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舞閩風”陶藝展:匠心與古韻的陶藝之約

2020潤物無聲新春展——“藝舞閩風”

匠心與古韻的陶藝之約

“藝舞閩風”陶藝展:匠心與古韻的陶藝之約

《古韻泉州》

“藝舞閩風”陶藝展:匠心與古韻的陶藝之約

《伯牙鼓琴》

“藝舞閩風”陶藝展:匠心與古韻的陶藝之約

《絕唱》

“藝舞閩風”陶藝展:匠心與古韻的陶藝之約

富有泉州元素的手繪陶瓷杯子

■記者 李心雨 文/圖

這些天,古城金魚巷22-4號,原本幽靜的小院漸漸熱鬧起來。

在這裡,一場主題為“藝舞閩風”的陶藝展覽吸引了不少陶瓷藝術愛好者的目光。這些作品都出自何金旺陶藝工作室,和來訪的客人聊起陶藝,何金旺總有說不完的話。從他的作品中,我們既能品味出水墨國畫的抽象寫意,也能感受到文人雅士不拘一格的自由性格。他常常自謙地說,自己沒有大的成就,也就做陶藝讓他感到充實。

想在泉州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2009年,何金旺畢業於泉州師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雕塑科班出身,畢業後作為應屆生選擇服兵役,兩年的軍旅生涯,部隊畫板報的工作幾乎被他所承包。

2012年退役後,是留在家鄉還是來泉州,何金旺思量了半年,他想在泉州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對於積累多年的老本行陶藝,他想,即使沒有成為職業選擇,自己也是很難全然割捨的。而且泉州還有他的恩師,泉州師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陳偉長老師,“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不僅給我專業方面的指導,還為我介紹工作,在關鍵的時候我總能得到鼓勵。”

回首過去的7年,陶藝之路的初始,他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沒有工作室、沒有時間、沒有燒窯工具……2013年起,他除了給學生上課,在課餘開始嘗試做自己熱愛的事。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2019年年底。“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課餘時間完成,平日裡的主業是帶藝考生,一件陶藝作品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完成。因為在安海的一個朋友那裡有燒製條件,我每燒一件作品都要從泉州輾轉到安海,每次來回就是四小時車程。”

到第二年,他的作品開始有人問價格,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他也開始參加大大小小的展覽,每次作品都會被搶空,這些給他帶來了很多自信。

樸拙粗陶闡發泉州的禪意古韻

此次展覽展出的多為粗陶陶藝作品,粗陶本身帶著樸拙的原始氣息,既是自然、也是生活,何金旺希望用這種質樸清雅的材質描繪泉州人文,闡發泉州的禪意古韻,粗獷中帶有細緻雕琢。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何金旺說,《古韻泉州》中的東西塔,是泉州的代表,他加上呈現聖人模樣的人物雕塑,力圖還原朱熹這一經典詩句。《伯牙鼓琴》原本曾構思創作鍾子期像,他在創作時果斷中斷,只做伯牙一人,更體現知音難求的孤獨感。

除了粗陶陶藝的展出,這裡還有他在閒暇時創作的手繪杯子、國畫小品,內容豐富並且能夠串聯起來,這也是所謂“風”之形成。他創作的陶藝作品大部分以人物為主,形態面貌生動有趣,這也是他最為擅長的藝術創作題材。

另外,何金旺也頗受水墨國畫意與境的啟發,所以他的陶藝人物作品也具有寫意的風格。展廳中除了各式人物粗陶作品,還擺放著不少水墨國畫以及手繪文化茶具,都是帶有泉州傳統氣韻的創作。

泉州文化民俗成為他的創作靈感

對於展覽的主題“藝舞閩風”,何金旺取意於自己對藝術的熱愛,他採取閩南文化特有的創作題材,用粗陶材料加以創作出陶藝作品。

“生活在泉州,泉州的本土文化、民俗典故逐漸成為我的創作靈感。我對泉州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感興趣,這種情感也流露和展現於我的作品當中。”何金旺說,對於許多像他一樣的藝術家,泉州文化就像一筆難能可貴的財富,滋養他們以此為靈感源源不斷地進行創作。大家耳熟能詳的“泉州東西塔”“弘一法師”等,以具象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充滿期待。

他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能展示出自己的變化,自己的成長,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場藝術嘉宴,能夠認識更多的朋友,在互相交流學習當中,認識瞭解古韻古城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