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现“1传50”!怎么出现的?如何防止疫情反弹?

4月9日,黑龙江哈尔滨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打破了该省29天本土无新增确诊病例的纪录。截至4月17日,该病毒传染链已导致哈尔滨市共50人感染,包括32例确诊病例和18例无症状感染者。


4月17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发出通报,对哈尔滨市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追责问责。


哈尔滨为何突然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又为何发生一传多的情况?央视记者专访相关负责人——黑龙江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谢云龙


黑龙江省疫情本已得到控制,为何会出现反弹?


谢云龙:随着防控级别的下调,社会上个别人员思想松懈,人群聚集现象有所抬头,这是造成反弹的主要原因。经分析,黑龙江省两起聚集性感染病例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员聚集行为造成的。


有哪些措施进行严格追踪隔离?


谢云龙:出现这样的病例后,我们采取了严格的管控和检测措施。密切接触者已全部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除一位因从辽宁到黑龙江来护理自己父亲住院而导致感染外,未发现其他跨省传播情况。


医院内为何出现交叉感染?


谢云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部分医院的个别医务人员防控工作不到位。
  • 对于病房内相关流动人员管控不彻底。
  • 医院内部传染病防控流程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 个别医院的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到位。


医院整改情况如何?


谢云龙:目前发生相关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的医疗机构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封闭了个别楼层,并进行了完全消毒处理。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已把发生院感的整栋大楼清空,并在全面消杀后封闭处理。同时,对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全方位体检和核酸检测。此外,在梳理相关院感流程后,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全方位培训。


哈尔滨现“1传50”!怎么出现的?如何防止疫情反弹?


如何防止医院内再次出现交叉感染?


谢云龙:为预防交叉感染,计划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医院感控工作专班。
  • 对全省所有医院进行督导检查并派驻监督员,针对医院感控工作进行细致的摸底排查和监督。
  • 所有的医护人员需进行全方位院感相关知识培训。


目前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关键点是什么?


谢云龙:疫情防控关键点有二:


  • 社会上,倡导广大群众不聚集、不聚餐、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 针对医疗机构,严格加强医院感控管理相关制度落实。


哈尔滨现“1传50”!怎么出现的?如何防止疫情反弹?

资料图:实验室工作人员整理刚刚送来的经预处理后的样本。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新闻多一点:


国家卫健委:个别省份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病例持续增加


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4月18日,境外输入新增确诊病例一个月以来首次降至10例以下,但个别省份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病例持续增加。他提示,要始终做好“筛查—诊断—报告—隔离”闭环管理,坚决防止社区传播。


黑龙江副省长:坚决堵住防控漏洞 尽快遏制疫情反弹


18日下午,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赴哈尔滨疫情防控指导组组长王永康带领指导组到哈尔滨市,举行见面会并交换意见。


王永康强调,要坚决堵住疫情防控中的漏洞,尽快解决境外境内相关联、家庭聚集聚餐、发热门诊“前哨”作用发挥不明显、医院内部感染严重、病例流调和舆情发布迟缓、社区村屯管控不严等主要问题,并举一反三,在最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反弹,坚决打赢哈尔滨疫情防控阻击战。


哈尔滨海关:多次往返的司乘人员每5天进行核酸检测


面对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流行蔓延的严峻形势,哈尔滨海关及时调整口岸防控策略和重点,加严中俄边境口岸卫生检疫措施。严格司乘人员管控,加强对多次往返的中外籍司乘人员健康监测,哈尔滨首次入境司乘人员100%核酸检测,此后每5天为一个周期进行核酸检测,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防止社区聚集性病例和医院内感染仍是防控重点


“中国疫情防控得越好,易感染者比例就越高。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我们不能放松任何警惕,如果不加以防控,从1例到50例、再到百例,是很快的发展过程。”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CDC首席流行病学家曾光提醒说,“疫情总是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过去没有出现疫情爆发的省份或城市,其反应级别、人员动员和老百姓防范意识可能不足,这时就越要提高警惕。


聚集性感染的出现存在一定偶然性,这也说明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大。“如果第一例病例进行了集中医学观察,后面或许就不会传播开。”曾光说。


对于此次哈尔滨的疫情发展过程,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仍在深入调查”。“

可能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比如一年、两年,都不能完全回到疫情发生前的那种生活状态了,我们将要一直保持对这个病毒、疾病的戒惧。于社会和普通公众而言,要在防范病毒和正常生活之间找到并适应新的平衡、新的常态;对于医疗和疾控体系,则要时刻保持警惕。”冯子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