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競相留學是振興中華之舉嗎?

庚子之難波及全球,它使海外華人紛紛撤回或正準備撤回中國這個安全島,同時也將中國龐大的留學隊伍暴露在國人面前。

公派留學生是各國的慣用做法,它對世界文化交流是有益的。但如果規模過大,或者民間以留學為榮,那是誤入歧途。中國現在正是這種情況。

不要說大學留學,現在許多家庭從小學開始就送孩子去國外接受教育。如果是因為外事工作的個別現象倒無可厚非,問題是現在完全不是這樣。最近被披露出僅英國就有22萬中國留學生,其中15000名小學“留學生”要求回國避難。接回這麼多留學生實在是困難很大,所以大使館給每個留學生免費發防疫物資,希望除小學生外的留學生就地隔離避難。

今天的中國,許多家庭節衣縮食攢錢,就是為了孩子出國接受更好的教育,為將來出人頭地贏得先機。這不能不說沒有重用留洋者的影響,但如果我們搞好自己的教育,勢必會減少出國的人數。

毫無疑問,教育是有階級性的,也是有國家性的。教育是為政治服務的,也必須為政治服務。從個人來說,教育是謀求生存本領的必要途徑;而從國家層面來說,教育是統治者培養接班人或為本國培養服務人才的手段。

中國培養的學生,其目的是為中國服務的;英美培養的學生自然是英美服務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制定相應的教育方針。教育的目的性貫穿於教育過程的始終,從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師資的培養、學校教育,到獎懲的引導及社會環境影響,莫不體現出教育的階級性和國家性。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留學生一出國就變了,學業結束也不回國效力的原因。

所以,孩子在成年之前,最好不要接受外國教育,因為他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說得更直白一點,教育就是洗腦。你接受歐美教育,必然被西方人洗腦。

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留學前後世界觀會發生鉅變,尤其是對於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度。為什麼我們的歐美留學生有意無意中會說歐美的好話(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非常典型)?甚至於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正是被洗腦的結果。

留學生除非有堅定的政治傾向和報國之志,易於被外國所利用。即便不改變國籍,也會形成媚外的傾向性。或者被外國情報機構收買;或者模糊國籍,不分彼此;或者有意無意流露出外國經歷或元素;如果從政即便不媚外也會親外。

這是人性決定的,人總是對其熟悉的東西有好感。每個人的經歷都會對其思想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以,堅決反對不加控制的留學制度,包括留學規模過大,尤其是未成年人接受他國教育。

瘟疫是壞事,但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常態下無法看到的問題。中國為什麼那麼多留學生一去不回?為什麼那麼多人給歐美送錢送情報?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洋媚外?

今天,我們該反省了,該反思留學問題了,也包括全民英語教育這種助長留學思潮的制度。全民英語教育幾等於準留學,不要說它造成的天大浪費,就是它產生的西化傾向,也是無法估量的。

從小競相留學絕不是振興中華之舉。西方教育只會為西方服務,雖然說科學無國界,每個國家都需要、也都可以利用,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不僅僅是科技教育,即便是理科生,除了科技,也會有意無意的被灌輸各種意識形態的東西,包括課堂上和課外生活。

國家應該審慎制定留學計劃,控制留學規模,尤其是杜絕不必要的未成年人留學。同時,作為配套,取消高考英語的必考地位,起碼是降低其分值比例;廢除全民英語教育制度和外國語學校,以及各種形式的英語補習班,只需要在高中以上學校開設外語課,也不應該是清一色的英語。不應該助長英語獨大的傾向,否則何談話語權?不改變這種思路,中國永遠不可能有與西方同等的話語權。

從小競相留學是振興中華之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