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後一個月,不去學校在家複習,怎麼樣,想讓大家給點意見?

約翰遜Magic


較長文警告!

在家學習的高三黨建議好好讀一讀,動動腦子,想想問題。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

穩清北的學生,現在在家偶爾做兩張卷子熱熱手就好,看點書,培養點情操,看點時事都很有用,分數的事等開學了再搞。

正在衝刺的學生,在高三的最後100多天,已經是到了必須要刷題的時候了,轉緊發條,開始刷題。

隨波逐流的、到達瓶頸的、沒什麼夢想的,看多少知乎答案,都沒用,該幹嘛幹嘛去,在家沒法高效學習,講再多都沒用的。

所以首先你要有想要高效學習的心,再搞懂什麼是高效學習,再搞懂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高效學習,最後才是開始行動。

1、有高效學習的心。

都高三了,不會真的有人天天在知乎等耶穌來救吧,別噁心我了。

這時候還不想高效學習的,建議明年再來。

2、搞懂什麼是高效學習

聽起來蠻簡單的誒。不玩手機,坐在桌子前,攤開書、練習,埋頭刷埋頭做,書本結合筆記,筆記結合習題,習題結合錯題,豈不美哉?

哈哈,你彳亍嗎?

咋說起來這麼一套套的,做起來都成“持續性混吃等死”了呢?

努力其實真的是一種天賦,進而發展為能力,最後成為一個人的品質。

方法當然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了好的方法,能更有效地進行努力,努力就落到實處,更容易得到期待的收穫,從而完成正反饋進而循環。

可是,如果很多事情僅靠方法就有用,反而就不會有那麼多方法了。

大部分人,是看了一種方法,覺得“有理”,試了一下,沒用,“不適合我。”再轉投另一種方法,試了一下,還是沒用,就開始計較起來:“這方法不行啊,還不如第一種方法。”

要我說就是,沒有什麼比切身實際地投入更重要。

我總想著要多寫點回答,這樣就會有很多小可愛來關注我了。

可真到坐在電腦前的時候,理由(藉口)就來了:“剛吃好飯,要消化。”“我才剛起,沒睡醒。”“好晚了,今天要早點休息。”

最後回顧一天發現什麼都沒做。

但後來我意識到一件事:沒有人會在乎你餓不餓,在乎你困不困,在乎你睡沒睡夠。

人們只在乎他們看到的你。

你高考考得越低,你得到的東西越少。

你大學越差,眼界就會越低。

你眼界越低,越難以成功。

也許會有很多同學說,我太現實,什麼都可以聯繫上“成功”。

可是我也要反駁:對於總想要成功的人,成功是明月,是求而不得。

對於已經成功的人來說,成功不過是追求人生意義路上的順便。

甲覺得好吃的就是人生意義,他成功後,發現魚子醬也就那樣罷了,把家常菜做好更是享受。

乙覺得看書寫詩是全部意義,他成功後,包下了一家書店,只做情懷,只做舒心,不求賺錢。

丙覺得和朋友一起喝酒真是快樂,成功後,開了一家酒吧,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不同的人生意義,往往需要在成功之後才能看到。

成功的人往往處變不驚,輕描淡寫,你便以為這是成功的模樣。

你,只看到了第二層,你把他們,只想到了第一層,實際上,他們是第五層。

成功之前,兩件事最重要

一:問問自己有沒有過人的天賦

二:問問自己有沒有足夠努力的品質。

成功未必缺一不可,但如果一個都不沾邊,我想,萬萬不行。

過人的天賦當然是縱求之而不得,但足夠努力的品質,我想總是可以去爭取的。但我不是要你去收藏那些方法,不是要你埋頭去只管學習,我是想要你學會思考,並進行思考。

從這個問題開始:什麼是高效學習?

學習是一個很動態的問題,300分就該做300分的打算,600分就該做600分的打算,舉個例子:你讓300分的關注時事陶冶情操,或者是讓600分的去學拼音,都是不合理且愚蠢的建議。

我知道看到這個答案的同學們,處在不同的省份,處在不同的分數段,有不同的脾氣,有不同的三觀,但我想,這世上有一個人一定是最瞭解你的——你自己。

你期待的努力,是一天學習多少時間?2小時?5小時?10小時?

這世界上有很多正面的例子,讓你相信:主觀意識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電影、小說裡的英雄被一次次打倒依舊能鯉魚打挺。

所以,有那麼多逆襲的故事廣為傳唱,今天是100天提200分,明天是就差孃胎裡考取清華了。

這樣的故事具有很強的“榜樣效應”,它讓你覺得“我好像也可以。”

但你知道為什麼英雄被稱為英雄、奇蹟為什麼被稱為奇蹟。因為他們不可複製。

你為邱少雲將軍的事蹟感動的同時,問問你自己:你是孫悟空還是防火服?

你為別人的逆襲故事感動的同時,問問你自己:你一天坐14小時刷題,坐100天,屁股能不疼嗎?

故事能打動人,因為其真實,你不要拿別人的真實故事,給你自己編一個不真實的故事,感動自己。

你以為自己可以假期裡複製學校的學習狀態。

你以為自己可以假期裡比在學校更努力,彎道超車。

你以為自己可以20多天提100分。

那你早點在學校時候幹什麼去了?混吃等死?

主觀意識能打敗惰性,但強大的主觀意識本身就是個珍貴品質。

你可以學知識,學方法,但你不小了,你不能求爺爺告姥姥,開口來問我借點意志。

認定了一天學習6小時是你的極限,就不要再給自己設定8小時的目標

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天最多做一套卷子,就不要拿發呆的時間往上湊數。

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和自己的內心作鬥爭。我一直覺得,輸給自己不丟人,怕的不是贏不了,怕的是不想贏。

贏不了的是失敗者,不想贏的是廢物。這是本質的區別。

3、需要什麼樣的高效學習。

這個問題好像和第二個問題有點像,對吧。

好像也可以用“不玩手機,坐在桌子前,攤開書、練習,埋頭刷埋頭做,書本結合筆記,筆記結合習題,習題結合錯題,豈不美哉?”來回答。

哈哈,確實。

不玩手機的最好辦法是不玩手機,學習的最好方法是學習,養成習慣的最好辦法是養成習慣。

所以,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是面對恐懼,不當廢物的最好辦法是不當廢物。

拜託搞清楚:你需要在假期完成什麼。

很多同學可能要問:當然是提分了,不然還幹嘛?

哈哈,這麼簡單嗎?

我來問問你,有些事,我一問,你也許就懂了。

你假期能拿手機,能看很多方便的技巧、乾貨,對吧,你在學校行嗎?

你假期有大段的時間做整理、做摘抄、對一件事情進行長久的思考,你在學校行嗎?

你假期在家有時間看電影、看美劇、學口語,鍛鍊語感,你在學校行嗎?靠英語廣播嗎?

你要清楚,高考考的東西,有時候真的不在書本上,也許,我是說也許,這一點在高分段表現得更為明顯,但我想,無論是誰,都有一些可以在學校外學習的東西。既然在家學難以像在學校一樣進行那麼多“硬學習”,學點學校裡學不到的軟的,也不錯,不是嗎?

畢竟,更重要的,始終是你在學校的時間。

等你到了學校,開始感嘆自己方法不行、整理不到位、語感太差的時候,你能抽出時間來做這些事情嗎?

不是打開書本就叫學習,也不是隻有打開書本才能學習。

懷有目的、懷有思考地享受假期,即便到了高三,也依然可行。

4、假期的高效學習如何行動?

首先,人的精力有限,先定好自己每天有多少學習時間。你不需要成為超人,成為奇蹟,你只需要成為你自己,就夠了。

確定每天必須做的事、應該做的事、可以做的事。

舉個例子:

必須要做的事:

今日必達任務:語、物、生套卷各一張,並完成訂正。

今日應達任務:整理高中文言文實詞(1/3),學習記憶宮殿方法(1/5)

今日可選任務:美劇、電影、書摘、作文素材任意……

必達任務做不完,就要懲罰自己。是為“規”

應達任務做完了,就可以獎勵自己。是為“勉”

可選任務可作為“軟學習”,填入一天之內的縫隙和角落,讓自己不至於揹負上不努力的自責,同時可以平衡自己的精力。

你可以做一張卷子,看會兒美劇,來訂正一下,再整一張數學,整理一些實詞……

也可以荒廢時間到晚上8點,猛趕必達任務,應達任務一概不論。只是會失去獎勵。

選擇權在你,你試幾次自然會發現,還是勞逸結合更好一些。

可是,好像還是沒有解決最重要的問題。我如果沒管住自己,還是沒用啊。

那我來點有用的,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不要臉。

啥意思?

就是不要臉。

臉皮和你的分數比真的不值什麼錢。

很多失敗背後的原因是失敗的代價過小。

你還小,你沒有什麼可以失去,你的父母不會放棄你,你沒有生活的壓力,沒有物質的壓力,你什麼都沒有,但又好像什麼都有,但我知道,你唯一的弱點,就是你的臉皮。

沒有任何一個人生階段比學生階段更注重面子。

你可以不學習,但如果你不學習,就要在所有朋友面前丟人,你還願意嗎?

你可以學習,只要堅持下去,別人就會認可你的努力,你會嫌棄這些認可和掌聲嗎?

趁著你現在最後鬥志,處在“間歇性躊躇滿志”的頂峰,去你最熟悉的朋友圈、qq空間、微博發一條“聖旨”:鄙人XXX,未來xx天內,必每天完成試卷三套並訂正於錯題本、每日完成1000字心得、整理、方法收集歸納等……日日無休,勢必達成,除不可抗力以外,如有懈怠,則鄙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也不知道最後的XXXXX該寫什麼,但我知道:罵得越狠,效果越好。

同學,麻煩把你的臉收一收,我要踩過去了。

懲罰的部分交給社交圈子,這是朋友的義務不是嗎,真正的朋友,應該希望你好,希望你可以向上,你正好可以藉此篩選一波朋友圈。

激勵的部分交給家長:交流的方式不限,只要遵循一個規則:在必達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完成當日應達任務,才可以享受所有平時享有的一切。越狠越好。不是你要努力的氛圍嗎?你的家長最為你好,一定會給你。

還是那句話,有善心難救該死鬼,大慈悲只渡有緣人。

誰也救不了你,學校救不了;家長救不了;我也自然。

你只是你自己罷了。


遇見郭先森


你好!很榮幸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

以我自己的一些經驗來說,最後一個月在學校學習好還是在家學習好呢?這個其實與學生本身有很大關係。對於那些自律性很強且受外部環境影響很小的學生來說,在家學習要比在學校學習更好。而對於那些自律性差且很依賴老師和同學的學生在學校學習要比在家學習更好。另外,對於那些成天不想學習,混日子等著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在家學習和在學校學習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地區別。

一般情況來講,高考最後一個月學生主要是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易犯錯誤進行糾正和鞏固練習的時間,基礎知識掌握地沒有問題了,對老師的依賴也逐漸地變弱,本身需要全靠自己來做題加強練習,那麼這個時候,喜歡自己探究,自己查漏補缺的同學來說,在家學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家裡面安靜,不受那麼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可以更好地探身到學習中,也可以在家調養身心,緩解疲勞,有父母的照顧,能夠做好最後的高考衝刺。那些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的同學,應該留在學校學習,畢竟學生更多地是聽老師的話而不是家長的話,老師可以盯著學生學習,學生也不會產生放鬆的心態,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況且在學校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安全隱患,往年無論是高考前還是高考後,學生很興奮,或多或少地總會出現學生出事的事情。

因此,最後一個月選擇在家學習還是在學校學習,需要老師、家長、學生三方面地綜合考慮,但更多地可能與學生有關係。做好選擇,衝刺高考,祝每一位高三學子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王老師的數學


建議還是去學校學習,因為學校的環境和家裡是不一樣的,並且在教室學習你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緊張感,然後你就不會放鬆自己了,你會有一種緊張感,在這種環境下更有利於你的學習,而在家裡如果你不是特別的自律最終會很後悔的,所以建議去學校複習,也就最後一個月了,未來的日子裡你會很懷念這一個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