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編輯簡介

劉第紅 :《高教探索》編輯部主任

趙大良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副主編

田衛平 :《學術月刊》總編輯

劉曙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副主編

江中孝:《廣東社會科學》總編輯

胡智鋒:《現代傳播》主編

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劉第紅:論文為什麼難發表

科研論文就是科研成果的體現,是以研究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產生新知識的表達形式

論文的實質結論,要有真知灼見,沒有以實實在在的研究為前提,是不會有高質量論文出現的。從目前投稿情況看,有50%的稿件不是論文,而只是一般的經驗和體會。因此,論文必須以研究為前提,必須找到科學的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產生新知識,提出新觀點,有創造性和學術性,才是真正的論文。相反,只重複名家的觀點,沒有實質的知識,沒有獨特的觀點,沒有真知灼見,沒有學術價值,這樣的“論文”註定是寫不好的

對於論文的評價標準,如何判斷論文的含金量

概括起來一個字:新。具體說來,從問題的提出和選題有沒有對學術界有貢獻;提供的新事物、新知識有沒有對學術界有貢獻;獲得的新知識、新結論有沒有對學術界有貢獻;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對學術界的發展有沒有貢獻等等,說明論文的評價標準就是“新”,新的選題、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角度、新的材料、新的結論。一句話,“每一個作者都是編輯,要對自己的文章以上述標準,進行一而再、再而三認真審視,這樣,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的提高。”

對於論文如何創新,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靜下心來,不浮躁,長期積累,長期研究,從實踐中摸索總結才能真正找到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以現代畫家齊白石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最新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為例,提出了論文研究不能缺少的“悟性”。要悟就必須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竭澤而漁地收集相關資料成果,進行艱苦的研究,才能從中悟出新的觀點,寫出好的文章。期刊編輯在編審審文章時,往往不是從開頭看起,而是從參考文獻開始,看了參考文獻,基本上就知道文章是否價值了。總之,論文創新性的關鍵在於“悟”與“思”

如何提高論文的投稿命中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定好題目,做到吸引編輯,讓編輯看了你論文的題目後就忍不住想看摘要,看了摘要後就要想看正文,能做到這樣的話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是論文要選擇中觀層面的題材,太宏觀不好把握,泛泛而談沒有價值;太微觀的研究的範圍太小,意義不大,成果不顯眼。三是要收集資料要全,研究方法要新。學術界跟買賣不一樣,往往是人越少研究的選題就越有價值。要從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走不同的路多了,就自然會發現不同的風景。變換學術路徑、創新研究方法,就會發現不同的研究成果和價值。四是多學科研究合作寫論文這種方式值得提倡。不同學科、不同研究方法進行交流,碰撞,往往會有創新的方法產生

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趙大良:投稿與賣蘿蔔

投稿,就如同我們到市場上“推銷蘿蔔”

如果自己的蘿蔔連泥帶草堆在那裡,一定不會好賣!這樣不討人喜歡的蘿蔔你還想賣個好價錢,那就更不可能。就是你給人家開價,人家都會笑話你!這就如同:一篇粗糙的稿件還要在一個高檔期刊上發表一樣。如果想自己的蘿蔔賣個好價錢,那麼就要將蘿蔔收拾一下,打扮打扮,包裝包裝。蘿蔔還是原來的蘿蔔,可是身價就會不一樣了。如果我們再能夠根據不同的客戶,進行不同的包裝,針對不同的客戶展現蘿蔔的不同功用,那麼說不準還能“蘿蔔賣個人參的價錢”!另外,進一步要打探一下什麼樣的人喜歡吃蘿蔔,什麼樣的人喜歡吃什麼樣的蘿蔔,這樣有目標地銷售,“何愁銷路不好”!這就叫:投其所好!


將這個道理用到論文的投稿上來:首先對自己的成果要進行加工包裝——寫作格式和表達形式要像那麼個樣子;第二要研究什麼樣的期刊喜歡什麼樣的稿件——學科、形式,甚至表達方式,都會從一本期刊的徵稿簡則和所發稿件中讀的出來,瞭解期刊的口味;第三則是根據不同期刊的口味將自己的稿件再有針對性的加工,分類投向“對應”的期刊。這也就是:投其所好

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田衛平:三種論文與五個支柱

編輯心目中的學術論文是有低、中、高之分的,分別定位為學術作文、學術論文、學術美文。“我從1982年開始做學術期刊的編輯,接手的稿子90%都只能稱之為學術作文,但是編輯部需要發表的文章是學術論文及學術美文”


何為學術論文呢?學術是指有系統比較專門的學問,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而從編輯的角度定義學術論文則是學者們針對特定的學科研究對象或者問題使用規範的術語、範疇、範式在規範的體系下撰寫的文章


學術論文包含了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無論哪個學科哪個專業都有特定的研究對象,都必須使用規範的學術語言或詞彙,使用規範的學術範圍和研究範式;第二個要點,無論是宏觀問題研究還是微觀問題研究都要在規範的體系中進行論述和闡述。隨著學術研究的不斷進步,學術語言也不斷變化,出現了新的學術語言及新的研究範式,學術觀念也在與時俱進,但是這種與時俱進不是割裂式的生搬硬造,而是在前人基礎之上的創新。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學術論文的必須的兩個內涵不可缺少,第一就是擬發表的原始研究成果,能被同行所認可,第二是內容必須是全新的、重要的,能夠被同行所理解,這也是很多學者的共識


不管什麼學科什麼專業,研究內容雖不相同,但基本的論文架構是相同的。論文的基本架構包括五個支柱:


  • 第一個支柱是高屋建瓴的舊文總結。學術研究是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過程,前人研究成果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描述又分為三種,一是為了問題而問題,屬於低層次;二是與自己的研究問題相關聯的描述,這是一種中層次的;三是在描述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看法和評論的,這是一種高層次的。關於這種描述,不是網絡鏈接式的羅列,而是高屋建瓴式的概括,同時根據自己的文章的需要進行安排

  • 第二個支柱是"不疑處有疑"的問題發現。對前人研究成果描述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引出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要把別人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挖掘出問題來,擴展成大問題,正是胡適所說的做學問需要不疑處有疑

  • 第三個支柱是收放自如的邏輯展開。一篇能夠稱得上學術論文的文章需要符合以下五點:一是立體的而不不是平面的圍繞問題展開;二是迂迴的而不是直白的對問題做分析闡釋;三是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要圍繞主題進行深度闡釋而不是偏離主題;四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的;五是柔和的而不是武斷的行文應付。總之,一篇好的學術論文能夠把自己研究的問題作為一個主問題向相關的問題做輻射,使問題擴展深化,同時輻射出去也要能夠收回來

  • 第四個支柱是含而不露的價值意義。一篇論文從撰寫到發表,包含著學術意義和學術價值,但有沒有學術意義及學術價值是編輯與讀者通過閱讀文章中得出來的,而不是作者喊出來的

  • 第五個支柱是層次分明的結構安排。學術論文是一種藉助文字表達思想觀念的藝術形式,是屬於視覺藝術範疇。古代就有字字珠璣、錦繡文章的讚譽,但是與其他文章或視覺藝術不同的是,學術思想可以自由馳騁,無拘無束,學術表達時的用語行文要遵守學術規範,因此要講層次,將佈局,講美感


“學術美文”有兩點,一個是視覺衝擊;一個是閱讀衝動。這兩點在於作者寫時,就要抱有打動讀者的“雄心”和征服讀者的“慾望”。用“佳餚”來做比喻:一道“佳餚”要具備六要素:氣、形、香、 味、意、養。氣:選題要有特色——視覺衝擊;形:結構嚴謹;香:才氣和學術積累;味:論文的味道是由讀者來品味作者的語言而得出的,所以作者行文的語言要流暢優美;意:新領域、新視角;養:學術價值

以標題的“色”為例:論文標題起好了就成功了一半了。一篇美文一靠論文的內在質量,二靠論文的外在包裝——標題設計的像新聞標題就不怕沒人看了(吸引眼球)。編輯喜愛的論文:喜歡跨學科研究或學術批評的文章。尤其是中國的學術需要批評的文章。要把握好兩點,一點是要心平氣和,擺事實講道理;二是抓主要問題不要糾纏於枝節

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劉曙光:“標題”與“選題”

一、題目

(一)標題一定要生動、新穎、簡短

標題一般不用一個完整的句子,而應為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副標題的作用:

調整論文的研究角度

限制論文的研究範圍

突出論文的研究重點

注意:副標題的範圍必須比正標題窄

(二)投稿的選題要與所投刊物的辦刊宗旨、風格定位一致

看“稿約”或“投稿須知”

專業性刊物和綜合性刊物的讀者定位是不同的

不要一稿多投、一投多稿,儘量寄送紙質稿件(可附簡短信件介紹文章內容

二、選題

(一)根據論文選題意義選擇投稿刊物

全國社科期刊包括:A:社科院社科聯(1/3):偏現實性應用性B:高校學報(2/3):理論性

(二)學術導向與政治導向

學術論文是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學術與政治的關係非常複雜

(三)選題要大小適度難易適中

(四)選題不要湊熱鬧,也不要鑽冷門

(五)選題不要功利性太強 選題應該是短期與長期的統一

(六)選題要有新意學術創新由高到低有這樣幾層:①理論層面的創新②方法層面的創新③材料層面的創新(A補充性的材料,為老觀點提供新材料;B得出新結論的材料,如考古的新材料;C從老材料得出新觀點。)④理論應用層面的創新

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江中孝:選題小技巧

論文選題既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在確定論文題目之前,應對其進行學術史的梳理,瞭解其學術動態。具體來說,在選題的時候,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為何對這個題目感興趣?即選取該題目的依據何在;第二,這個題目研究到了什麼程度?要求他們不僅要了解國內的學術動態,還應具有國際視野;第三,我能做什麼?即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別人研究的不足之處而自己可以深入的地方

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胡智鋒:三題合一、三個層次與論文評價

好的選題應該是“三題合一” 的,即時代話題、現實問題、學術命題的有機結合

首先要抓住“時代話題”。傳媒本身無疑具有強烈的時代氣質,是我們把握時代脈搏、探知時代氣息的重要途徑,傳媒學術論文也不能完全脫離這種“時代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核心話題,如當下媒介產業化、媒介倫理、媒介公共服務可能是這個年代更具時代感的話題

同時,也有一些選題雖然是常態,但每個時代都有對這些選題的核心關注側重。能否把握時代話題,是對研究者敏銳度的重要測試,傳媒研究者要對不同時代話題有清醒把握。同時要抓住“現實問題”。論文研究的內容是不是從問題出發,是不是飽具問題意識,在所有現實問題中是不是抓住了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問題,這是傳媒學術論文選題的關鍵。如今,新聞從業者從“白領”逐漸走向“藍領”,研究的現實問題已經從他們所發揮的權力問題,轉向新聞從業者生存保障的問題

第三還要抓住“學術命題”。所謂學術命題是指在學術發展中沿著一定學術軌道延伸出的命題,並常常體現了學術的前沿性、獨特性和深刻性。就前沿性而言,例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研究是前沿問題,值得不斷動態探討;同時,我們也發現,當前一般性的前沿研究較多,實質性的前沿研究(如對傳媒內容的跨屏研究)較少,這就需要我們在學術上既要鞭策自己站在“前沿的前沿”,也要在前沿研究中力求深刻洞見。就獨特性而言,例如我們對常規地域和常規傳媒領域的研究較多,而對於西藏、新疆這些特殊傳媒地域,對於宗教傳媒這些特殊傳媒領域的關注較少。就深刻性而言,我們的研究有時不能貪多求大,更不能囫圇吞棗,對於同樣的命題,要不斷激勵自己提出有驚醒意義的思想和觀點,不能安於思考的舒適而流於平面化研究

我們在閱讀傳媒學術論文時,常看到一些有觀點無邏輯、有素材無觀點、有想法缺思路的文章,而這一切都源自思維清晰度和表達層次感的缺失。在筆者看來,好的學術論文,不管從哪裡入手,怎麼展開論述,不可缺少的三個敘述層次是必要的,即“為什麼”,“是什麼”和“怎麼樣”

所謂“為什麼”,就是對研究背景和問題本身要分析清楚;所謂“是什麼”,就是要對研究對象和概念本身要界定清楚;所謂“怎麼樣”,就是對呈現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策略對策等要敘述清楚。好的傳媒學術論文,在“為什麼”的揭示上是到位的、深入的,在“是什麼”的揭示上是準確的、清晰的,在“怎麼樣”的提供上是有針對性的、有效的

以“傳媒內容的低俗化”問題為例,我們從寫作思路來講,首先要提出“是什麼”,即低俗化的內涵、外延,以及各種低俗化的現象、危害,這些都需要清晰明確的在“是什麼”層面上做精準描述。同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對造成低俗化問題的原因進行深挖,在“為什麼”的層面上進行探究,例如對過度追求媒介產業化,媒體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存在內在矛盾,以及行政、法律監管不夠嚴格等因素進行分析。而最後在“怎麼樣”的層面上,需要思考如何從政策、法律、社會輿論監督、媒介自身倫理自律等各個層面,進行監控和約束,就低俗化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有效對策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敘述層次對應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維度。如果傳媒學術文章中,問題的提出不夠清晰,概念的闡釋不夠到位,解決問題的思路又缺乏有效性,那麼這樣的文章自然淺顯,層次不高

福利來了!聽C刊主編教您如何發論文

學術論文最容出現的問題,概括起來有三類:炒冷飯、掉書袋、趕時髦

所謂“炒冷飯”是指所寫的文章話題陳舊、老生常談、太過常識。比如現在如果們還簡單將新聞5W問題拿來反覆分許或者套用這個理論說事,顯然是一種“炒冷飯”的做法。雖然研究領域沒有禁區,但是如果研究者沒有新的見解、創見,只是簡單重複已經被反覆討論的問題,侷限在老話題、老領域、老方法、老材料、老觀點上打轉,很難說這個研究者觸及到了學術的核心

所謂“掉書袋”是指所寫的文章,通篇都是引用,簡單摘引,堆砌各家的觀點與說法,或者簡單去論證前任學者說的哪個觀點是正確的,唯獨缺乏研究者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創見,這就是典型的“我注六經”而不是“六經注我”。這種研究只相當於研究生開題與中期考核的工作,一篇優秀的傳媒學術論文不能只單純做了梳理工作,沒有觀點的提煉;即便是在梳理中也應該提供見解和創新。“理論、模式和方法是我們研究問題的工具,寫文章不是向讀者普及專業知識,更不能在文章中羅列堆砌知識和理論,而是要我們運用某些理論、模式、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

所謂“趕時髦”是指所寫的文章,喜歡無縫追隨一些當前政治、社會、學術話語中新的時尚詞彙,更喜歡對這些新名詞、新概念進行簡單的拼接與包裝,在對這些新名詞、新概念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理解的狀態下,就敢於“大膽”使用、“大膽”發言,鮮有真知灼見。對於經典的敬畏、對於文獻的敬畏、對於新名詞新概念的敬畏,是研究者應有的研究態度;但是將應有的敬畏變成“炒冷飯”、“掉書袋”、“趕時髦”,這便成了我們需要警惕的傳媒學術文章的多發問題

對於學術論文的評價尺度,可以在“現實的”、“歷史的”、“理論的”、“實踐的”四個維度的交叉中進行判斷

“現實的”和“歷史的”維度互為一對相互融合的評價尺度。“現實的”維度是指文章依託現實、立足現實、回應現實的真問題,而不是從現成的概念出發或者方法出發。例如國際傳播的西強我弱、中國國際傳播能力提升、中國傳媒軟實力的加強,都是重大的現實問題。當然,同樣的問題,不僅需要現實層面的回應和敘述,如果說“現實的”維度更多強調問題意識,那麼“歷史的”維度更加強調對問題的縱深解讀。歷史與現實往往有驚人的相似,可為現實所借鑑。只有放在歷史長河中觀察,文章觀點的定位才會更為準確,“現實的”和“歷史的”這兩大維度不可分割裂。例如媒介的事業產業、社會文化、公共服務平衡的問題,不僅是現實問題,也是歷史的問題,只有放到歷史中考察、考察同類現實問題的歷史沿革,對現實的問題與對策的提出才會更加深入

“理論的”和“實踐的”維度互為一對相融合的評價尺度。在“理論的”評價尺度中,我們需要特別需要注意文章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論觀點、開創了新的理論領域,運用了新的研究方法,發現了新的研究材料。當然,這些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的獲得,是在深刻把握已有觀點、理論、領域、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在注重“理論的”思考和創新的同時,一些文章也需要注意關照“實踐的”維度,回應傳媒實踐,特別是要看文章在有用性和有效性的層面上回應傳統媒體實踐的水平,要看這些文章是不是對正在運行的傳統媒體時間提供了具有借鑑意義的參考。如果說在“理論的”維度我們鼓勵對“新”的探索,那麼在“實踐的”維度我們鼓勵對“迫”的探索,鼓勵文章提供傳媒實踐所迫切需要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文章來源:學術寫作大講堂(ID:xsxzdjt) 轉自學術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