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與預防所有細節都在這裡

2月3日,國家衛健委通報全國累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已達到17205例。在這關鍵的時期,我們應當科學預防,不信謠傳謠,不給社會和自己增加麻煩。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與預防所有細節都在這裡

國家衛健發佈詳情


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病毒是如何傳播,並以此為依據,加強我們的預防措施。

關於病毒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病毒一樣是通過血管緊張轉化酶2(病毒受體)進行傳播,而我們身體暴露在空氣中並含有血管緊張轉化酶2的細胞就在粘膜。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與預防所有細節都在這裡

口腔粘膜


粘膜細胞分佈在我們的鼻腔,口腔,嘴唇和眼皮。

病毒接觸到粘膜,進入粘膜細胞,感染開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戴口罩,醫生還要戴護目鏡的原因:將粘膜與病毒隔離。

關於病毒傳播

唾液

病毒感染後身體產生大量病毒,並擴散到肺,支氣管,口腔等器官。口腔的病毒被包裹在唾液中,隨著噴嚏和咳嗽噴射到空氣中,接觸其他人的粘膜組織,進行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與預防所有細節都在這裡

看不見的飛沫


噴嚏產生的飛沫可達8米遠,咳嗽產生的飛沫可達6米遠。

質量較大的大顆粒飛沫會迅速掉落地面,而細霧狀的飛沫則包裹著病毒在空氣中長時間飄蕩,蒸發,直到活性消失。

病毒在空氣中存活的時間可能長達幾個小時。

關於預防

預防的最主要手段是物理隔離:戴護具,勤洗手。

口罩。一般口罩都可以防止大顆粒的粉塵和飛沫,而納米級別的微粒則因為重量太輕而被口罩織物纖維的靜電吸附。

對於10微米以上的顆粒,普通紗布口罩的過濾能力能達到80%以上。

對於那些不大不小,既無法被靜電吸附,一般紗布口罩又不能有效阻擋的顆粒就需要專用的口罩進行防護。

處於中間值的0.3微米的顆粒是最難過濾的。大部分口罩就是把0.3微米的氯化鈉過濾能力作為過濾指標。

能將95%0.3微米氯化鈉過濾掉的口罩就是N95。

根據網絡上相關資料,82%的飛沫核尺寸集中在0.74-2.12微米(飛沫核是指飛沫在空中迅速蒸發後留下的幹核)。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與預防所有細節都在這裡

各類口罩防護能力(來源網絡)


所以根據上圖,

想要過濾掉大部分的飛沫,至少使用普通醫用口罩

護目鏡。有條件,有需要的可以上,如治療呼吸疾病病人的醫生。普通人暫時沒必要。

相對與護具,最重要的就是勤洗手。

網上資料顯示,一般流感病毒在玻璃,塑料上能存活2天。央視新聞請的專家也說病毒在光滑物體表面生存時間更長,在毛髮中的生存時間較短。

但是央視請的專家認為病毒在毛髮中只能夠生存半小時,在其他場所也就是幾個小時的存活時間,與前面的說法是有衝突的。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與預防所有細節都在這裡

專家說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短


作為普通人來說,沒有條件去檢證哪種說法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仍然要以最壞的結果去做我們的預防。

我們接觸的公共場所物品,如電梯按鈕,扶梯扶手,座椅等,是手部接觸。所以手部是最有可能受到攜帶病菌物品汙染的。

此時手部帶病毒是不會讓人體感染病毒的,只有拿手吃零食,擦嘴,揉眼睛,挖鼻孔的時候,病毒才從手部轉移到粘膜上,實現對人體的感染。

所以,對手部進行消毒,洗手,徹徹底底洗手,尤其重要。


關於謠言

目前網絡上充斥著各類謠言:有傳周邊出現確診的,有傳中藥治療效果的,有封城封路的,有物價高漲供應緊張的等等。

我們都不要慌亂。相信政府的組織能力,不要偏聽偏信,誤入騙子的圈套。


最後再強調一邊個人如何做好預防:

1.做好隔離,不外出,不去人員密集場所。

2.去醫院,口罩使用後應當報廢掉。其他情況下口罩無損壞或者汙染,適當重複利用。

3.少接觸公共用品。按電梯儘量不要皮膚接觸,儘量用紙巾或者戴上手套。

4.多使用移動支付,不用現金。

5.出門戴口罩,在家勤洗手。

6.少坐公共交通,注意場所消毒,通風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