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幾日,風淒雨涼。

楊枝漂泊,桃根嬌小,獨自個思量。剛待不思量,吹一片,蕭聲過牆。

【阮郎歸.吳門寄家書】

闔閭城下漏聲殘,別愁千萬端。

羅箋書字報平安,燭花和淚彈。

無一語,只加餐,病時須自寬。

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闌。


三十年人間


項鴻祚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他把一生投入到他熱愛的詩詞文字中,為後世創造了不朽的經典傑作。

項鴻祚(1798~1835)清代詞人。原名繼章,後改名廷紀,字蓮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壬辰舉人,春官不第。越二年卒,年僅三十八歲。著有《憶雲詞甲乙丙丁稿》。其《憶雲詞》享譽甚高。

項鴻祚論詞認為:“夫詞者,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聲,聲分調,亦猶春庚秋蟋,氣至則鳴,不自知其然也。”(《憶雲詞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說:“幼有愁癖”,從他的寫作實踐看,他多寫傷心之詞,愁苦之音。如“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空明積水,詩愁浩蕩千頃”(《湘月》)、“更更更鼓淒涼,翠綃彈淚千行。並作一江春水,幾時流到錢塘”(〔清平樂〕《元夜》),可見一斑。他的詞出入於五代、兩宋之間,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豔、婉轉幽深的特色,與納蘭性德、蔣春霖的詞風。較近譚獻《篋中詞》評為“蕩氣迴腸,一波三折”,“幽豔哀斷”。缺點在於題材狹窄,且囿於言愁說恨,風格不夠多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