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法治具有保障作用,德治具有教化作用,智治具有支撐作用,自治則是強基作用,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就要把政治引領貫穿社會治理全過程各方面,貫穿其他“四治”始終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的要求。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礎和重點。一直以來,北京市委始終堅持把建設和管理好首都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著力健全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首都治理體系。特別是2018年以來抓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建立“接訴即辦”工作機制,不斷加強街道鄉鎮工作,積極探索黨建政治引領、思想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能力引領的有效方式方法和實現途徑,對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一些啟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明確黨建引領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人民群眾是參與治理的主體,同時治理成果又由人民群眾共享。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做起,本著“人民群眾的事無小事”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公平正義等問題。另一方面,要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真正把尊重民意、彙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建工作始終和各方面,貫徹落實好黨的群眾路線,創新新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切實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

準確把握城市基層黨組織的地位作用,夯實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基層黨組織是城市基層社會的領導核心,只有準確界定基層黨組織的職責定位,充分發揮其戰鬥堡壘作用,切實加強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才能統領全局、協調各方、形成合力,迎接各種挑戰。基層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發揮作用,是城市內各領域黨建工作主體的協同用力、整體推進。要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推動傳統街鄉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兩新”組織和新興領域黨組織形成合力,不斷激發城市基層治理活力。基層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發揮作用,重在以黨的建設引領各治理主體、要素、資源有機融合。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適應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帶來的新變化,健全完善領導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機制,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服務好城市各類群體。基層黨組織是城市基層治理的領導核心,是夯實黨在城市執政基礎的戰鬥堡壘。要通過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創新載體、創新方式,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堅實的組織基礎和力量支撐。

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協同高效的治理體系。針對基層治理“條散塊虛”的痼疾,強化街道鄉鎮的自主權,做到權責一致,才能有效解決城市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難題。北京市自2018年以來,從“吹哨報到”改革到“接訴即辦”機制再到“七有五性”監測評價,都是圍繞加強街道鄉鎮工作,形成到基層一線解決問題的鮮明導向。目前,北京市街道“大部門制”改革基本完成,街道工作的“四梁八柱”政策初步確立,為基層減負也在大力推進。隨著改革的深入,區、街鄉、社區村都將進行相應調適。在區級層面,注重“融合”,提升城市綜合服務管理效能。區級層面委辦局“條”的統籌、綜合是前提,解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統籌不了、相互掣肘的問題。對社區和街道的關係、街道和部門的關係、區級層面的部門關係都要進行改造,完善街鄉和委辦局的職責清單,明確各自的權責邊界。在街鄉層面,堅持綜合化、扁平化原則,推動工作重心下移、權力下放、力量下沉,深化“大部門制”改革,著力提升街鄉內設機構整合能力,加強對區域的統籌,暢通與職能部門的接口。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把業委會和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範疇,增強治理合力。在社區層面,注重迴歸本源,充分發揮下沉力量作用,持續推動社區減負,讓社區幹部真正圍著群眾轉,全身心做好服務群眾的主責主業。打造全科醫生式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培養其掌握各條線基本業務,具備全方位服務群眾的能力,做到既懂業務、也懂黨務,實現“一專多能、全崗都通,一人在崗、事項通辦”。

大力推行開門搞黨建,充分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基層黨組織要加大開放力度,不斷開闊視野和思路,善於借智借力,調動各治理主體能動性,聯合專業力量,共同開展基層社會治理。推行區域化治理,以區域化黨建助推區域化治理,充分發揮區、街鄉、社區村三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作用,北京市推行區、街道黨員領導幹部擔任下一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的主任,堅持屬地和駐區單位的雙向需求徵集、雙向提供服務、雙向溝通反饋、雙向考核評價的“四個雙向”工作機制,摸清並落實好黨建資源、需求和項目三項清單。海淀區學院路街道黨工委發揮黨建協調委員會作用,通過社區發現、城市體檢、街區規劃、空間整理、城市管理、社區營造、關係重塑等措施,推動“街區、校區、園區、社區”四區融合,有力提升了跨界行動能力、跨部門整合能力和跨領域協調聯動能力。引入外部專業力量,加強與企業、社會組織合作,變零敲碎打治理為項目制改造、專業化服務,聚集更多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提高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引領基層法治德治智治自治,推進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法治具有保障作用,德治具有教化作用,智治具有支撐作用,自治則是強基作用,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就要把政治引領貫穿社會治理全過程各方面,貫穿其他“四治”始終。把黨建引領寫入黨規制度,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和各類組織運用法治精神審視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思維謀劃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難題,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購買社會服務,依法參與社會治理。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引導全社會發揚新風尚、傳播正能量。面對個體化社會凝聚愈加難的困境,引導基層通過物理網格+數據網格,對人民群眾重新進行組織,推動網格化治理。同時注重建立信息化平臺,暢通訴求渠道,深度挖掘、充分運用大數據,為精準科學治理提供有力支撐。黨建引領基層群眾自治,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讓群眾自己的事自己做。(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