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市场有没有饱和?

活动中心17653708


关于市场是否饱和的最直观一个指标:就是供需关系是否由供不应求极速往供应过剩。

其在外表现为该产品单价的下跌幅度以怎样的一个曲线变化。

回头价格在短期内以一个跳崖式下跌,排除天灾、战争等不可抗因素,那只能说明供大于求,市场上消化不了目前的产能或者说库存。

如果一段时期内产品单价以一个缓慢的速度递增,说明供需关系上需求量在增多。

防止贸然进入某一个产业或者商品领域,防范某种单价暴增型行业或商品的潜在风险。比如当前这段时间口罩市场的火爆,供应曾达到一罩难求的地步,单价更是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现在是否能够投入在生产口罩中值得思量。

国内产能急剧提升,官方称日产几亿,但是民间小工厂的很多不在计算行列。就最近某类型口罩单价有4元/个,下降到2.5元,2元,就目前单价维持在1.3元左右,就目前单价也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国内口罩市场产能已然达到饱和。

国外市场不明朗,出口也不是所有小企业都能做的。我国增加产能,国外的也会增加产能,远水只能救急,本国没产能不能从根本是解决。因此国外口罩短缺也只会是短期的。

市场是否饱和,很直观的可以从单价曲线变化看得出。




家有元帅


判断一个市场是否饱和,我认为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判断。

01

宏观层面

谈宏观,首先要看的就是国家的经济形势,这个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不同行业对于经济形势的反应是不同的,像煤炭、钢铁这些行业对于经济走势就非常敏感。

当我们需要判断一个行业是否饱和时,在宏观层面主要还是看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态度和出台的具体政策。

当行业刚刚兴起,管理部门对于他的认识还是比较少的,不会急于去下定义或直接监管,往往会任由其自由发展,看发展起来后会有什么影响。这个阶段来说,可能各类创业者、投资者会很关注,但是国家的声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当行业发展起来,有了一定的规模后,往往主流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也会增多,这个时候慢慢国家的态度也就逐渐明朗。如果是比较支持的,往往会通过主流媒体给予肯定,宣传一些光辉事迹;如果不太支持,往往会对于行业乱象进行批评,甚至直接出台政策进行管制。

如果一个行业已经进入饱和,则往往国家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态度已经明确,也不会有比较明显的扶持政策,主流媒体往往也会比较多的关注行业恶性竞争所滋生出的各种问题,甚至有关部门会频繁越来相关企业负责人。

站在宏观层面,我认为,更多的需要去关注监管部门对行业的态度,目前的政策利好是否已经全部兑现等等。

02

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更多的是关注行业本身的发展。想要直观地看行业的饱和度,最直接的就是将这个行业的TOP10的公司,其市场份额相加,然后看这个数值占的比重,越高说明行业集中度越高,相对来说这个行业已经趋于饱和。

任何行业的发展,初期来说龙头较少,往往是大量公司扎堆成立,产品五花八门,定价高低不等,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随着竞争的激烈,很多小公司无法继续融资,现金流一断就慢慢推出了。

中期来说,行业龙头慢慢崛起,行业的热点逐渐变为几家大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行业的盈利模式也慢慢被摸索出来,企业的产品趋于同质化,产品定价也慢慢的分出了三六九等,相对于行业发展初期价格要变得透明、标准化。

对于行业发展末期来说,整个行业趋于稳定,没有太激烈的竞争,产品稳步更新,几家大公司占据的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剩下不多的小公司业绩稳定但不会有较大的进步。

可以说,贯穿整个行业的发展,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不断提升的。

但数据指标并不能完全解释市场发展的规律。有些行业,乍一看是夕阳行业,但是换个思路,依旧可以诞生了不起的大公司。这些公司扎根原有的市场,不断把市场做大,把蛋糕做大,最终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比如像苹果,那时候的手机市场完全就是一个饱和的市场,不存在创业的机会。但是苹果以其划时代的产品—iPhone4,重新定义了手机,将整个市场的规则重新改写,最终成为了手机市场的老大。

又比如像哈啰单车,当时摩拜和OFO的大战已经接近收尾,这个时候再进入市场无论如何都不是划算的。但哈啰单车依托支付宝的流量,以更强的产品力(更好的单车),更精细化的运作,取代了OFO,目前甚至有压过摩拜的姿态。

站在中观层面,我认为需要去关注的是市场占有率的高低,还有行业是否存在新的机会,自己的公司是否存在超越对手的能力。

03

微观层面

微观上来说,需要关注的是企业员工的福利。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饱和,那么多人才是季度渴求的,企业为了招聘人才,往往愿意付出很多,比如高薪、期权分红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招聘市场也会出现很多泡沫。很多其他行业的人会大量涌入,跳槽换行业,摇身一变工资翻倍,这种情况是屡见不奇的。

对于新兴行业而言,市场上可能缺乏大量适合的人才,这个时候会应运而生许多的培训机构,他们打着学习一个月,承诺工资过万。这几年像电商运营、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互联网行业背后有着许多的培训机构,他们把大量其他行业的人通过培训包装成专业人士输送到这些行业,客观上来说,他们对行业发展也是做出了贡献的。

如果一个行业趋于饱和,那么情况就会截然相反。高管降薪、大量裁员、公司倒闭,这些都是行业发展末期,常见的现象。

04

总结

判断一个市场是否饱和,有着诸多的理论和视角,这不是读几篇文章、看一些分析报告能够彻底掌握的,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时间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市场每天在刷新我们对他的认知,巴菲特也只比我们多见识了一次美股的熔断,所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保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正说财经


怎么判定一个市场是否饱和?

这个要看整个市场的需求量去到多少,然后你的产品刚好填满这个市场的需求就是一个市场的饱和。我们拿汽车销售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是一百万,其中符合年龄并且消费得起得汽车的人口是在五十万,那么这五十万人就是你的市场需求,当你市场上大概有一百多万台车的时候你的市场差不多就接近饱和了(因为每个人不一定只有一台车)但也并不是说你后面生产的汽车就销不出去了,汽车也会损耗,人口也会增长这也能给市场增加需求,但这个需求量也只能做补充,并不能让整一个市场需求有一个大的改变。

至于恶性竞争,就是不同的商家在同一个产品上不惜损害自身利益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例如打价格战,促销战这些。这样做虽然获益的是消费者,但是不利于企业的良好运营和稳定发展,后期也很难制作出更好的产品。

供不应求顾名思义就是供应量达不到需求量,同样是汽车销售的例子,由于某款汽车的某个特点特别吸引消费者,很多本来打算买其他品牌的消费者纷纷跑来买你的车,这时候你的产品需求量三十万,但是生产厂家只生产了三十万台,这就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往往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商家都会采取加价的形式来谋取更大的利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