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們點贊

春風暖心,催人上進。龍井大地上扶貧項目建設加快了“腳步”,春耕春種工作也按下了“快進鍵”……龍井小城的扶貧故事讓人歡喜,催人振奮。

龍井市總人口17.6萬人,下轄7個鄉鎮65個行政村,於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36個,貧困人口3745名。截至目前,36個貧困村、3671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11%。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龍井市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全市工作大局,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具體部署,緊緊圍繞“六個精準”和“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紮實推進各項工作開展,完成了脫貧摘帽任務。

因人施策,精準扶貧

“現在是春季森林防火的關鍵期,可得把林子看好,你不用管我,吃完飯就抓緊回到卡點值班去吧!”龍井市智新鎮合成利村貧困戶王鴻勝放下碗筷告訴妻子,“兒子剛才來電話告訴咱們不用擔心,他在寧波那邊挺好的。”

2018年王鴻勝的小腦萎縮病情加重,妻子沈玉芝為了照顧他便不再外出打工。家裡的支出只能靠在市裡當協警的兒子為數不多的工資、土地租金和糧食直補的費用來維持,生活日漸拮据。

經商討後,村裡為沈玉芝安排了林業護林員的工作,因為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在不耽誤工作的同時,她還可以照顧丈夫的日常起居。另外,藉助東西協作的平臺,王鴻勝的兒子也在寧波市象山縣找到穩定的工作,每月工資近6000元……就這樣,王鴻勝的日子又有了起色。

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能當上林業護林員,沈玉芝完全得益於龍井市實施精準扶貧政策。針對全市貧困人口因病因殘比例較高的實際情況,龍井市將貧困人口分為3類人群精準施策。對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採取“愛心”系列工程給予政策保障;對弱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設立“八員”農村公益性崗位,共聘用514人,每人年均增收2000元;對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鼓勵其自主創業就業,並給予政策支持,共組織27名貧困戶赴象山縣就業,實現自主脫貧。此外,對有返貧風險的邊緣戶、對因大病等突發因素導致重度貧困的農村人口,實行返貧預警措施,通過“一事一議”方式進行保障。

特色產業,帶動扶貧

“要想富先修路”。瀝青路替代了土泥路,石砌圍牆替代了朽木柵欄,破舊的泥草危房翻新變成了朝鮮族傳統瓦房。省交通運輸廳運輸管理局下派到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任第一書記的韓寶寧,讓村容村貌發生了質的變化。

咖啡屋、米酒廠、博物館、露營基地、有機果蔬採摘大棚……明東村深度挖掘“著名詩人尹東柱故居”和“中國朝鮮族教育第一村”的文化底蘊。以前村民眼中的“破廢遺址”變成了致富法寶。名人故居遊、鄉村生態休閒遊等特色旅遊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走在明東村裡,朝鮮族傳統特色和現代元素相得益彰,讓人很難把這裡與“貧困村”3個字聯繫在一起。

“為你們點贊,你們的露營基地太棒了。”一群來自延吉市內的朝鮮族遊客在露營基地談笑風生。

近3年來,龍井市整合資金8.6億元,實施項目257個。其中,產業項目83個,累計產生效益3979.3萬元,“貧困戶增收益,產業增效益”的效果不斷凸顯。

信息共享,有效脫貧

“我們市長是這個微信群的群主,你看,各個鄉鎮的負責人都在群裡面。”龍井市扶貧辦副主任黃志全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他們的扶貧工作群。“像這樣的微信群,我們在全市一共建立了10個,都是由市長任群主,分別對應全市總體工作、扶貧產業項目和7個鄉鎮具體工作,一方面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確保政令暢通。另一方面交流經驗做法,對於各鄉鎮的典型經驗,由市長審核後在全市推廣。”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龍井市依託數字化建設,建立信息交流、貧困戶信息比對共享等機制。

通過建立龍井市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能隨時掌握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建立市級和7個鄉鎮、65個行政村脫貧攻堅作戰指揮室,配備了74臺觸摸式數據查詢設備,做到信息共享無死角。另外,通過大數據管理,能做好各行業部門政策落實數據比對,建立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現多部門行業信息與建檔立卡信息數據的整合銜接、多元共享和業務協同,確保各項扶貧政策得到及時有效落實,為市委、市政府決策和開展精準扶貧提供科學依據,助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更精準、更透明、更有效。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賦能建成小康社會。如今的龍井市積極主動作為,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抓落實,從嚴從實壓緊工作責任,全方位鞏固好脫貧成效,為實現全市人民的小康夢而不斷努力。

吉林日報記者 孫寰宇 實習生 徐中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