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一张照片在朋友圈疯传。一个送戏下乡的剧团正在认真演出,戏台前唯一的观众却是一只小狗崽。(见下图)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微信圈。这张图基本反映了当前基层乡村的文化演艺生态。

这是啥子回事?狗狗也懂戏?难道这只小狗崽成‘’戏精‘’了吗?

不足为怪!且听俺老半(瓶水)娓娓道来。

前 言:

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可以引领和启迪思想,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早些年,农村文化生活匮乏,除了看电视、听广播以外,其他文化娱乐活动很少。文化生活的单调、健康生活方式的缺失和公共文化产品的匮乏让曾经充满生机的农村文化生活变得十分萧条。

不少农民朋友只有通过打麻将、玩扑克牌打发日子。到了隆冬季节,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正 文:

戏曲艺术作为艺术教育资源的重要部分,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古以来戏曲被皇家贵族称为高雅艺术,对老百姓来说却是绝对的奢侈品。

以前是台上唱戏,台下玩,台下全是老婆孩。当前是政府买单,剧团挣钱,狗狗猫猫满地蹿。捧场的观众,伸手一呼啦都数得过来。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群众是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地方自发性文艺演出团体,本可以通过寓教于乐、健康高尚的文化活动,在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骨干和桥梁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文化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整个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对照国家、省市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不少,差距很大。

半瓶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 "文化公共产品"足不足?

答案:不足。

"送戏下乡"每年每村一场戏的国家政策是2013年开始实行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造成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严重错位和失衡,导致了各级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基层剧团难以依赖和攀附公共文化载体,造成国家送戏下乡的政策难以全覆盖落地。

二、"外行领导内行"有没有?

答案:有的,严重有,上下各级都有。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为农民群众提供寓教于乐、健康高尚的文化活动,是改善农民贫乏单调生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因基层财力和重视程度差异的原因,各级宣传部门及文化站(馆)的干部队伍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不是年龄偏大,水平偏低,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官风难以引领带动民风,根本没有兴趣和能力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加之这些人员隶属当地乡镇管理,不便于流动调剂。

三、"内在动力"有没有?

答案:有的,严重不足。

良好的环境是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些行政村虽有文化活动室,但文化设施很不齐全,又没有专业的文艺人才支农辅导,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大部分乡村文化站(馆)设施陈旧简陋,仅有的一点图书和活动器材成了摆设,致使乡村文化体系成了"空壳"。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因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文化队伍人才匮乏,剩下一支613899部队留守煎熬,难以形成有效分量,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

四、"激励机制"有没有?

答案:有的,杯水车薪。

群众需要文化,文化也更需要大众。"乡土艺术家"们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是农村文化的主角。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大众为主体,最重要的是应建立一种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吸收和鼓励有创作潜质的文化骨干和团队加入,实际情况是,文化创新活力不足,

基层文化(馆)站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反映新时代并接地气的新作品很少。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五、 "文化交流"多不多?

答案:在基层乡村很少。

文化站(馆)是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平台,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基地和枢纽。由于公共文化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了相关配套的培训辅导和文化交流不能开展,对农村文化工作管理和指导的职责形同虚设。对全国近3000个县,5万余个乡镇,400余万个自然村来说,意义深远,不容忽视。

六、"业余剧团"的生存现状

演员:业余剧团的演员个别有专业院团退休的,大多数都来自社会,到了退休年龄,为了有个好心情,修养个好身体而加入,多数人不动乐理知识,从零基础学习,凭兴趣和热情表演,多数人没想通过演出去挣钱。因个人没有经营执照,拿不到政府的订单,只能依附某个业余剧团参加活动。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资金:业余剧团多是自筹资金,经营者自己联系演出及活动场地, 挣点钱以置办道具行头为主要花项,能勉强维持剧团运转的算是凤毛麟角。他们虽出身业余,却有吃苦精神,下深山,进老林,克服了交通不便、飞虫钉咬等困难,为戏迷朋友们送上了精神大餐。因为这种吃苦精神和表演毅力,演出才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农村地区的文艺需求,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现状:真正能挣到钱的人,是有运营执照的剧团老板,他们靠着政府招标,可以拿到部分送戏下乡的场次。有了送戏下乡的政府补贴,起初,演出相对认真,也深受群众欢迎。由于演员年龄偏大,个别人身体不好,辗转演出总会有意外(猝死)发生,业余剧团的老板也不敢轻易用这些人了。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前景:目前看,五十岁以下年轻演员很少,老龄化严重,培养新秀的能力和氛围严重不足。十年后,当下最年轻的演员也上不了台了,后继无人绝不是危言耸听。

七、"专业剧团"的生存现状

演员:专业剧团实力相对雄厚,演员专业,演技精湛,文武场配套齐全,个别腕或角讨价还价耍大牌的脾气也不小,有的讲套路,有的喜欢作。

资金:由于拨付资金有限,在专业剧院演出的空间越来越小,排练新戏烧钱厉害,吃不饱,猛喘气,半死不活是客观事实。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现状:有些主管领导一心追求任内政绩,跟流风,讲排场,一味追求华丽和奢靡,为了参赛,舍得高薪请名角和花大钱买行头,甚者花钱买奖杯。资金投入是个无底洞,哪怕是投一场,扔一场,也在所不惜,却舍不得扶持业余剧团一丁点。

再是专业剧团在吃不饱的背景下,也没心思走送戏下乡的路子,即使是中标,根本无法兑现演出。一是无法调度正式编制的演员,再是演员吃不了在底下摸爬摔打这份苦。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没得办法了,为了应付官差,一是不管有没有观众,不求质量如何,舞台场地不重要,派几个配角演员用伴奏带应付一下即可。哪怕演出水平再差,哪怕是老掉牙的旧戏重演,观众无所谓,只要上头无人过问和追究,一切得过且过。

二是低价转包给业余剧团,自己拿大头,业余的拿小头。导致有些经营者为了节省开支,靠关系,跟风候,拿广场舞,通俗歌曲和杂耍等杂碎段子应付了事,好孬算是一场。只要挣得场次认可,便大功告成。

前景:观众都很忙,演员很苦逼。综上所述,就是目前基层文化市场越来越走样的原因。

八、"群众戏迷"有没有?

答案:非常多。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看看河南地方戏豫剧栏目,各种擂台赛给电视台戏曲频道带来了空前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由票友和小戏迷的表现可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换台看山东地方戏吕剧,虽败犹荣,令人忧虑。

随着时代发展,农村人生活富裕了,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早已不满足老掉牙的剧种及俗而又俗的老戏了。

去年,山东本地一个庄户剧团下乡演出,精彩上演了新戏《分家记》,一个老大娘看后说:"这戏比电视台大明星好看!还是演咱老百姓家常理短的戏才有看头。"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村书记说:"这才是咱老白姓喜欢的节目,这样的戏咱老百姓最愿意看,真受教育啊!"

事实证明,农村小剧团,必须走出老模式才有活力。只有不断创作新戏,才能立足于百姓文化根基。

八、 "城乡合作"有可能吗?

答案:值得尝试。

记得七十年代童年时,自己曾跟着父母亲随村办业余剧团走街串村演出,那个时候全社会都讲奉献精神,没有报酬的概念,十几辆大马车拉着上百号演员,那场面真叫个威武,演出都是无偿的,起早贪黑不在乎,吃好吃孬不计较,被邀请演出是全团的光荣。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父母亲都是主演,我曾被视为嘉宾对待,坐前排小凳,跟着吃大饼,喝白菜汤,一切待遇都让我觉得当上帝的感觉实在好。经历难忘,音貌再现,美好的一切至今记忆犹新,让我感到了童年生活的灿烂无比。

结束语:笔者在基层乡村工作多年,一直在想:能否借鉴一些成功经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专业带业余,走城乡共建,互惠互利的发展路子,为特色项目寻找符合乡情、民情、村情的活动载体,以帮助业余剧团共同打造文化品牌,以激活、带动乡村文化项目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探索的课题。因为不管是专业剧团,还是业余剧团,想生存,必须走创新的路子。

‘戏精’小狗崽让我尴尬了

图片来自网络

希望媒体能够对接地气的、老百姓真心喜欢的庄户剧团给予关注,只有让剧团更好的发展,老百姓才能看更多更好的戏。

希望更多的决策者能关心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草根剧团发展提供更多机遇。这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都有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此文仅代表半瓶水个人观点)

#萌新作者进阶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