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渐渐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微信公众号: i贝儿

孩子为什么渐渐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孩子为什么渐渐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

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

现在可好,和大人就是没话说。”

类似这位家长的抱怨,如今,

在我国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

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

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

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i贝儿说

i贝儿说

孩子为什么渐渐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

文&编辑|云叔 · 公众号|i贝儿 · 图|网络

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孩子和父母为什么好似来自不同的星球?

1

前些日子,母亲从老家过来,

在我这呆了一段时间。

我平时有摆弄花草的爱好,

一天中午晃到阳台的时候,

发现我种的犁头草被拔起来随意插在另一个盆里,

原来的花盆种上了葱。

这草说起来也就是路边的一种杂草,

但是我喜欢它的花,

另外也没想到这杂草并不好种,

移植回来之后长满蚜虫,

折腾很久好不容易才活了两棵。

所以见到眼前的情景时,

我是愤怒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愤怒,

不仅仅是心痛花被糟蹋,

更来自于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蔑视。

它马上让我联想起小时候,

我从外面抓了蝼蛄回来养在装满泥土的鞋盒里,

看着蝼蛄用两只小前爪扒开土

不一瞬消失在土中我满怀喜悦。

一转眼我妈就把这个鞋盒顺手就扔了。

我还记得当时我大声哭闹时候,

我妈尴尬地笑着说我以为就是一盒土,

而今天我妈对我说我以为就是颗杂草......

几十年了,这种蔑视从未改变。

在她眼中我就是一个小孩,永远都是,

我的所有过激行为,都是小孩子脾气,

她觉得笑笑算是对我的迁就,

而从未想过对小孩也需要尊重,

而这种不尊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2

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

是孩子和家长不愿沟通的基础原因

王小波说,

做父母的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

为了孩子好,但正是这个“为孩子好”,

让孩子吃尽了苦头。

一位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爸妈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什么也不让我干,

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

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

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

而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

因为孩子已经逐渐长大了,

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

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

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

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

渴望成熟的心。

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应该反省自身是否给与了孩子充分的尊重。

真正的对孩子好,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付出中,

还要感慨不为人所理解,

而是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小时候是非常的依恋父母,特别是母亲,

有时候去个什么地方。

还得偷偷溜走,就怕孩子看到后哭,

那时候我们不喜欢孩子这么黏着贴着,

可是长大后孩子慢慢的疏远我们,

我们却怀念起当年的感觉来。

现在很多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

依然需要父母的帮衬,

并且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否有这种情况:

你为了你的孩子付出了一切,

你的孩子却依然不懂得心疼你?

有时候别人不懂得心疼你,

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

同样,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

而是你无限度给予的结果。

3

我们隔壁家的女孩,

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

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

自此以后身体就很不好,

他们两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问题。

那个女孩儿也很争气,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前三名。

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放学回家后,

跟妈妈吵架的声音。

有一次,她妈妈跟我一起买菜,

就在路上开始诉苦。

说是自己一心为女儿,

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让孩子吃少了。

学业这么重,作业那么多,该如何是好?

再后来跟她一起聊过好几次,

每次的话题都以她女儿开始,

再以她女儿结束。

很少有听她说起过自己

她在照顾女儿方面也确实尽心尽责,

每天女儿进门前,

她都会把精心做出的饭菜摆在桌子上,

洗完衣服叠好放柜子里,

并且把第二天要换的衣服给孩子放床头。

有一回天气热,

她给女儿拿的衣服有些厚,

自己在那里自责了好久。

我对她说,孩子都上初一了,

热了肯定自己会脱的。

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

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

却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女儿从来不觉得妈妈为她付出有多辛苦,

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我想如果那位妈妈让女儿自己盛饭,

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

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一味地强调知识的学习,

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

则采取忽视、漠然态度。

为了孩子成才,

我们一直倡导要对孩子舍得舍得,

可狠下心来培养十几年,

到头来,孩子的确成材了,

设若和父母关系疏离,

真的是最好结果吗?

这种态度渐渐造就了

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

孩子为什么渐渐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4

父母和孩子产生亲密的心理链接需要一个枢纽,

而这个枢纽就是 “拥抱”

找准了这个枢纽,

孩子就能清晰感受到“付出”背后的深爱,

并给予到位的回馈。

找不准这个“枢纽”,

即便孩子能够懂得 “付出”背后有深爱,

在表达这份懂得的时候,也会有疏离。

我从有记忆起,

好像就不记得被爸爸妈妈拥抱是种什么感觉了。

这种缺失,很小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

越长大,感觉越明显。

很多时候,

心中明明对父母有爱,却羞于出口。

这种不好意思的具体表现是,

不会和父母撒娇,

更不会和父母说甜言蜜语,

通常我们之间的沟通都是有事说事没事沉默。

其实我知道这么做不对,

想要改变,却非常难。

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

看似简单的拥抱,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巨大

孩子长大后,精神上的分离独立是必须的,

但心理和身体上的链接不应就此断开。

否则,尚未完全成人的孩子,

内心会有非常庞大的孤独和寒冷。

这种孤独和寒冷不知不觉结成一张网,

密密实实隔离在孩子和父母中间,

可以望得到彼此,却无法触摸和拥抱。

而且这种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

所以,

亲爱的各位爸妈朋友们,

从现在开始,请不要吝啬您的拥抱,

它将成为您和孩子之间链接一生的桥梁。

微信公众号: i贝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