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一个月,不去学校在家复习,怎么样,想让大家给点意见?

约翰逊Magic


较长文警告!

在家学习的高三党建议好好读一读,动动脑子,想想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

稳清北的学生,现在在家偶尔做两张卷子热热手就好,看点书,培养点情操,看点时事都很有用,分数的事等开学了再搞。

正在冲刺的学生,在高三的最后100多天,已经是到了必须要刷题的时候了,转紧发条,开始刷题。

随波逐流的、到达瓶颈的、没什么梦想的,看多少知乎答案,都没用,该干嘛干嘛去,在家没法高效学习,讲再多都没用的。

所以首先你要有想要高效学习的心,再搞懂什么是高效学习,再搞懂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高效学习,最后才是开始行动。

1、有高效学习的心。

都高三了,不会真的有人天天在知乎等耶稣来救吧,别恶心我了。

这时候还不想高效学习的,建议明年再来。

2、搞懂什么是高效学习

听起来蛮简单的诶。不玩手机,坐在桌子前,摊开书、练习,埋头刷埋头做,书本结合笔记,笔记结合习题,习题结合错题,岂不美哉?

哈哈,你彳亍吗?

咋说起来这么一套套的,做起来都成“持续性混吃等死”了呢?

努力其实真的是一种天赋,进而发展为能力,最后成为一个人的品质。

方法当然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好的方法,能更有效地进行努力,努力就落到实处,更容易得到期待的收获,从而完成正反馈进而循环。

可是,如果很多事情仅靠方法就有用,反而就不会有那么多方法了。

大部分人,是看了一种方法,觉得“有理”,试了一下,没用,“不适合我。”再转投另一种方法,试了一下,还是没用,就开始计较起来:“这方法不行啊,还不如第一种方法。”

要我说就是,没有什么比切身实际地投入更重要。

我总想着要多写点回答,这样就会有很多小可爱来关注我了。

可真到坐在电脑前的时候,理由(借口)就来了:“刚吃好饭,要消化。”“我才刚起,没睡醒。”“好晚了,今天要早点休息。”

最后回顾一天发现什么都没做。

但后来我意识到一件事:没有人会在乎你饿不饿,在乎你困不困,在乎你睡没睡够。

人们只在乎他们看到的你。

你高考考得越低,你得到的东西越少。

你大学越差,眼界就会越低。

你眼界越低,越难以成功。

也许会有很多同学说,我太现实,什么都可以联系上“成功”。

可是我也要反驳:对于总想要成功的人,成功是明月,是求而不得。

对于已经成功的人来说,成功不过是追求人生意义路上的顺便。

甲觉得好吃的就是人生意义,他成功后,发现鱼子酱也就那样罢了,把家常菜做好更是享受。

乙觉得看书写诗是全部意义,他成功后,包下了一家书店,只做情怀,只做舒心,不求赚钱。

丙觉得和朋友一起喝酒真是快乐,成功后,开了一家酒吧,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不同的人生意义,往往需要在成功之后才能看到。

成功的人往往处变不惊,轻描淡写,你便以为这是成功的模样。

你,只看到了第二层,你把他们,只想到了第一层,实际上,他们是第五层。

成功之前,两件事最重要

一:问问自己有没有过人的天赋

二: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努力的品质。

成功未必缺一不可,但如果一个都不沾边,我想,万万不行。

过人的天赋当然是纵求之而不得,但足够努力的品质,我想总是可以去争取的。但我不是要你去收藏那些方法,不是要你埋头去只管学习,我是想要你学会思考,并进行思考。

从这个问题开始:什么是高效学习?

学习是一个很动态的问题,300分就该做300分的打算,600分就该做600分的打算,举个例子:你让300分的关注时事陶冶情操,或者是让600分的去学拼音,都是不合理且愚蠢的建议。

我知道看到这个答案的同学们,处在不同的省份,处在不同的分数段,有不同的脾气,有不同的三观,但我想,这世上有一个人一定是最了解你的——你自己。

你期待的努力,是一天学习多少时间?2小时?5小时?10小时?

这世界上有很多正面的例子,让你相信:主观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电影、小说里的英雄被一次次打倒依旧能鲤鱼打挺。

所以,有那么多逆袭的故事广为传唱,今天是100天提200分,明天是就差娘胎里考取清华了。

这样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榜样效应”,它让你觉得“我好像也可以。”

但你知道为什么英雄被称为英雄、奇迹为什么被称为奇迹。因为他们不可复制。

你为邱少云将军的事迹感动的同时,问问你自己:你是孙悟空还是防火服?

你为别人的逆袭故事感动的同时,问问你自己:你一天坐14小时刷题,坐100天,屁股能不疼吗?

故事能打动人,因为其真实,你不要拿别人的真实故事,给你自己编一个不真实的故事,感动自己。

你以为自己可以假期里复制学校的学习状态。

你以为自己可以假期里比在学校更努力,弯道超车。

你以为自己可以20多天提100分。

那你早点在学校时候干什么去了?混吃等死?

主观意识能打败惰性,但强大的主观意识本身就是个珍贵品质。

你可以学知识,学方法,但你不小了,你不能求爷爷告姥姥,开口来问我借点意志。

认定了一天学习6小时是你的极限,就不要再给自己设定8小时的目标

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天最多做一套卷子,就不要拿发呆的时间往上凑数。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我一直觉得,输给自己不丢人,怕的不是赢不了,怕的是不想赢。

赢不了的是失败者,不想赢的是废物。这是本质的区别。

3、需要什么样的高效学习。

这个问题好像和第二个问题有点像,对吧。

好像也可以用“不玩手机,坐在桌子前,摊开书、练习,埋头刷埋头做,书本结合笔记,笔记结合习题,习题结合错题,岂不美哉?”来回答。

哈哈,确实。

不玩手机的最好办法是不玩手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学习,养成习惯的最好办法是养成习惯。

所以,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是面对恐惧,不当废物的最好办法是不当废物。

拜托搞清楚:你需要在假期完成什么。

很多同学可能要问:当然是提分了,不然还干嘛?

哈哈,这么简单吗?

我来问问你,有些事,我一问,你也许就懂了。

你假期能拿手机,能看很多方便的技巧、干货,对吧,你在学校行吗?

你假期有大段的时间做整理、做摘抄、对一件事情进行长久的思考,你在学校行吗?

你假期在家有时间看电影、看美剧、学口语,锻炼语感,你在学校行吗?靠英语广播吗?

你要清楚,高考考的东西,有时候真的不在书本上,也许,我是说也许,这一点在高分段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我想,无论是谁,都有一些可以在学校外学习的东西。既然在家学难以像在学校一样进行那么多“硬学习”,学点学校里学不到的软的,也不错,不是吗?

毕竟,更重要的,始终是你在学校的时间。

等你到了学校,开始感叹自己方法不行、整理不到位、语感太差的时候,你能抽出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吗?

不是打开书本就叫学习,也不是只有打开书本才能学习。

怀有目的、怀有思考地享受假期,即便到了高三,也依然可行。

4、假期的高效学习如何行动?

首先,人的精力有限,先定好自己每天有多少学习时间。你不需要成为超人,成为奇迹,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就够了。

确定每天必须做的事、应该做的事、可以做的事。

举个例子:

必须要做的事:

今日必达任务:语、物、生套卷各一张,并完成订正。

今日应达任务:整理高中文言文实词(1/3),学习记忆宫殿方法(1/5)

今日可选任务:美剧、电影、书摘、作文素材任意……

必达任务做不完,就要惩罚自己。是为“规”

应达任务做完了,就可以奖励自己。是为“勉”

可选任务可作为“软学习”,填入一天之内的缝隙和角落,让自己不至于背负上不努力的自责,同时可以平衡自己的精力。

你可以做一张卷子,看会儿美剧,来订正一下,再整一张数学,整理一些实词……

也可以荒废时间到晚上8点,猛赶必达任务,应达任务一概不论。只是会失去奖励。

选择权在你,你试几次自然会发现,还是劳逸结合更好一些。

可是,好像还是没有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我如果没管住自己,还是没用啊。

那我来点有用的,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不要脸。

啥意思?

就是不要脸。

脸皮和你的分数比真的不值什么钱。

很多失败背后的原因是失败的代价过小。

你还小,你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你的父母不会放弃你,你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物质的压力,你什么都没有,但又好像什么都有,但我知道,你唯一的弱点,就是你的脸皮。

没有任何一个人生阶段比学生阶段更注重面子。

你可以不学习,但如果你不学习,就要在所有朋友面前丢人,你还愿意吗?

你可以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别人就会认可你的努力,你会嫌弃这些认可和掌声吗?

趁着你现在最后斗志,处在“间歇性踌躇满志”的顶峰,去你最熟悉的朋友圈、qq空间、微博发一条“圣旨”:鄙人XXX,未来xx天内,必每天完成试卷三套并订正于错题本、每日完成1000字心得、整理、方法收集归纳等……日日无休,势必达成,除不可抗力以外,如有懈怠,则鄙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也不知道最后的XXXXX该写什么,但我知道:骂得越狠,效果越好。

同学,麻烦把你的脸收一收,我要踩过去了。

惩罚的部分交给社交圈子,这是朋友的义务不是吗,真正的朋友,应该希望你好,希望你可以向上,你正好可以借此筛选一波朋友圈。

激励的部分交给家长:交流的方式不限,只要遵循一个规则:在必达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完成当日应达任务,才可以享受所有平时享有的一切。越狠越好。不是你要努力的氛围吗?你的家长最为你好,一定会给你。

还是那句话,有善心难救该死鬼,大慈悲只渡有缘人。

谁也救不了你,学校救不了;家长救不了;我也自然。

你只是你自己罢了。


遇见郭先森


你好!很荣幸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

以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来说,最后一个月在学校学习好还是在家学习好呢?这个其实与学生本身有很大关系。对于那些自律性很强且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小的学生来说,在家学习要比在学校学习更好。而对于那些自律性差且很依赖老师和同学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要比在家学习更好。另外,对于那些成天不想学习,混日子等着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在家学习和在学校学习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地区别。

一般情况来讲,高考最后一个月学生主要是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易犯错误进行纠正和巩固练习的时间,基础知识掌握地没有问题了,对老师的依赖也逐渐地变弱,本身需要全靠自己来做题加强练习,那么这个时候,喜欢自己探究,自己查漏补缺的同学来说,在家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家里面安静,不受那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探身到学习中,也可以在家调养身心,缓解疲劳,有父母的照顾,能够做好最后的高考冲刺。那些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同学,应该留在学校学习,毕竟学生更多地是听老师的话而不是家长的话,老师可以盯着学生学习,学生也不会产生放松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况且在学校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安全隐患,往年无论是高考前还是高考后,学生很兴奋,或多或少地总会出现学生出事的事情。

因此,最后一个月选择在家学习还是在学校学习,需要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地综合考虑,但更多地可能与学生有关系。做好选择,冲刺高考,祝每一位高三学子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王老师的数学


建议还是去学校学习,因为学校的环境和家里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教室学习你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紧张感,然后你就不会放松自己了,你会有一种紧张感,在这种环境下更有利于你的学习,而在家里如果你不是特别的自律最终会很后悔的,所以建议去学校复习,也就最后一个月了,未来的日子里你会很怀念这一个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