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由此秦始皇成了五千年来唯一的“千古一帝”,话虽这么说,很多朋友仍旧难以理解“原本地处蛮荒的弱小秦国,究竟是怎么做到一统中原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有说“商鞅变法”的,又说秦人尚武的,甚至有说“秦始皇得到外星科技”的;除这些外,广为流传的还有“秦占周龙脉”之说,也就是八百里秦川的形成原因。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说这话还要回到1992年,陕西宝鸡的一处机械厂当时正在扩建施工,偶然间发现了一座古墓,等考古队赶到后确认,这应该是一座明代官宦墓;稍显遗憾的是,古墓已被多次盗掘,考古队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文物。正是这个原因,考古队建议:建筑工程可以继续进行;挖土机再次工作,一铲子下去后,这座明代古墓的下面居然又出现了另一座古墓,施工单位只能再次停止工作。

当时考古队还没有离开现场,“第二次”发现古墓也让专家深感意外,从数千年的丧葬历史来看,“墓下有墓”虽然有,但十分罕见;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古人丧葬讲究堪舆风水,一般来讲,墓地占了“宝穴”后,此处“福气”就会被吸走,再有亡者葬于此非但没有“福气”,反而成了“晦气”。这点是几千年来民间恪守的丧葬文化,因此考古队发现“墓下墓”才会感到意外;但也并非全都如此,在“风水”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叫“占穴改运”,其典型代表就是秦始皇的先祖。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据史料记载,最初的秦国地处西戎边陲,属于周代一个不起眼的边塞小诸侯,一直面临着西戎和中原两方面的军事威胁;理论上说,这样的秦国想统一中原,说“痴心妄想”也不夸张。如果按照史料记载,秦国曾两次东迁,直到在“八百里秦川”生根发芽,又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快速崛起;但按“风水学”来解释,那是因为巫师将“秦祖”葬在了周朝“龙脉”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占穴改运”。

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难道92年发现的是秦始皇的先祖墓?”其实别说一般人,就连当时的不少专家也这么认为,但答案却令人失望了;如今发现的虽然是先秦古墓,但却是一座仅5平米左右的“小墓”,历史上的秦国虽然很穷,但其“国君”墓还不至于这么寒酸。还要强调一点,虽然古墓规模小,但陪葬却极其丰富,前后共出土各类青铜器、玉器、金器等两百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一件残破铁器尤为引人注目;熟悉考古的朋友或许已经猜到了,它就是著名的“秦剑之星”,即“金炳蟠虺纹镶绿松石铁剑”。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金柄铁剑” 出土时由丝织物包裹,上面还有7枚小金泡整齐排列,据专家推测,这些金泡很可能是剑鞘上的装饰物;其全长35厘米、剑身24.6厘米、柄长10.4厘米,按这个高度推断,在先秦古剑中并不出众,但金质剑柄,铁质剑身和剑柄绿松石,说明其身价不菲。这柄剑的铁质剑身虽已锈蚀,但柱脊仍明显可见;尤为吸引人的还是它黄金浇铸而成的剑柄,整体呈镂空浮雕,云勾纹和圆珠纹形成的变体蟠虺纹,并镶嵌有绿松石及料珠等装饰品,其精美绝伦,技艺之高,不禁令专家赞叹不已。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专家还说“益门春秋墓葬开创了两个之最,一是该墓随葬金器总重约 3公斤,居中原地区,春秋墓葬出土黄金总量之最;二是出土刀剑等铁器 20余件,居春秋及其前所有古墓出土铁器数量之最。”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认为,这把古剑最珍贵的地方是它黄金质地的“剑柄”了;就连专家也说“周秦以来王公贵族都有佩剑的习俗,而这把铁剑的黄金剑柄长 10.4厘米,刨去两端的装饰,用于手握柄部的尺寸仅6厘米左右,不难看出这把剑不具备多少实用性,应该是佩剑主人身份的象征。”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乍一看,专家都说“金柄铁剑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看来‘黄金剑柄’才是它最珍贵的地方”;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黄金剑柄”固然华美高贵,但从文物角度看,专家直言:“秦剑之星”最大的价值不是黄金,而是铁。解释这个问题还要从历史角度出发,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当时还属于“青铜时代”,也是“奴隶社会”;以现代科技来解释,黄金和铜的熔点分别是1064℃和1083℃,而铁的熔点为 1535℃,关键点就在这里。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在奴隶社会,当时的主要燃料还是木材,其温度虽然能勉强融化黄金和铜,但远达不到融“铁”的地步;经研究,金柄铁剑采用浇铸、铆合、镶嵌相结合的复杂工艺,用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铸造出同一把剑,其工艺要求之高可想而知。说到这,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已经联想出了许多,这就又引出了“汉武帝灭匈奴”的一段历史;某种意义上来说,史书上虽然将“秦始皇”和“汉武帝”标榜成强大的代表人物,但有一个敌人却是他们两代帝王的噩梦——匈奴。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说到这或有朋友嗤之以鼻“简直是胡说八道,秦始皇灭六国,无人能敌;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多霸气,小小番邦怎么会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对手?”这里先不解释,一个问题就能说明事实: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又驻军几十万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修长城肯定不是刻意营造“第八大奇迹”的,长城的作用就是了抵御北方匈奴;汉武帝最初也类似,史料记载,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历代帝王都要与匈奴“联姻”,其目的不言而喻。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当然,这里并非要抹黑秦汉两代的丰功伟绩,而是为了突出“匈奴”的强大;“汉武帝灭匈奴”这是事实,但汉武帝是用什么灭掉匈奴的呢?答案就是“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青铜器是秦汉时代的主要工具,但作为兵器,青铜没有韧性且笨重、易损的缺陷太过明显,用青铜兵器来抵御“快马驰骋”的匈奴骑兵,这就能解释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汉高祖为什么与匈奴搞“联姻”了。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到汉武帝时期,在与匈奴多次“联姻”的时间夹缝中,国力日益强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冶铁”的快速崛起;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说“这不自相矛盾吗?前面的金柄铁剑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怎么这里又说汉武帝时期才有?”解释一下,“冶铁”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出现,但当时的铁器作为装饰还行,却几乎不能实际使用;直到汉武帝时期,“冶铁”水平得到了大的提升,铁器无论在硬度、重量、韧性、锋利程度和损耗等方面的优势都要远远超过青铜器,由此也成了汉武帝的“国家秘密”。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据史料记载,自从汉武帝得到“铁器”后,再与匈奴交战,匈奴骑兵的速度和力量优势被大大削弱;为此匈奴曾向中原渗透和收买了大量奸细,为的就是获取“冶铁”的方法,汉武帝曾多次搞肃清运动,因“铁”而死的何止万人,由此也能证明“铁”在大汉王朝的重要性。汉武帝将“铁”收为国有,专设“铁丞”,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老百姓私自铸铁的后果是,官府不仅要将冶铁工具、产品没入,还要处以罪犯“釱左趾”之刑。说到这或许有朋友糊涂了“讲了这么多,汉武帝用铁器征服匈奴,跟‘金柄铁剑’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

考古队发现“墓下有墓”,最珍贵的却不是黄金,专家至今没搞明白

如果依据史料记载,即便到了汉武帝时期,冶铁工艺也没有达到将黄金和铁完美融合的地步,最多也仅是“镶嵌”;专家至今没有搞明白,时间还要早上近千年的‘金柄铁剑’,它又是怎么将黄金和铁浇铸、铆合在一起的呢?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认为小编写的还可以的话,请点击小程序看一看。您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