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生產還汙染環境!海寧餘杭交界處一違法企業被查

“轟隆隆、轟隆隆”,在挖掘機連續的作業聲中,位於海寧和餘杭兩地交界處的一非法臺板印花廠“應聲倒地”,工人們隨即對拆除後的場地進行清理,隨著一輛輛貨車進進出出,一大片空地逐漸顯現出來。




“4月9日,我們和餘杭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成功拆除了這一非法臺板印花廠,有力打擊了跨界非法企業的囂張氣焰,給更多汙染企業敲響了警鐘。”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海寧分局許村分隊分隊長吳凱雄告訴記者,今年初以來,部分“散亂汙”企業利用疫情防控期企業停產、道路封鎖、監管力量相對薄弱之機,把目光彙集到了位置偏僻的兩市交界處,企圖逃避環境監管。


從接到舉報到企業拆除

只用了不到一週時間

“許村鎮翁埠村與餘杭區南苑街道吳庵村交界處有一處非法臺板印花加工點正在生產並偷排汙水,請儘快處置。”跟往常一樣,早早來單位的吳凱雄剛打開電腦,辦公桌上的電話便響了起來,接到群眾舉報後,吳凱雄第一時間帶領執法人員趕赴現場。

幾間簡陋的大棚房,到處隨意堆放著原料和垃圾。一走進這一臺板印花廠,髒亂的景象映入眼簾,“多年的經驗告訴我,這家企業一定有問題。”吳凱雄說,經過勘查、詢問、拍照、登記,沒過多久,執法人員就取得了第一手資料。




“該臺板印花加工點利用原先畜禽養殖、蔬菜種植大棚約4000平方米左右,配備生產線15條,從事臺板印花生產。企業無環評審批手續,生產過程中又偷排印花廢氣、廢水,不僅破壞了兩地生態環境,更對周邊村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掌握情況後,吳凱雄迅速與餘杭區生態環境部門取得聯繫。

隨後,海寧—餘杭兩地生態環境部門根據2019年簽訂的《餘杭、海寧兩地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和聯合執法框架協議》組成聯合執法組,對該非法加工點進行了取締拆除。“目前,生產大棚已全部拆除,正在清理中。”吳凱雄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加大巡查力度,防止類似環境違法事件發生,為跨界地區居民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保駕護航。”


從單邊執法到協同治理

有效打破跨區域束縛

近年來,隨著海寧、餘杭兩地交界地區經濟迅猛發展,邊界“散亂汙”企業滋生,各種環境汙染事件時有發生。但由於是跨界汙染,缺少統一的聯合治汙機制,治汙脫節現象比較嚴重,跨界企業逃避監管、屢查屢犯成為環境執法監管的難點。

那麼該如何打破這一瓶頸?去年,海寧、餘杭兩地生態環境部門不斷溝通協調,探索出一條跨行政區域聯合治汙合作機制的環境保護新路子——《餘杭、海寧兩地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和聯合執法框架協議》,建立了邊界環保合作機制,為兩地交界地區環境保護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記者瞭解到,該協議通過建立日常協作、聯合調處、聯合檢查執法、邊界區域汙染協同治理等機制,定期和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針對群眾反映的跨界信訪問題,由信訪反映人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抄送”反映點位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根據屬地負責原則先行開展調查,調查結果“反饋”信訪反映人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經協調小組同意,信訪反映人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執法人員也可參與反映點所在地執法工作。



“對邊界區域突出行業性環境問題,由雙方共同參與協商制定整治方案,對汙染源、建設項目重大變化和重大案件查處情況實施信息共享,這一機制有效打破行政區域束縛,確立了兩地環境共同體的意識。”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海寧分局副局長徐迎忠表示。

邊界環保合作機制推出以來,兩地邊界聯合執法數5次,會商8次,出動執法人員共30餘人次,成功處置了3起跨界環境事件,有力打擊了跨界非法排汙。(圖片由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海寧分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