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卷耳》到“風火戲諸侯”,《詩經》是一幅帶*的風景畫

從《卷耳》到“風火戲諸侯”,《詩經》是一幅帶*的風景畫

卷耳


《國風·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籲矣!

《詩經》成詩於西周時期,記錄了黃河流域一帶的民間詩樂,其中《國風*周南》有11首。周族長期在渭水流域一帶活動,討伐商紂王的周武王,後以岐山之南的周原為主要的根據地。卷耳是一種中藥材名,春夏採集全草,曬乾,一般生長在生於海拔1200-2600米高山草地、林緣或丘陵區,主要產地是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等地。

從《卷耳》到“風火戲諸侯”,《詩經》是一幅帶*的風景畫

卷耳寄相思


正文第一節結合以上三點來判斷,有高山,海拔在1200在2600之間,渭水一帶,不難推斷出,採藥女子所在位置應該是當今陝甘交界處的寶雞市太白山一帶,時值春夏季節,描述了她思念在外丈夫的情形。分析後三節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應該是西周末年的戰亂時期,原因有四點:

一則根據配置說明男子身份。男子地位應該處於社會的上層,能騎馬並且帶僕人的不是軍中首領就是富賈商人,但是在分封制的西周時期,內有諸侯割據,外有邊境摩擦,互相吞併是常有的事,能夠安居樂業尚且困難,外出經商的條件就更難得了,所以男子從軍的可能性較大;

二則根據行走路線推斷男子所處位置。男子所在位置應該是在山區較密集的地方,並且有大河(即渭水)。本詩出自《國風-周南》,西周時期主要的活動地是渭水一帶,主要根據地是在岐山之南,從這兩點可以推斷出當時男子所處的位置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省岐南縣以南,在作詩女子的東北方向;

三則根據酒具的使用順序來看男子當時的心情。男子先用銅器金罍(是用來在盛酒的),後用兕觥(盛酒或水都行,文中推斷應該是水),說明酒已經喝完了,只能再用水以寄相思之情了,還說明人困馬乏,男子開始減輕負重,銅器也不要了,可見當時男子的心情一是思鄉之情,二是對戰爭結局的絕望之情;

四則從西周城都與男子所處位置來看,推斷出當的社會事件。西周都城在鎬京,即在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男子所處位置是陝西岐南在都城西安以西約200公里左右。再來看西周歷史上發生的主要戰爭有三場“牧野之戰”“周公東征”“覆亡之戰”,商都在周都以南,所以不是牧野之戰,東夷在商都以東,所以也不是周公東征,可能性較大的是覆亡之戰,這也與西戎的方向相吻合。當時是周幽王在位時期,他幹了件非常有名的事情就是“峰火戲諸侯”,這也為西周滅亡埋下隱患。

從《卷耳》到“風火戲諸侯”,《詩經》是一幅帶*的風景畫


成詩的原因,一說是女子採藥過程中想象而成, 一說是本詩為拼接詩,並非一人所作,對此無法深究。當時複雜的社會背景與詩中優美自然的語境情感形成了鮮明對比,反映了當時百姓純潔的心境和嚮往和平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