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盟軍為何在1942年拖延開闢新戰場而1944年急著開闢?

一梭煙雨江湖行


回答,這個問題,請先看一段材料:

自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以來,蘇聯政府數次呼籲英美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美國參戰後(日軍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於1942年4月初步制訂出由法國海岸登陸直接進攻歐洲的計劃,這也是美國傳統的正面進攻戰略思想的反映。

英國的丘吉爾政府最初強調無力單獨開闢第二戰場(美國參戰之前英國確實沒有足夠實力),當美國參戰之後,加之戰局出現轉折,丘吉爾成為開闢第二戰場的積極倡導者,但他極力主張經由英國殖民勢力控制的北非和地中海登陸意大利,在南歐開闢第二戰場。1943年盟軍開展了登陸北非和西西里島的軍事行動(實際上這是英國為了維護自身傳統勢力範圍的選擇,因為埃及,印度等殖民地源源不斷輸入的資源必須經過地中海,不控制這一區域,英國政府就難以為繼)。英國付出巨大代價打敗了北非隆美爾德軍軍團(蒙哥馬利前期被隆美爾掉吊打的滿地找牙幾無還手之力,要不是德軍後勤缺乏,英軍有財大氣粗的美國支持,蒙哥馬利連褲衩都要輸掉[大笑]),登錄西西里之後,在意大利戰場再無建樹,直到二戰結束之時意大利才全境解放。

到了 1943—1944年,蘇聯在東線轉入大規模反攻,英美在南歐與德意軍隊作戰陷入膠著狀態,因為意大利戰局進展十分有限,英美開始加緊準備在法國大西洋沿岸登陸的“霸王行動”。1944年6月,英美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到8月底戰役結束,共登陸超過300萬軍隊,德軍損失11.3萬人,坦克1000多輛,飛機3500多架。此時二戰歐洲戰局大局已定。

所以結論就是:

1,英美並沒有推延開闢第二戰場,最初讓英國單獨去開闢的話也並沒有那個能力,英國出於私心想先在地中海開闢第二戰場(英國確實是去打北非與西西里了),但後來意大利戰場進展並不好,所以只有選擇到法國海岸去開闢第二戰場;

2,前期德國軍事實力還很強大,開闢第二戰場真的不一定打得過(英國打一隻孤懸海外的隆美爾軍團都十分費力)[大笑][呲牙],因為英美軍隊還在擴充,幾乎都是新人沒有戰場經驗,真的打不過能征善戰的德軍;

3,英美的戰略轟炸直到1942年6月起美國加入之後才有起色,持續戰略轟炸逐漸癱瘓了德國的工業產能,軍事生產能力,其國力及軍事實力急劇下降,降低了德軍戰鬥力,否則很難打敗德軍;

4,東線戰場的原因,德軍主力持續與蘇軍多次會戰,如果德軍快速擊敗蘇聯,開闢第二戰場就沒有意義了(德軍最會玩閃電戰[呲牙],如果擊敗蘇軍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快速回防本土,英美登陸不久立足不穩很難打贏),如果德軍戰敗,則開闢第二戰場會加速德國滅亡,所以1943-1944年蘇軍勝利不斷,英美也加快了第二戰場的開闢。

5,最主要的原因,戰爭準備工作。諾曼底登陸集結了三百萬以上的兵員參戰,需要配套武器裝備,後勤物資,糧食醫藥等等海量儲備,美國全國開足馬力擴軍備戰,加大生產,人員訓練等等,也需要時間啊,而且戰場上還在源源不斷消耗,還要支持英國,蘇聯,中國,法國等等國家,要積累足夠物資短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其實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呲牙][大笑]

至於還有一些原因(比如關於蘇聯的政治因素)其他人很多都說了,不再贅述[摳鼻]





雲圖視界


英美盟軍之所以將第二戰場的開闢拖延到1944年,其實是多個因素相互糾葛的結果。

首先,第二戰場是否開闢在於蘇德戰場

1941年 6 月 22日, 希特勒德國以閃電戰兵分三路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初期,蘇聯遭到突然襲擊,喪師失地,受到嚴重損失,大有危若累卵之勢。 為了扭轉危局,擺脫困境, 蘇聯政府要求英美開闢第二戰場。而對於英美來說,德國是首要敵人,蘇聯則是次要敵人(不然也不會有冷戰)。出於自己自身利益的考慮,他們想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也就是說讓蘇德在蘇德戰場上互相廝殺,相互削弱。這也就有了英美在1942年時拖延開闢第二戰場。

到了1944年時,蘇聯憑藉自己雄厚的底蘊,已經完全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態勢,把德國打的落花流水。此時如果英美再不出手的話,蘇聯可能會一直平推到大西洋沿岸,佔據整個歐洲大陸,嚴重威脅英美國家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往,為了自身利益,英美不得不迅速開闢第二戰場,奪取部分歐洲大陸,使其不被蘇聯完全佔據。

其次,英國與美國就第二戰場的開闢存在分歧

開闢第二戰場是英美都認可。但在哪裡開闢第二戰場,英美兩國存在分歧。

美國出於全球戰略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滿足國內輿論,希望在西歐登陸開闢第二戰場。

而英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則是希望在地中海沿岸的巴爾幹地區開闢第二戰場。因為地中海是英國的海上生命線 ,埃及的棉花、伊拉克的石油 、印度的糧食、 東南亞的橡膠和錫 ,這些英國在戰時的必需物 資都要經由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航線來運輸 。

於是英美兩國就因此起了分歧和爭執。

而想要開闢第二戰場的話,還就必須英美合作才行。英國是力量不足,需要美國提供支持才行;美國實力雖然冠絕天下,但在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上,美國也不可能甩開英國單幹,因為它需要英國提供盟國集結軍隊的基地 ,還要依靠英國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作掩護,才能保證勝利完成登陸任務。

為了彌合分歧,使第二戰場能順利開闢。英美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來協調立場。這使得第二戰場的開闢被拖到了1944年。

其三,1942年時英美還沒有做好開闢第二戰場的物質準備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想要開闢第二戰場,除了要集結數量眾多的軍隊外,還需要囤積海量的軍火和後勤物資。

1942年時,英國已經被德國捶的半死,損失慘重。再加上大洋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英國的物資供應非常的緊張,根本不足以開闢第二戰場。

而美國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才正式捲入戰爭。1942年時,由於時間太短,美國的戰爭動員還沒有完成。軍隊兵員的徵召、整編、訓練正在進行;龐大的工業實力也還沒有完全動員起來投入軍需生產。一時半時,美國也籌集不到足夠的人力、物力來開闢第二戰場。

1944年時,隨著美國的戰爭潛力被完全動員起來。英美有了足夠的物質和人員基礎來支撐第二戰場的開闢。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美英沒有拖延開闢第二戰場,在解決了北非的德軍後,是丘吉爾說服了羅斯福,在所謂歐洲柔軟的腹部意大利開刀,1943年7月巴頓和蒙哥馬利從西西里島登陸,以意大利為跳板,企圖一石二鳥,但事與願違,意大利地理條件惡劣,德國人抵抗力頑強,英美聯軍進展極為不順,直到後來1945年德國投降,盟軍還沒有到達德國境內。美英見到德國在東線的潰敗,到了1944年,美國人又開闢了法國諾曼底的第二登陸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