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有哪些幕后冷知识?

MG小象幕后君


《我不是药神》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的原型是江苏省无锡市,一家针织厂老板陆勇的故事。

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他的医生建议他吃瑞士诺华生产的格列卫。但格列卫价格昂贵一盒就要23500元,陆勇服药两年花费了56.4万元。2004年陆勇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治癌药物具有相同的功效,就开始帮人代购次药。2014年陆勇被抓获罪名是“销售假药”,陆勇被抓后有300多名病友,联合写信向相关部门求情,2015年2月27日相关部门撤销了对陆勇的起诉。

除了电影真实外,在幕后也有大家不知道的辛苦,徐峥向来以喜剧形象示人,这次转型出演这么严肃的电影,影片中有大量的哭戏,经常要哭得稀里哗啦,对徐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饰演刘思慧的谭卓,为了演好舞女这个角色,练了一个月的钢管舞,结果练得一身的伤。

老戏骨杨新鸣在电影里饰演一个神父兼翻译。为了演好翻译这个角色,零基础的他开始学习英语,60多岁的他每天要背大量的单词。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王传君饰演的白血病人,大家对王传君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爱情公寓里,国语不好的关谷神奇。这次转型饰演一名病人,为了演出病人的那种虚弱感,王传君每天坚持跳绳跳,一开始每天跳4000下,后来每天跳8000下,最后瘦了20多斤。为了拍好一小段在病榻上的戏,王传君两天两夜没吃没睡。影片中有一段吃包子的戏,王传君一共吃了44个包子。还有一段吃面条的戏,他吃了5碗面条,最后吐了3次。


乐享影视菌


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风靡影视界,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该片是宁浩与徐峥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与《心花路放》后的第五次合作,全片以保健品商贩程勇为核心人物,讲述被病患封为“药神”的程勇与多方展开的“救援”拉锯战。

纵观整部电影,主角几乎都是边缘人物,俨然一幅“草根群像”。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是该片的亮点,有笑有泪的镜头语言颇具黑色幽默。《我不是药神》打破制作壁垒,所有细节直指人心,情节方面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盘点《我不是药神》幕后冷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

1、电影由来

看完电影,很多人会心存疑问:《我不是药神》是怎么完成制作的?出人意料的是,筹备过程并不像观众们想象得那么戏剧化。仅仅是因为在一次火锅局中,文牧野和宁浩无意间聊起当年的“陆勇事件”,宁浩提出可以拍一部电影,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敲案定下这个提议。上映后电影以31亿票房收官,同时豆瓣评分高达9.0。或许谁也没有想到,一顿火锅诞生了一部电影。

2、五部片名

电影的初始命名为《生命之路》,听上去过于直白空洞,后来又改名为《印度药商》、《印度药神》、《中国药神》。一系列换名风波后,在电影即将上映时定下最终命名《我不是药神》。相较于前几个片名,《我不是药神》以否定式语气命名,兼具力度与深度,自然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与好感。

3、44个包子

通过《爱情公寓》中关谷神奇一角打开知名度的王传君在《我不是药神》里出演一位重疾患者吕受益,剧中王传君几乎完美还原角色设定,颠覆了人们对于他的演技认知。据说,王传君为了表现出角色的病弱,对待自己相当严格。他坚持每天完成8000次跳绳,整整减重20多斤。为了向观众呈现出病榻戏的最佳效果,他足足有两天两夜没有睡觉。在一场吃包子的戏里,王传君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那场戏拍完,他一共吃了44个包子。类似场景在后来的一场吃面条戏里重演,他吃了5碗面条,吐了3次。

4、苦练钢管舞

电影开拍前,导演告诉谭卓有一场跳钢管舞的戏。得知这件事以后,谭卓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练习。为了一段20秒不到的镜头,谭卓苦练钢管舞。她腿上常有淤青,甚至损伤了膝盖软组织。直到快拍完时谭卓才知道,实际上这段钢管舞表演镜头不多,之前苦练的动作毫无用武之地。正是因为这份敬业,才有了电影中的这段经典镜头。

5、零基础背英语

饰演神父兼翻译的老戏骨杨新鸣在《我不是药神》里展现了不俗演技。为了演好这一角色,杨新鸣决定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英语。完全不会英语的他每天除了要背诵英语单词,还要背诵长篇幅英文台词。即便如此,杨新鸣依然没有放弃,影片中他的水平是足够过关的。

6、由原型改编

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程勇一角原型为一家针织厂老板陆勇。自从陆勇被查出身患白血病后,医生建议他服用瑞士生产的格列卫。一次偶然,陆勇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药具有相似功效,因此走上代购此药之路。剧中程勇因为售卖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而被捕入狱,现实生活里陆勇不久后就被无罪释放。

迄今为止,《我不是药神》豆瓣评分高达9.0。这部现象级电影可以说是徐峥的“封神之作”,虽然几位主演并非流量明星,但他们出神入化的演技足以令观众拍案叫绝。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影视口碑榜


一、王传君为了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了以往关谷神奇的形象,他为了表现出影片中角色的病弱,坚持减肥两个月,每天跳绳8000次足足减重了20斤,而且为了演出卧在病床上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熬了两天两夜没睡觉,最终呈现出那种整个人都塌下去的感觉。在正式开机之前,为了体验病人的生活状态,他每天除了白天锻炼减肥,晚上还要去医院跟病人同吃同住。

二、有一场是徐铮和王传君吃包子的戏,当时因为一些原因导致这场戏NG了很多遍,最终王传君足足吃了44个包子,虽然肚子已经撑不住了,但他每次都演出了饿了很久的感觉,在整段戏拍完之后,他一个人躲在墙角吐得不要不要的。

三、这部电影从开拍到结束,层级换过很多次名字,一开始叫《生命之路》可发现这个名字有点空,改成《印度药商》之后又有点让人不知所谓;接下来又换成《印度药神》却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给人的感觉像是印度神药一样,然后又确定了《中国药神》这个名字,但是又觉得这个名字有对陆勇的行为有刻意封神的意思,最后才决定了《我不是药神》电影都快拍完了,所以当时剧组的名字改来改去,弄的很多工作人员都不明白自己的剧照叫什么名字。

四、谭卓接到这部电影之后导演跟她说,有一段钢管舞的戏,当时她对于舞蹈都还不大了解更别说钢管舞了。之后她为了这段镜头回去了练了一个半月的钢管舞,每天练完腿上都是瘀青,有一次不小心摔了下来还导致膝盖软组织损伤,但在电影开拍之后她才发现辛辛苦苦练了一个多月,这段戏才仅仅十几秒,而且都是些基本操作,自己学的大多数都没用上。

五、在电影中有一场徐铮的哭戏当时拍了两天才算通过,一开始徐铮在拍的时候,一滴眼泪都挤不出来,整个剧组坐在那里等他哭也是很尴尬,而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最后没办法只能收工,临走之前剧组人员还劝他说“徐老师,你慢慢来,大家都等着你”这让徐铮的面子实在过不去,身为老演员,当着这么多新人的面愣是挤不出半滴眼泪,甚至还想笑,当天晚上他就以剧中角色的身份给自己写了封信,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写了啥,反正第二天演这场戏的时候号啕大哭。

关于《我不是药神》冷知识,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喜欢我就点个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