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具有保障作用,德治具有教化作用,智治具有支撑作用,自治则是强基作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就要把政治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贯穿其他“四治”始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要求。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和重点。一直以来,北京市委始终坚持把建设和管理好首都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着力健全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首都治理体系。特别是2018年以来抓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不断加强街道乡镇工作,积极探索党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能力引领的有效方式方法和实现途径,对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启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明确党建引领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人民群众是参与治理的主体,同时治理成果又由人民群众共享。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起,本着“人民群众的事无小事”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建工作始终和各方面,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创新新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准确把握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夯实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城市基层社会的领导核心,只有准确界定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才能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形成合力,迎接各种挑战。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是城市内各领域党建工作主体的协同用力、整体推进。要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推动传统街乡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和新兴领域党组织形成合力,不断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重在以党的建设引领各治理主体、要素、资源有机融合。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健全完善领导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服务好城市各类群体。基层党组织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是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战斗堡垒。要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力量支撑。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针对基层治理“条散块虚”的痼疾,强化街道乡镇的自主权,做到权责一致,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北京市自2018年以来,从“吹哨报到”改革到“接诉即办”机制再到“七有五性”监测评价,都是围绕加强街道乡镇工作,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目前,北京市街道“大部门制”改革基本完成,街道工作的“四梁八柱”政策初步确立,为基层减负也在大力推进。随着改革的深入,区、街乡、社区村都将进行相应调适。在区级层面,注重“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管理效能。区级层面委办局“条”的统筹、综合是前提,解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筹不了、相互掣肘的问题。对社区和街道的关系、街道和部门的关系、区级层面的部门关系都要进行改造,完善街乡和委办局的职责清单,明确各自的权责边界。在街乡层面,坚持综合化、扁平化原则,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着力提升街乡内设机构整合能力,加强对区域的统筹,畅通与职能部门的接口。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把业委会和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范畴,增强治理合力。在社区层面,注重回归本源,充分发挥下沉力量作用,持续推动社区减负,让社区干部真正围着群众转,全身心做好服务群众的主责主业。打造全科医生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培养其掌握各条线基本业务,具备全方位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到既懂业务、也懂党务,实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一人在岗、事项通办”。

大力推行开门搞党建,充分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基层党组织要加大开放力度,不断开阔视野和思路,善于借智借力,调动各治理主体能动性,联合专业力量,共同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推行区域化治理,以区域化党建助推区域化治理,充分发挥区、街乡、社区村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北京市推行区、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下一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主任,坚持属地和驻区单位的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反馈、双向考核评价的“四个双向”工作机制,摸清并落实好党建资源、需求和项目三项清单。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通过社区发现、城市体检、街区规划、空间整理、城市管理、社区营造、关系重塑等措施,推动“街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有力提升了跨界行动能力、跨部门整合能力和跨领域协调联动能力。引入外部专业力量,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变零敲碎打治理为项目制改造、专业化服务,聚集更多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提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引领基层法治德治智治自治,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具有保障作用,德治具有教化作用,智治具有支撑作用,自治则是强基作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就要把政治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贯穿其他“四治”始终。把党建引领写入党规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组织运用法治精神审视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购买社会服务,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全社会发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面对个体化社会凝聚愈加难的困境,引导基层通过物理网格+数据网格,对人民群众重新进行组织,推动网格化治理。同时注重建立信息化平台,畅通诉求渠道,深度挖掘、充分运用大数据,为精准科学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党建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做。(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