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1、

暴力包括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两种。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很多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冲动之下会打孩子。这属于对孩子的身体伤害。

还有一种是精神暴力,也就是冷暴力,包括对孩子言语的贬低和强迫控制等等。

和身体暴力相比,精神暴力的危害不那么明显,但是却可能日积月累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很多父母都把“我都是为你好”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 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些话背后真正的意思是:你要听我的,你要按照我的想法和要求去做。

父母往往会把自己没有达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还会动不动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父母因为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把孩子放在对立面,给孩子贴上“懒惰”甚至“自私”的标签。

当父母对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我伤透了心”,他的意思是,自己的不快乐是由孩子造成的,他是在用内疚感来控制孩子。

精神暴力的来源,往往是父母的不安全感和控制欲。很多父母不许孩子顶嘴,只要服从不问对错,这只会让孩子的自我处于全面压抑和窒息的状态。内在的自我认知发展受阻碍,自然会影响孩子外在的表现,变成了困住孩子脚步的怪圈。

《儿童沟通心理学》书中说: “语言羞辱是正向沟通的大忌,因为父母对孩子说出羞辱性的语言时,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主导性动机、成就动机等所有机能给孩子带来向光明前往的力量,都被父母无情摧毁了。”

2、

每个人都有两个层次上的存在。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生物学的存在意味着,我们需要水、食物和空气来保证生命的延续;心理学的存在意味着,我们需要爱、信任、自由和世界的有效回应。

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存在感的缺失会导致无意义感,也会带来价值感的缺失。

孩子生理层面的生存需要满足后,最大的需求就是心理与精神层面的安全和满足。孩子知道你在、不会抛弃他,这是一个层面;当你在时,你是平和喜悦的,和他有良好的沟通呼应,这是另一个更高的层面。

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应方式,会对孩子整个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面对问题,家长本能的情绪发泄只会让孩子更加战战兢兢、无所适从; 一个能控制情绪、能引导正向沟通的家长,才会对孩子的认知建设有真正的帮助作用。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在与孩子沟通时,尤其是你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检视你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恢复理性,保持平静。

另外就是在坚持管教原则的同时,不要忘记尊重和同情。记住,管教与情感连接是可以共存的,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孩子,我们不接受的只是孩子特定的行为。

最后就是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和看法,要求孩子根据规矩和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沟通方式要有爱且有效。 孩子感觉到自己本身是被接纳的,才有更大的力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打破 “错误行为—严厉惩罚—负面情绪” 的恶性循环。

3、

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和家长的心态有关。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当家长认为孩子表现不好,家长这时其实就站在选择的路口。当你认为孩子故意偷懒,家长就倾向于监督和惩罚,如果家长认为是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就会从指责者变为帮助者,与孩子结为同盟。

我女儿刚练琴那会儿,我总是觉得女儿想偷懒,不够认真,所以总是因为在女儿练琴时和她起冲突,结果就是那段时间女儿对于练琴、尤其是我听她弹琴非常抵触。

有一天我和朋友打电话时说起女儿弹琴的事,刚想抱怨女儿弹琴不认真时,突然想到:女儿每天练琴一个小时,但是我只是关注到她的问题,关注她开小差的那几分钟,却一直忽视了她其余时间的努力。

于是我试试把我脑海中的关于“女儿练琴不努力”的表达,换成“女儿很努力的在练琴”。我马上发现,这样的表达其实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这次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女儿练琴的时候指责她不认真练习,而是挑她做的好的方面进行鼓励和肯定。孩子也越来越信任我,希望我告诉她哪里还有问题需要改正,当然弹琴进步也越来越大。

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的能力。

我们不能把孩子看成一个异常的、有问题的个体,而应将孩子的问题看作整个亲子关系的问题。

当家长有发现美的眼光,相信孩子,能积极正向的解读问题,和孩子良性沟通的渠道就敞开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在爱和赞美里,孩子才能有勇气直视自己的缺点,才能够更加主动的走出舒适区,去拓展自己的人生。

4、

我们的文化总是在强调:我们需要服从,需要为了自己的家庭或者集体去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家长常常为孩子叛逆感到苦恼。但实际上如果孩子真的失去了自我的主张,失去自己是非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才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大的憾事。

人是要先成为“我”再成为“人”的。良好的自我认知,是孩子未来长远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奠基石。

因为当一个人失去了与真实自我的连接,他就变成了一个浑浑噩噩的在台上迎合表演的木偶,离真正的幸福和自我实现越来越远。

家长与孩子之间真正良好的沟通模式,是家长从心里真正接纳孩子,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敬畏孩子,相信孩子向善向好的愿望,给孩子创造空间,创造试错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成功战胜困难、挑战自己的记忆。

冷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用对沟通方法,才能走入孩子内心

不要用棍棒和刻薄的言语,把孩子压抑成一个习惯性的弱者。在暴力下长大的孩子,无论他后来在哪里生活,掌握了多少技能,在心底,他可能一辈子对自己的标签都是一个“Loser”。

不要说我是为你好,而是告诉孩子,努力做好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这不是放任,而是从家长自恋的角色中退出,是对生命本身的信任。

Photos, Maggie Lindem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