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间最长的影史经典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间最长的影史经典

从昨天一天断断续续到今天一晚上,终于把将近四小时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看完了。

关于这部电影,之前就被很多人安利过,只是听到电影时长有四个小时,着实有些吓到了。恰逢周六周天都在下雨,就窝在家里翻出来看。

导演是杨德昌,被很多影迷奉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大师,更是拍过很多经典作品。现在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就是过去不怎么出名的,人死了,再看他过去的作品,于是大家都觉得他就是神。生前的他完美无瑕,说不得一点坏话。虽然过去对于杨德昌这个导演不太了解,但是看过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他担当得起大师这个称号。

电影内容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学霸是如何变成一个学渣的故事。

说到原因,主要还是环境因素,当然,这个环境因素包含了多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

学习环境

电影男主小四(少年张震饰演)本来是一个标准的学霸,只因考试的时候国文成绩有可能被老师误判,最后进了差生聚集的夜间班。

夜间班的学生没有好好学习的,大都是打架斗殴,早恋的不良学生。老师也是敷衍的教,没有尽职尽责。试问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学好的又有几个。这也是现在的父母为什么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因为学习环境真的很重要。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四也早恋了,他喜欢的姑娘叫小明。

家庭环境

小四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老师,算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小四的父亲被老师叫去过学校两次,第一次小四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并没有错。冒着儿子被记过的风险仍然要与老师据理力争,就是为了给儿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后来小四的父亲因为在来台湾之前曾在上海待过,或许牵扯到某些事情,被台湾当局调查,差点回不来。之后整个人就变得神神叨叨了。第二次被学校叫去,由于失去了公务员的身份,为了保住儿子的学籍向老师说好话。只是小四看不惯老师的嘴脸,用棒球棒把老师打了,自然他也被退学了。很多时候的家道中落,对于孩子以后人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社会环境

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关于战时的元素,比如打靶,街上来回走动的士兵,多次出现的坦克镜头。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对于一个5口之家的生存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更何况是没有男人可以依靠的小明和她的母亲。

小四所代表的是这个社会的一类人,他单纯善良,有原则。小明则代表的是社会上另一类人,为了生存,她可以不断的换男朋友。她可以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她的目的只是活下去。

当小明和自己的好兄弟小马(官二代)在一起时,小四彻底奔溃了,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不明白小马之前还给了小明一个耳光,怎么转眼间小明就和她母亲住进了小马家。

他瞧不起她。

影片的最后,小四带着刀准备去堵小马时,碰到了放学的小明。小明告诉小四:我就和这个世界一样,你是没办法改变这个世界的。剩下的话还没说完,小四的刀就捅向了小明,嘴里喊着:不要脸,没出息。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小明,小四哭着让她站起来。

这部电影没有过多的炫技,演员也主要是没有表演经历的素人,所有导演想表达的都在环境里。电影中有很多留白的长镜头,比如有一段小明和小四在医院里,小四在走廊靠近窗户的地方等小明,镜头跟着小明出来,可是之后镜头并没有给到两人,而是对到了刷过油漆的墙面,上面有两人模糊的倒影,镜头在这里停留了一分钟多。

影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细节,比如人物已经离开了景框,镜头却还停留在原地。这些细节,都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即环境对于人物的影响。在大时代环境下,人们任何的挣扎都是徒劳的,命运只能被大浪潮裹挟着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