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园区防疫抗疫显身手

疫情的发展蔓延给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园区)带来了较大冲击,即便如此,境外园区迎难而上,利用国内和国外疫情变化的空间差、时间差,在全力做好自身防疫、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在国内疫情严峻时积极支援国内抗疫,面对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快速蔓延扩散,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号召,采取各种措施为属地东道国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境外经贸合作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日前发布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境外园区在特殊时期有效发挥了特殊价值,实现了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统筹运用,做到了抗疫、复工两不误,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防疫抗疫和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建议在后续抗疫和恢复经济等工作中,对境外园区的发展及其作用予以更多关注和支持。

严密防疫抗疫 大力复工复产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在境外重点地区打造的产业集群,中资企业和中方人员密集,疫情蔓延和国内外相关防控措施所导致的人流、物流、商流限制,不可避免地对境外园区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冲击。

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和风险,商务部于 2月10日印发《关于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防止疫情向合作区蔓延,决不允许疫情通过合作区向外蔓延”。对此,各园区严格落实商务部要求,纷纷借鉴国内的防控经验和做法,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防止国内疫情向园区、境外扩散。

在国内疫情发展的初期阶段,针对国内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境外园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当地采购或利用自身产能全力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用物资,并运送回国。其中,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全力开动其在当地建设的医用物资产能,从1月27日至3月10日累计生产并向国内发回1700万只口罩、6.9万件手术衣,并积极向当地学校和“威斯特丹”号邮轮捐赠口罩、消毒水、洗手液等防疫用品。

由于部分境外园区已高度属地化,当地员工占比较大,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小,复工复产条件较好。相关园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发挥海外产能作用,开足马力复工生产,有效降低和对冲了国内产能骤停带来的损失。

例如,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在超过 40%,共700多名中方员工回国过春节、因疫情无法按时返岗的情况下,力争“歇人”不停产,前两个月进出口货柜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58.9%。

“在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疫情冲击下,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工作,涉及全球防疫、供应链保障、内外资源协调等多条战线,有效防止了疫情通过园区向境外输出。”调研报告指出,这既保障了园区自身安全、支持了国内抗疫,也对相关东道国形成了有效防护,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经贸合作伙伴国的责任与担当。同时,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在补充国内物资供给、推动经济恢复、对冲经济风险等方面发挥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携手属地抗疫 助力中外联通

现阶段,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中国境外园区根据新的形势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东道国抗疫、守护共同家园上来。这些措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出中国企业的担当,得到了东道国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境外园区所在东道国多为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不高,医疗物资不足,在肆虐的疫情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此,各境外园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当地政府、社区伸出援手,捐助口罩、防护服、快速检测盒等医疗物资及抗疫资金。

面对印尼疫情,在印尼建设了两家大型工业园区的浙江青山实业集团于3月下旬紧急成立“全球购”医用物资采购捐赠工作组,先后两次向印尼政府捐赠数十吨价值686万元的应急救援物资,得到印尼政府和印尼驻华使馆的高度评价。在尼日利亚建设广东经贸合作区的新南方集团,发挥旗下医药产业优势,向当地医院捐赠医用口罩、防病毒中药产品和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哌喹片。

此外,由于疫情期间跨国物资采购和贸易流动受到严重制约,许多国家对于抗疫物资的紧迫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鉴此,有关境外园区特别是商贸物流型园区积极发挥其连接中外的独特枢纽功能和强大的供应链专业服务优势。

其中,在中国商务部和驻匈使馆支持下,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协助匈政府完成了5架空运包机任务,将自中国采购的大批应急医疗物资快速运抵匈牙利,极大充实了当地的战“疫”物资储备,园区还助力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为等中资企业将采购捐赠给东欧的重症无创呼吸机等大量抗疫物资及时送达,对东欧地区抗疫给予了有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