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种植山黄瓜,连续阴雨天,霜霉病严重,怎么办?

用户8839977039683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黄瓜霜霉病,又称为“跑马干”、“干叶子”,一种黄瓜常见病害,该病菌中的孢子襄靠气流和雨水传播,最适宜的发病温度是16-24℃,低于10℃或者高于28℃较难发病;适宜发病的湿度是85%以上,特别是在叶片有水膜时最容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时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时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黄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礼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状斑点,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子叶很快变成黄色,枯干。成株期黄瓜发病时,叶片上起初呈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的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严重影响黄瓜的生长甚至造成损失。

露地种植的山黄瓜,由于连续阴雨天,天温和湿度都很适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所以霜霉病就会发病更加严重。防治黄瓜霜霉病应该以预防为主,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以及抓住连续阴雨天有不下雨的空隙时间,采用喷施药剂来防治,有效药剂有7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25%吡唑醚菌酯1500-2000倍+80%代森锰锌600-800倍,70%精品甲托800-1000倍+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等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用2-3次,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农村李小杰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上常见的病害,无论露地或大棚种植都可发生。和气温、湿度有很大关系。

[发病原因]属真菌病害,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菌引致发病。

[症状表现]

苗期、生长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

[发生特点]

病菌为活性寄生病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4C°,低于15°C,高于30°C不适宜发病;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60%时孢子囊不能产生。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4%噁霜霉锌(沙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我这几年自己家里小菜地里也是黄瓜藤蔓上架就开始枯萎死蔓,黄瓜结出的果实畸形较多,起先我以为购买的黄瓜苗可能不适合露地栽培的原因,但为什么别人家一起购的黄瓜秧长势良好呢?于是,我在我自身上找原因,在黄瓜秧上找原因。得出的结论是,黄瓜可能感染了病毒病。

一、黄瓜霜霉病症状与危害后果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常见病毒病,2018年,我栽培的黄瓜叶片上有白霜一样的粉末,当时,不知道是白粉病,还是霜霉病,由下向上发展,开始在叶背有水渍状小斑点,逐步发展成受叶脉阻隔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侵染严重的叶片,干枯卷曲潮湿时病斑部信出现黑色霉状物,流行蔓延十分迅速,气温16——24°C,相对湿度80%以上易流行,气温高于30°C或低于10°C很少发。,在“梅雨”季节,连阴雨天气,湿度大的,低洼、易涝、排水不浪、密度大,阳光寡照的条件下发病严重。我家小菜园子在池塘边,“梅雨”季节,经常被渍涝,等水排出,一阵强日头,把黄瓜叶片又给晒萎蔫了,白天叶片萎蔫,傍晚逐渐恢复,这么折腾几天,黄瓜开始枯萎死亡,幸存的黄瓜秧,结出的黄瓜大多畸形。减产30%左右,还是及时防治的情况下的收成。

二、露天黄瓜该怎么种植?

我们当地人说黄瓜是“病鬼”,意思就是黄瓜病多,种植上老年人经验比较丰富些,露天黄瓜不要选择重茬种植,多采用有机肥种植,化肥,尤其是化学氮肥使用过多,畸形瓜特别多,感染病毒病几率也比较大。种植上每亩追施农家有机肥4000公斤做为底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左右即可,起高垅,地势高,合理密植,田间要保持通风除湿,每株黄瓜能有足够光照,下雨后,可撒草木灰杀菌吸潮、除湿,苗期可用粪稀加入250克尿素浇一遍,追肥用农家有机肥追施,穴施每亩2000公斤。我不是说化肥不能用,而是农家肥能改良土壤,提高黄瓜免疫力、抗逆性要好一点,浇水施肥应该早上或傍晚进行,黄瓜忌中午时段浇水施肥,中午时段浇粪,黄瓜叶片立即萎蔫,所以,我们当地人说黄瓜是“疟疾鬼”,总是一副萎蔫的样子。黄瓜管理上,要清沟沥水,通风除湿,防渍涝灾害。及时中耕除草,搭架引蔓,多撒草木灰。

三、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与措施

①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好的品种,病毒病发生几率低3——4倍;

②人为控制生态环境。根据气温30°C以上、10°C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不利于霜霉病流行传播的规律,管理上调温、调湿,营造一个叶片上水分蒸发,植株有足够光照的环境;

③早晚浇水、浇肥,促进水分蒸散,用35%百菌清1000——2000倍液浇根;

④用百菌清、瑞毒霉、乙磷铝、代森锌、疫霉灵、福美双等杀菌剂喷雾防治,剂量1000倍液——2000倍液;

⑤叶面喷雾叶面肥。叶面喷肥,提高黄瓜免疫力,用1:1:100倍液尿素葡萄糖水溶液,在生长期叶面喷雾4次,防治效果达90%。另外,也可以叶面喷雾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及其他叶面肥。

黄瓜不仅有霜霉病,还有白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等,农民很难区分和分别防治,因此,在防治上可以采取统一防治。从苗期到采摘期要以病毒病防治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