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研究生导师日常是如何交流的?

carrrrrson


相信大部分人对研究生导师都有一种敬畏感,日常的交流一般都是围绕学习,课程和论文等。而我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的,老师"

如果不上课的话,有时候一个月也见不到导师,所以日常还是在微信上问候一下。如果遇到开题,预答辩,答辩的时候,那跟老师的联系就很多了,但主要还是围绕着论文。不是她催着我要论文,就是我催着她要论文。总之,始终跟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隔一段时间总要露露脸,这样导师才不至于遗忘了这个学生。

毕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 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其实在整个研究生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研究生一般课程不多,都是一些基本的专业课。大多都是跟着导师做实验或者做课题,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最后的毕业论文还需要导师多次修改和指导,才能顺利毕业。研究生阶段除了导师负责指导,剩下的学习只能靠自律了,而我们往往还需要有人督促才能更好的进步。
  • 另一方面,导师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如果有一个专攻学术,而且科研水平较高的硕士生导师,许多人可能会选择走上读博的道路,跟着导师的脚步继续往前走,将来可能也会成为一名高校老师,从事着和导师一样的职业。所以日常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未来规划都应该多跟导师探讨,有时候能给我们指明道路。

总而言之,虽然每次见导师都是战战兢兢,接听电话都是小心翼翼,始终保持着敬畏感。但不可否认,这样严格要求的导师促使我不断进步。


小太阳同学


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方式主要取决于导师是什么类型的人,我的硕士导师和我的博士导师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因此我也得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我2002年读的硕士,导师张老师当年还比较年轻,人比较和蔼,很为学生着想,所以我与张老师交流根本没什么顾虑,不用担心话说的到不到位,说的合适了,张老师会笑着点点头,说的不合适了他会和蔼的给指出哪里说的不对。到我毕业的时候,主动帮我联系工作,开始几个我不满意,他就一直帮我联系了好几家。虽然硕士毕业15年了,但我一直记着张老师的好,也一直鞭策自己做一个像张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我的博士导师是一位学究型的老头,做学问很厉害,在圈内很有名气。但是,脾气很让我们摸不透,每次去见他都心里犯怵。每次找他汇报工作都得在心里想好几套话,来应对他不同的心情,但事情的结果是,他从不按套路出牌,总会弄得我们跟狼狈。更令我们吃惊的的是他的脾气在我退休的那年突然变好了,突然变得和蔼可亲,突然变得为学生着想,以至于我们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生怕哪一天他又变了回去。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导师,与他们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不要想着去糊弄导师,以他们的智商和阅历,我们那些谎言都是小儿科,所以有什么说什么,真诚的与导师交流。


冬心不冷


虽然毕业十多年了,但对导师依然很感激。

因为,日常生活导师非常照顾。

记得有一次,导师把我和媳妇(那时也不知道导师知不知道我俩谈恋爱)叫到办公室。问现在补助多少,一个月吃饭大约花多少,食堂饭食怎么样等等。

以为老师就是关心关心生活而已。

结果,末了老师说每个月末到她那支些生活费。

出了门我还以为在做梦,这导师真是太好了!

泡实验室经常赶不上饭点,有时就在实验室凑合。导师发现后就经常给带些东西到实验室,有次带了箱鸡蛋。

导师问我,如果院里来检查,这鸡蛋是用来干嘛的?

我第一反应,就是吃的,补充营养嘛。还没说出口,媳妇说,试验造模用的。

导师笑着说,可别说漏嘴。

日常交流就是这么轻松加愉快,甚是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