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金葉”紮根大別山——一片茶葉的兩地緣

新華社合肥4月18日電 題:皖南“金葉”紮根大別山——一片茶葉的兩地緣

新華社記者王菲

清明過後,綠茶之鄉安徽郎溪迎來了繁忙的採茶季。

在郎溪畢橋鎮的茶博園裡,一千多畝優質黃魁茶在陽光下呈現耀眼的金黃色。記者看到,茶園裡幾百名採茶工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採摘、裝筐,剛採的鮮葉源源不斷被送入茶園不遠處的清潔化生產車間。殺青、理條、風選、色選、悶黃等等,標準化替代了傳統“經驗製茶”,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滿負荷運轉,每天可產優質黃魁茶2000斤。

“到茶園裡採茶,秤桿子一放就拿錢,不愁吃不愁穿還有點小存款,日子過得好。”雖已年過六旬,郎溪縣施宏村貧困戶吳興發一點也不願閒著,貧困戶的帽子摘掉了,人也越忙越有精神頭。

與此同時,遠在八百里之外的大別山革命老區嶽西縣,3年前由郎溪縣援贈的100多萬株黃魁茶苗,作為郎溪結對幫扶嶽西的扶貧“使者”,如今也已開枝散葉。

在嶽西縣山水間合作社負責人王世遐眼裡,小小的黃魁茶就是一枚脫貧致富的“金葉”。

“今年基地的400畝黃魁茶長勢很好,春季做綠茶,夏秋做紅茶,帶動一百多戶貧困戶脫貧。”王世遐說,黃魁茶色美味香,效益是傳統綠茶的好幾倍,目前正在進行有機認證,為下一步出口高端紅茶做準備。

“我們是山區縣,溫度、土壤條件和郎溪縣都不同。3年前茶苗剛下地,大夥還有點擔心,怕種不好。”王世遐說。

讓王世遐感動的是,郎溪縣不僅送來了茶苗,還專門派來了技術骨幹到基地,從提高茶苗的存活率到預防冬季凍傷,技術人員指導得特別細緻。“郎溪技術人員常來茶園,疫情期間,還放心不下,一直通過手機和我們保持聯繫。”王世遐說。

“黃魁開紅花,郎嶽是一家。”在嶽西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今,郎溪的黃魁茶遍佈嶽西的響腸、菖蒲、古坊、頭陀等鄉鎮,吸納老區就業人口近千人。

資金支持、產業扶貧、人才交流……小小一片茶葉,見證了兩地攜手決戰脫貧結下的情誼。

“嶽西縣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離不開郎溪的一份心血。”嶽西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鬍合慶不無感觸地說。

如今,嶽西通過茶旅融合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年接待遊客180萬人次,帶動茶葉及其他農副產品年銷售上億元,這給郎溪正在推進的茶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啟迪。

在郎溪縣大佛山養心谷,一望無際的黃金茶順著山勢起伏綿延,養心亭、木屋、茶樓、彩色騎行道與茶園相映成趣,正在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嶽西的休閒農業值得借鑑。疫情後,康養業會迎來發展機遇。我們依託黃金茶標準化種植基地,打通一二三產,發展休閒農業,帶動更多的貧困戶一起奔小康。”大佛山養心谷負責人王立勝滿懷信心。

因為黃魁茶,王世遐在郎溪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看到企業選育的黃魁茶苗在王世遐的基地生長得好,黃魁茶業公司負責人戴世權萌生了新的想法,“我們在延伸黃魁茶產業鏈,研發茶食、萃取等新產品,嶽西的高山條件適應優質有機茶生產,下一步考慮合作在嶽西擴建種植基地。”

在郎溪縣委書記彭禧元看來,縣域協同互助,為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打開了優勢互補、多方共贏的廣闊空間。紅土地上,一片茶葉的“情緣”還在續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