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爭先恐後地想著上市呢?

老衲快要頂不住啦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爭先恐後地想著上市呢?A股有一句話說的是錢不圈白不圈,也就是上市融資等於是白拿錢,拿了錢也不用還,隨便花,也不需要關注回報。

A股上市做大做強企業只是很少企業的初衷,大部分都是衝著股權增值而來,衝著股權減持而來,部分企業上市成功,就在預測股價會漲到多少,自己持股市值增加了多少,減持以後可以獲得多少錢,自己是不是成為億萬富翁。

因此限售股解禁一到期,很多股東就會迫不及待的減持股份,直到清倉減持。世界主要股市,哪一個市場,會像A股一樣,被股東減持搞得爭議不休,放寬減持收緊減持市場爭議不斷。

另外很多地方從地域利益考慮,認為上市成功就可以從全國拿到金融資源,發展當地經濟,甚至有部分地方官員把上市公司數量作為自己的政績,因此出臺各種政策刺激發行人不斷上市,像現金獎勵、稅收優惠、土地優惠等。

最後是對造假上市打擊不力,罰款最高60萬元就可以洗白自己,也倒逼很多公司通過財務造假上市,獲得發展資金度過難關,或者是通過減持套現獲得非法利益,正是責權利不對等,很多公司創造條件上市,美國有IPO堰塞湖嗎?沒有,只有中國A股堰塞湖無法消除,一個禮拜十家IPO,堰塞湖也難以消除,說明股市制度保護融資者利益。


杜坤維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爭搶著想要上市呢?—— 還不是因為存在著巨大的獲利空間,一旦上市,原始大股東身價迅速 10 倍、幾十倍的翻番,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們當然會具備很大的動力!


A 股上市公司爭先恐後上市最明顯的表現就是:IPO 堰塞湖,動輒排隊的就是幾百家公司,按照每週 3 - 4 家公司的上市速度,排隊 IPO 的公司全部上市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由此就可以看出企業上市的意願是有多麼強烈。


公司上市意味著大股東身價的暴漲


我們可以看到,隨便一家公司,只要 IPO 上市,股價少則翻幾倍,多則翻番幾十倍,溢價空間巨大,對於原始大股東而言,他們所持有成本低廉的原始股在上市之後就能獲得巨大的利益。一旦限售股解禁,他們就能立刻搖身一變成為億萬富豪!


IPO 對於公司高管而言,就是一場「造富運動」


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很多公司也把上市視作公司發展的終極目標,而不是通過融資擴大企業生產,成為增加影響力的一個跳板。


甚至不乏有公司通過財務造假

的手段以謀求獲得上市的機會。懲罰措施太過於輕微也是助長這一問題的關鍵。通過上市高管很輕易就能賺取上千萬、上億的資金,但是頂格罰款才 60 萬,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所以國內企業財務造假的問題一直難以杜絕。


換是在美股,一旦財務造假,公司、相關保薦機構會承受鉅額的罰款,公司大概率是會因此倒閉關門的,相關責任人還需要面臨長達幾十年的牢獄生活......在巨大的犯錯成本之下,會選擇鋌而走險的公司就很少。



提高企業影響力,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傾斜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企業上市除了高管會因此“一夜暴富”,公司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將大大提升。


當地政府一般而言也會優先給予上市大公司稅收上面的優惠和政策上予以傾斜,因為這些公司能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能更大程度地拉動當地 GDP 的發展。


而且上市公司的數量也能體現一個地方經濟治理的「政績」,甚至不少地方都下達了每年 IPO 的指標......



總結


上市肯定是具備巨大的好處和獲利空間的,否則就不會有這麼多企業擠破頭皮也想要上市了。促成這一扭曲狀況的根本是在於:資本市場規則制度的不完善、初衷的不明確,沒有嚴刑峻法去制約部分公司的不法行為,就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其次,設立資本市場的初衷竟然是為了融資,而不是起到市場定價、優勝劣汰的目的,這樣的“指揮棒”也將市場朝著另外一個遠離預期的方向在發展。


我們的股市改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浮雲財經觀


上市應該是每個創業者的終極夢想了,能夠上市,首先對自己企業是一個肯定,其次是上市後,才能真正將股份變成實實在在的錢。沒有上市之前,所謂的股份只是一個空洞的數字。但是上市以後,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交易自己的股權了,變現速度更快了。

但是總結現在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最關鍵的還是三個原因:夠資本的企業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越來越多,股權變現的需求越來越多。

一、夠資本的企業越來越多

國內上市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僅僅一條三年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就已經可以擋住很多企業了。在過去,中國人都沒有現在這麼有錢,企業想做到很高的利潤沒那麼簡單。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內需市場越來越大,企業的利潤也越來越高,達到門檻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有些企業即使沒有達到利潤門檻,也可以通過資本的力量來推動上市,例如賈躍亭的樂視。

樂視本身並不盈利的,但是樂視背後有一堆的企業來支撐樂視的收入和利潤。所以靠著資本的力量,就打造出了一個夠資格的公司。

二、互聯網公司越來越多

互聯網公司剛開始是很難盈利的,一般都是做到一定規模後才能盈利,但是在達到這個臨界點之前,沒錢了就全完了。所以互聯網公司是一定要上市的,靠著股權換取更多的資本來發展。

互聯網公司上市國內的證券交易所是很難的,大多數都是去美國上市,納斯達克對於公司上市的門檻是很低的。又匯聚了全世界的資本,所以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是先去美國上市,然後成熟以後,有了盈利,部分公司就回到了國內,畢竟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只有國內更懂。而且國內互聯網上市公司很少,大家都願意投資高成長的公司,所以回國後,就比較受歡迎。當年暴風上市創業板連續漲停20多天,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三、股權變現的需求越來越大

這裡拿阿里巴巴舉例,阿里巴巴上市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分紅過,互聯網公司幾乎都是這樣,未來的創業公司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因為現在的公司必須不停地前進,把自己做大,做到足夠強大,才能減小公司被別人幹掉的風險。如果每次利潤都拿來分了,那還有什麼錢去發展。

但是不分紅的話,創始人,持有公司股份的老員工不是白忙活一場嗎?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只有通過股權套現來獲得個人利益。

基於以上三個原因,公司上市的自然越來越多,不上市的公司風險其實挺大的。同樣規模的公司,一個有10億流動資金,一個有100億流動資金,誰的發展前景更好,我想也不言自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