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口氣燻人,中醫辨證施治思路與方法

中醫相比西醫治療口臭的優勢與不足 :在使用西醫療法治療口臭時 ,首先需要治療口腔局部病症,如齲病、牙周病等,及系統性疾病,如胃炎,肺炎等。 當這些治療結束後,如口臭病症未消失,此時需西醫漱口水來治療。 西醫漱口水治療口臭的藥物選擇性多,臨床作用快,效果明顯,現作為治療口臭的首要選擇,但西醫治療口臭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易復發,持續時間短,容易產生耐藥,口感差,不易被人接受,且有時不能治療臨床上無明顯病因的口臭。中草藥由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煉所製成,經臨床長期實踐,治療口臭效果明顯,且毒副作用較弱。

口臭,口氣燻人,中醫辨證施治思路與方法

牙醫


我國早在漢代就有口臭症的記載, 口臭又名出氣臭、臭息。隋 ·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口臭候 》曰:“口臭 ,五臟六腑不調 ,氣上胸隔。然腑臟氣臊腐不同, 蘊積胸膈之間 ,而生於熱, 衝發於口, 故令臭也。”中醫認為 , 口臭的產生主要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 ,胃熱燻蒸所致。一般將口臭分為 :脾胃蘊熱、心脾積熱、肺熱壅盛、腎虛熱、勞鬱五型。

1.脾胃蘊熱 :明 ·李挺 《醫學人門卷四 ·口舌唇》:脾熱則口甘或臭 , 口臭者胃熱也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第四捲上 · 口舌 》:口臭是胃火、食鬱 。中醫認為口臭主要是由臟腑功能失調產生。一般多因過食辛辣、飲酒厚味之物或飲食不節 , 損傷脾胃 , 使脾胃運化失常 ,食積內停而生熱,胃熱燻蒸向上所致。多因食辛辣厚味,宿食停滯,兼有牙宣、口瘡、或溫熱病,火氣上蒸,舌紅苔膩,脈浮,口臭有腐氣,宜消食導滯,用枳實導滯丸。

口臭,口氣燻人,中醫辨證施治思路與方法

中藥

2.心脾積熱 :宋 ·趙佶 《趙佶聖濟總錄卷一百一十八 ·口齒門》:口者脾之候 , 心脾感熱蘊積於胃 ,變為腐臊之氣 ,府聚不散,隨氣上出燻發於口,故令臭也。常見口氣熱臭兼面赤唇紅,煩躁不寧 ,大便幹 ,小便黃 ,舌質紅 ,脈滑 ;去口臭以五香丸、雞舌香丸及草豆蔻丸等治之。

3.肺熱壅盛 :金朝 ·張子和 《儒門事親卷之六·口臭六十七 》:肺金本主腥 , 金為火所煉, 火主焦臭 ,故如是也。明 ·薛己《口齒類要》:膏粱多飲 ,勞心過度 ,肺金有傷 ,以致氣出腥臭,涕唾稠粘,咽隘不利 ,口苦幹燥。肺熱口臭,多見口中如膠,口乾口渴,小便多,用地骨皮丸。 膏粱多飲,勞心過度,肺金有傷,以致氣出腥臭,涕唾稠粘,咽隘不利,口苦幹燥,以加減瀉白散主之。

口臭,口氣燻人,中醫辨證施治思路與方法

口臭

4.腎虛熱:明 ·龔廷賢 《醫林狀元濟世全書 · 口病》:口臭 ,牙齦赤爛 ,腿膝痠軟。口臭兼見牙齦赤爛,牙齒鬆動,牙縫出血,腿膝痠軟,脈細數,用六味地黃丸。

5.勞鬱 :元 ·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卷第十七 · 口齒兼咽喉科》:勞鬱則口臭,凝滯則生瘡。因願不遂,憂思過度;或勞逸過度 ,無所事事損傷脾氣 ,致運化失健 ,水溼內停 ,溼濁內生,濁氣上升,出於口而至臭。 表現為口臭、納呆、乏力、大便溏等,需補脾益氣,用補中益氣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