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教育沉思者


感谢小悟空。

我是清风老师,常年研究学法、学生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跟踪调研小升初、初升高的农村中学一线教师。欢迎关注评论交流。

对于农村学生现状,深有感触。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大多由爷爷辈照料,孩子大多缺乏引导和管理,厌学、内向、沉迷游戏……大多都是对人生没有认识缺乏思考。


题主提问侧重于学校对孩子们的引导。

就我所知而言,学校有专门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亲情电话室,不定期举行心理辅导课,不定期举行法制讲座等等。

但这种模式更的体现在出了问题才整治,对孩子们人生理想追求的引导大多停留在事后,而事后的治病救人略显被动,且效果不一定好。


而学校这块工作更多的集中在班主任身上。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组织、领导、管理者。班主任为了能够管住、管好班级,就得充分了解每一学生,每一个学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得从品行、习惯、思想上提供引导、校正、辅导和帮助。

由于清风老师所在的是农村中学,对孩子们的现状也更了解,所以也特别注重。

更多的是尽可能的给每个孩子以关爱。孩子们的家庭现状,决定了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怀。父母在外务工,最多周末与孩子打打电话视频聊天,在距离和时间上决定无法细致深入;爷爷辈的照顾大多停留在物质,在思想上几乎无法供帮助,而最了解的往往是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

老师们的关爱各有各招。

而我做的较多的,是充当家长与学生的桥梁;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有话愿与我讲,有困难也愿找我;提供一些实质的帮助和提醒,天气变了提醒加减衣服,有病痛了送医等等。

而我做的更多的是与孩子们交心,和他们交流,适的提供建议和意见。比如有孩子厌学,你得充分了解他的成长背景,所接受的外在负面影响,得找到他现在最缺什么,然后给他讲道理、举例子。

我做的更多的是用活动感化。不少学生胆小、内向、不敢表达,我就利用周末(我校周三3:00到校,下午晚上各两节自习,大多是班主任在)开展各种活动,小比赛呀,写感悟呀,真心话想表露呀……既充实了生活,也潜移默化影响改变了孩子们的认知和行为。

我尤其注重孩子们的生涯规划。通过活动、通过个别谈话、通过演讲,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认识人事物、认识社会。并引用很多文献、报告、数据,建立自己的理想,充实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提出了有建设性意见的班训。


也引经据典的和他们探讨人生。平均年龄24岁以前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此学习包括书本知识+说唱写跳等能力+丰满的思想+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

致今半年来看,成绩可喜。孩子大团结友爱;班内一团和气;有困难一定会有人主动帮助;内向胆小的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初露头角;一个抑郁自闭的孩子脸上也开始有了笑脸;春节期间也有好几位同学打电话找我交流学习理想……为师甚慰!因为我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还有什么比这还有成就感呢?

欢迎关注【清风教与育】,一个关注学法、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的普通老师。


清风教与育


有句名言:“知彼

知己,百战不殆”。要想战胜对方,必须了解对方。孟的一听把这句话用于培养教育孩子上有点不恰当,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

了解学生。做为老师,了解学生是前提。发现学生的长处,了解学生的喜好,对学生的长处要多加宣传,不要直接对学生说你的什么什么长处值得表扬等等,老师要学会用别人的咀去宣传自己的主张,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就是学生的工作。

发现学生的短处要掌握处理方式。在日常学习中,老师和家长都会用批评或者甚至施用暴力来处理学生的短处和错误,这样的方式会使得其反,学生在成长阶段,采取用训戒或暴力会增加学生的逆返情绪。

对学生的成绩不宜用物质奖励。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家长会犯这样的错误,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对学生的成绩会使用物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都会说:“孩子你这次考试成绩好的话爸给你买手机、出去请你吃饭、到那里去旅游等等,这种做法不可取,会增加学生的贪懒,激发不了学习兴趣。

和学生沟通讲道理。发现学生对学习厌烦,要耐心和学生沟通,利用身边的现实来个现身说法,通俗易懂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学生改正错误也不要危于求成,给学生点缓冲余地。


XGC上善若水


应该说农村学校现在读书学习的学生基本上农村为主,外来为辅,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事业有成,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真正动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如今在农村学校读书的学生跟以前相比较,变化也是比较大的,有的跟父母,有的跟爷爷奶奶,有的从城里来农村的,虽然不是五湖四海来的,但也是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的。所以,首先老师要做到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循序渐进,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承认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特长,认真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对以后学习工作生活又有什么帮助。同时教育他们知道,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奋斗,让我们今天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就是靠的这样的人生理想才让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说我们现在好的环境、好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心存感激,报答家庭,感恩社会,所以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发展更好,并且更好的为国家社会服务,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总之,对农村学校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人生崇高理想的追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的追求,是人生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这是我个人的皮毛之解,真心的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从不同的纬度和角度,多发表适合农村学校方面的见的,让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有更加美好的人生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