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激動人心的高考結束啦!


有人說,作為中國人,不參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剛從高考戰場上踏過來的你,是否覺得這是完成了人生重要的一次洗禮?


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不過,趟過了高考這趟深淺不知的水,還沒有上岸啊。得等到結果出來,上了大學,才算是圓滿了。只是,在這個階段中,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報!志!願!


時常有同學們在後臺詢問,應該如何報志願?想從我這裡得到點忠告。一直沒有時間去做面對面諮詢,把大家常問的一些問題,總結了一些。以問答形式,統一回復大家。希望能對大家報志願有點幫助。


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因為對心理測驗感興趣的緣故,收集研究數據就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重點。而與學校有關的調查,其實早在1884年,我就與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合作,對北京的中小學進行過調查,之後,一直與國內的一些中學開展有關中學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調查研究。對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就按照自己的一些研究的經驗吧,跟大家分享些自己的感受。僅供參考。


Q: 可以談談你當年是怎麼報志願的嗎?


A:應該說是很隨意的。35年前,參加的高考。作為湖北佬,競爭是相當的激烈啊。當時,我一心想考武漢大學數學系,因為,在那個年代,武漢大學是如日中天,而且,在所有湖北考生心目中,只有武大,不知清北。武漢大學才是真正的大學聖殿,當然當時的大環境,仍然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陳景潤是所有學生的國民偶像。而我自己,儘管是理科生,但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成績很好,而物理、化學成績卻一般…..總的來說,高中三年下來,總體上講,成績還不錯,也比較穩定。所以,第一志願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武漢大學數學系。


Q:後來你學了數學?


A:沒有。很遺憾啊,我的高考成績沒有達到武大數學系的錄取分數。最終沒能進入武漢大學,這是我的最大遺憾啊。現在每次回湖北,我都要去武大看看,彌補下青蔥歲月的遺憾…..。剛才提到,我那時報志願是隨意的,與當時的報志願時間有很大關係。在北京,從2015年以後,是等查到高考分數以後,才開始報志願的,這樣報志願,針對性就非常強了,你可以判斷大致能夠報哪個層次的大學。而我們那時,在湖北,是在高考結束後,分數沒有出來之前,根據自己的估分來報志願的。這就需要你有非常精準的估分能力,還有需要了解別人的分數估計在那個範圍,判斷自己大致發揮得如何,但說老實話,沒人能夠精確地估計自己高考能得多少分的。所以,報志願隨意性很大。後來,我才知道,在北方有些省份,當時報志願是在你參加高考之前進行的,也就是說完全憑你自己平時的成績,以及對高考的信心,不知道那些同學們是如何進行報志願的。


反正,我們高考結束後,每個人發了一張《湖北考試招生報》,共四版,大學的名稱用黑體五號字,在湖北哪個專業招多少人用六號字,然後每個人盯著這張報紙,報志願。那時沒有985,211之說,只有重點大學和一般大學兩類,然後就是專科,中專等等。我當時估計自己考上大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專科和中專基本上就不關注了。印象中,重點大學除了報武漢大學數學系之外,還有北京農學院(現在的中國農業大學)之類的,第二類的志願,基本上是一般大學了,當時沒有多少大學的信息,只是看到考試報上有杭州大學,知道杭州是個好地方,畢竟“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就這麼著,就報了杭州大學心理學系,當年在湖北招2人。鬼使神差地就到了杭州上大學。選擇了心理學這個專業,去了那兒,才知道當時全國只有四所心理學系,而心理學系可以說是當時杭州大學的王牌專業。當然,你也知道,杭州大學在1998年的高校大合併浪潮中,併入了浙江大學,這是另一個大的話題啦。不管怎麼說,我現在還是浙大北京校友會理事。


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Q:時代在變化啊。現在報志願,信息應該很豐富了。那麼,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高考報志願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要不要花錢報個諮詢班?


A:是的。現在是網絡時代。跟3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大家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到任意一所你感興趣的大學相關信息。但信息爆炸帶來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就是選擇困難!尤其是現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我想,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典型的例子吧。誰也不曾想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


Q: 那麼,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需要花一筆鉅款,去找某機構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嗎?


A: 這個......如果你家裡有礦,試試也無妨。至少可以找到心理上的安慰……不過,如果沒有,建議還是自己親自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的分數,可以任意選擇北大,或者清華,那麼,恭喜你,你只需等著北大或者清華副校長或者是招生組組長,給你打電話,或者你只需要拜訪他們,根據面談的感覺,怎麼挑都不是問題。(這種情況下,強烈推薦首選北大。畢竟像北大這樣自由而嚴謹,給你充分自我發展機會的高校,在國內真的不多。)


當然,有這種待遇的同學,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同學糾結的不是上北大,還是清華,而是985?211?雙一流?一本?二本?......


那我報志願,最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要考慮的因素相當多,歸納起來,無外乎下面幾個重要因素:

(1)選城市

(2)選學校

(3)選專業

(4)做職業規劃


前面兩點,似乎比較容易選擇,因為現在是網絡時代,只要你有感興趣的城市或者學校,都能在網上找到相當詳實的資料。可以幫助你進行決策。麻煩的是後兩點,這些都涉及到你自己的心理特質,尤其是你的興趣愛好,也是最難以瞭解的方面。而這又恰恰是我自己擅長的領域,


Q:那我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呢?


A:要了解自己的興趣,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心理測量中,我們經常用特質來描述一組內部相關或者有內在聯繫的行為。例如一個人喜歡修理自行車,喜歡觀看機器運轉,閱讀機械方面的雜誌,等等,我們就可以推論此人具有“機械興趣”的特質。智力也是一種特質,如果某人廣聞博見,談吐流暢,計算敏捷,動作靈活,學習成績優秀等,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有較高的智力特質。由此可見,特質是個體特有的(與他人不同的)、穩定的(表現於多種情境下)、可辨別的(可與其它特徵分開)特徵。


其實,高考報志願的時候,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這些特質。這個在你的成長經歷裡大致就可以感覺到的。就我自己而言,那時,我自己其實很清楚自己的特質:喜歡看書,喜歡安靜,能寫會算,但不擅長動手,不擅人際交往,木訥內向,不喜交際,…..,所以,報志願的時候,從未考慮過報考工程類的學校,也沒打算學醫,偏偏學的又是理科,找個文理綜合性的大學和專業似乎更合乎我的實際情況。


Q:這麼說來,這個興趣愛好是憑自己的主觀判斷才能發現的?


A:不是的。所謂的主觀判斷,也是來自你對自己的客觀觀察啊。其實,你的家長,你的班主任,你的老師,同樣也能通過觀察,瞭解你的興趣愛好的。所以,在報志願的時候,也需要傾聽他們的意見,道理也在這兒。因為有時候,你的觀察真的沒有班主任觀察的更客觀,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但心理測量提供了一種快捷簡便的測量你的興趣愛好的方法。


Q:那有沒有比較客觀的方法,比如像考試那樣的,能夠了解我的興趣愛好?


A:有很多專業的心理測量,可以幫助你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幫助你做職業選擇的。別人的測量工具,我不好說,但我自己是編制了一套“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的。對這套系統我是瞭如指掌的。


Q:聽起來有意思,能具體告訴我們這套“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嗎?


A:這個說起來,話題有點長。其實,從2007年開始,我就給國內幾個大的部委進行一些心理測量方面的服務,因為保密的緣故,這些數據不能公開發表,也不能公開宣講,所以,在十幾年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訪談了20多位部委高層領導,調查了160多名部委中層領導對人才的看法及要求,同時收集了15000多位測試數據,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提煉出了一個通用的人才測評的理論模型,稱為“PKU-PRISM模型(北大稜鏡模型)”。


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該模型認為個體的心理特徵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測評手段客觀地測量出來的。正如我們看到一束白色的光柱,其實,通過三稜鏡,我們可以看出這束白色光柱原來是五彩繽紛的,而心理測量其實就是這個三稜鏡!作為三稜鏡的基礎,心理測量是通過科學、客觀、標準的測量手段對人的特質(trait)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一定法則(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人的行為用數字加以確定的方法。通俗地說,心理測驗就是通過觀察人的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對於貫穿在人的行為活動中的心理特徵,依據確定的原則進行推論和數量化分析的一種科學手段。


後來,在這個模型基礎上,基於我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愛的心理學》通選課程時做的一系列調查,以及跟幾所中學進行科研合作項目,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我提出了一個專門針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的理論模型”,將這個 “PKU-PRISM模型(北大稜鏡模型)”更加細化,更加針對中學生群體。


為了編制“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必須將上述的理論模型轉換為可以操作的結構。因此,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根據我們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進行的調查得到的數據和積累的經驗,考慮到學生們在知識、技能方面都應該能夠達到一定的要求,而且可以通過各種書面考試即可進行選擇,我們的模型側重於對人格特徵、情緒控制與自我認知、職業興趣與動機和心理健康三個方面的測查。


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Q:嗯,這個有意思。那怎麼能夠知道這套“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是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報志願的呢?


A:你問到了一個非常核心的心理測量的專業問題。那就是評價一個心理測驗到底有哪些指標?這裡我只是簡單提幾個概念:信度、效度、常模。其他的一些評價心理測量的指標請參見我的一本教材:《人事測量》(李同歸,宗月琴 編著,原子能出版社,2010年)。


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在心理測驗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專業術語----常模(Norm)。它是指比較測驗分數的標準,通常是一組具有代表性的被試樣本的平均測驗成績。常模是否可靠,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代表性被試樣本,即建立常模的這種被試要有足夠的數量,而且是依據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原則挑選出來的。


我們在制定了詳細的測評方案,並編制了測評量表之後,將測試題放到專業的問卷收集平臺上。在項目組秘書處的統一協調下,我們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利用在各中學進行合作的機會,以及在北大和北外上課的契機,收集到了大量的數據,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測試的常模。共收集到3200份左右的有效數據,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根據這個常模,我們建立了測評的解釋系統。


另外一個重要的心理測量學指標就是信度(reliability)。任何一項好的測量都必須有良好的信度,這是心理測量的核心問題,同時它也是標準化測評的一項基本要求和原則。信度指的是測量數據和結果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程度,它用於分析測量工具測量結果的前後一致性水平,並以這種一致性的程度來判斷測量工具或測量方法的可靠性。也就是說使用的測評工具可以穩定地測到它所要測量的事物的程度。在選擇和使用測評工具或方法時,信度必須是考慮的重要問題。


為了檢驗本套系統的信度指標,我們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利用課堂上進行調查的機會,對173名大學生進行了一次測試,間隔2個星期後,再使用同樣的測試題目,採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第二次測試,把這些人在兩次測試中的各維度得分,進行細緻的分析,求出每個測試維度的相關,這樣即可得到重測信度係數,以及內部一致性係數,即α係數。結果表明,“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各指標的重測信度係數大多在0.63~0.87之間,顯示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可以用來進行團體之間的比較。


但是,僅有信度保證還遠遠不夠,心理測量學的另外一個指標---效度(Validity)方面的證據也相當重要。所謂效度是指測量的有效性,即能夠測量到所要測量目標的程度。它是心理測量中另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如果一個測量沒有效度,即使它的信度再高,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通過對測量效度的分析,可以瞭解測驗對所要測量的心理學變量的測量準確性程度如何,以及對外在標準的預測能力。


高考報志願這事,還真得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探討本套測試系統的預測效度是最主要、也是最迫切的工作之一。但這也是我們的研發工作中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好在,在我們的通選課程中,無論是北大還是北外,選課的學生幾乎包括了教育部頒佈的所有專業,因此,這個群體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效標團體!我們選取了347份有效問卷,包含有教育部公佈的12大類專業。以他們在大學期間的表現情況,以及在本專業中的學術能力的主觀評價得分,作為重要的效標指標。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本套測試的校標效度在0.43~0.56之間,屬於比較良好的效度範圍。表明這套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確實能夠測量到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所學專業之間的適應情況。

Q:哇,真是一門學問啊。有點太專業了,我得好好看看那本書,才能理解呢。那我如何才能進入到“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業選擇測評系統”的測試呢?


A:現在是移動互聯時代,因此,要進行這種測試,其實相當簡單。只需要打開你的手機。在微信中查找“優智心理”(微信號:youcanwise),然後在界面下方點擊“學生測試”,即可進入測試界面!

然後,按照要求填寫基本信息,回答問題即可。

注意,在測試進行過程中,不可回翻,憑你的第一印象進行答題即可。如果有過多的掩飾,會提示你的結果不可靠。

大約需要15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所有測試,在你的手機上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測試結果。

記住,你的測試結果,屬於你的個人隱私。不可分享給其他人!如果需要進一步諮詢你的測評結果,可以在“優智心理”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

祝願每一位考生,都能如願進入到理想的大學,讀自己喜歡的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