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足协推动99国青和01国青分别征战中甲和中乙?

爱提问的小白白


足协推动国青征战中甲、中乙,引起了很大风波,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对意见。会不会是开历史倒车呢?

这不是第一次国字号球队参加联赛,在90年代出现过国家二队参加联赛,目的是为进军92巴萨罗那奥运会练兵,然而是失败的,国足没能进入奥运会决赛圈。

事情过去快三十年了,再次重启国字号参加联赛。但这次的背景和90年代有不一样的情况,因为联赛参赛球队缺少的情况下,做为联赛补充进来,现在抛开联赛出现的情况,来单独看对两支国青有什么帮助

增加比赛经验

青年球员能进一线队参加职业联赛的球员很少,大部分青年球员只能在青年队训练和比赛,然而国内青年球员能参加的比赛不多,只有U系列的比赛,而且比赛时间短、赛程密度大,所有比赛时间加起来大概是75天左右,还有290天时间是没有比赛安排,只能队内训练,是一种很不合理的安排。

再来看一下欧洲青年球员,国内青年联赛和成年联赛赛制差不多,每周都有比赛,除了国内联赛还有欧洲青年联赛,欧洲青年联赛有点青年欧冠感觉,由不同国家64支球队组成,是一项杯赛,是青年才俊表演的舞台,各国高水平青年球员交流平台。

参加职业联赛,可以通过比赛总结自己的不足,提高球员大局观,有利于提高对比赛的理解。

比赛强度增加,有利于能力提升

和强者过招,使自己变成强者。职业联赛是以成绩为目的,比赛强度大,和青年比赛有很大区别。

职业球员多数是成年球员,而青年球员不论身体还是技术都还有成长空间,青年球员和职业球员比赛能在比赛中不知不觉的提升了能力。就像读书学高一级的课程好难,然而学了高一级课程之后再回看之前学的觉得好简单,一样的道理。

通过比赛对抗,增加青年球员的身体对抗能力,通过和能力强的对手比赛提升技术

球队长期在一起,配合默契,战术熟练

由于注册球员不多,选才面窄,组合到一起也是好事。各级国青注册球员也就一二千。

中国足球目前的情况下,如果选天赋能力高的球员组合在一起,还有可能把球队能力最大化。

结语:在中国目前足球环境情况下,国青参加职业联赛,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只是解决目前的情况


酸辣足球


中国足协拟推动99国青和01国青分别征战中甲和中乙,个人认为是违背职业足球规律、试图拔苗助长的短视行为,或者说是曾经的“举国体制”的变通,是换汤不换药的逆流而动,是拔苗助长的“政绩工程”。

自诩为“六大联赛”的中超看上去红红火火,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没有被高薪诱惑而来 的大牌外援提高了联赛的水平和观赏度,吸引了赞助商和球迷 ,靠本土球员的低水平比赛 恐怕无人喝彩。中超如此,次级的中甲和中乙水平如何可想而知。让承载着中国足球未来希望的国青队在这样的联赛里练级,确定能够培养成才吗?

其二,国青球员哪里来?基本是各中超中甲俱乐部的后起之秀组成。长期把他们抽调离队,会不会干扰了俱乐部的梯队人才培养规划?还有这些球员算是转会还是租借?俱乐部的青训利益如何保障?。。。

而实际上,只要让中超俱乐部组建青年队参加次级别联赛,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年轻球员无球可踢的困境,达到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还不用足协耗费财力物力人力“乱点鸳鸯谱”。


穿越宋朝去看球


我也看到了足协的相关报道,说来也是奇怪,首先想到的是当年的健力宝为啥最后没有成形,就地解散了。

老球迷都应该记得当年还很青涩一帮小孩被送去巴西前接受采访的样子,那是中国足协在借鉴日韩等国的经验后,深度的突破和试验,而最后李铁、李金羽、隋东亮和张效瑞等优秀足球留学生回国给予中国球迷的惊艳,简直太巴西了。就是这样一支球队,当年也曾提出保持独立编制参战甲A,为的就是让这套系统完善保留下来,同样想不被污染的还有从巴西带来的那些“灵气”。同时健力宝也表态,愿意继续投资借壳参赛。这看似完美演绎演绎最终还是背现实打败,大家都忽略一个问题,球员归属问题。

而这一次足协推动99国青和01国青进入中甲和中乙参赛,第一条就是说球员还属各自的俱乐部,都属于借调参赛。那么新的问题就产生了,比如在99国青中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某些球员都有条件参加超级联赛,这个是否就存在降纬打击的可能,而工资又当如何发放,由中国足协统一发放,还是原俱乐部继续发,这个就是很赤裸的现实问题。另外,如果出现受伤后的医疗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可能都会成为阻碍。当然,如果中国足协一纸调令到也不会有谁太较劲,但是借壳原俱乐部来说,他们的球员又当如何处理?

其实从足协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理解让青年球员更多参赛机会,更多合作和磨合的机会,但是在中甲或者中乙这样的大环境下,甚至都不是很完善,很粗暴的技战术对抗性,我们的年轻球员是成长还是快速衰败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是否可以参考健力宝模式,让国青的球员在第三国度的比赛中发挥和吸取经验,以获取更多的比赛,是否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