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網絡:你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

為什麼你一定要進名校?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推出了2019年宣傳片《從一到無窮大》,瞬間引爆了網絡。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2018年,30年間清華大學一共招收了5萬多名本科生。

這其中走出了許許多多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以及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

小到個人和家庭,大到地區和國家,無數人的命運都在那一紙通知書中被改寫。

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網絡:你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

視頻的主人公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當年就是一名“家庭第一代大學生”。

此刻作為頂尖科學家的他,彼時卻只是齊魯大地上的一個放牛娃。對於薛家,家裡出了個大學生,是破天荒頭一遭。

可是在清華時光,讓這個放牛娃接觸到了世界科學的前沿,觸碰到了學術的殿堂。

此後二十多年裡,他每天工作15個小時,終於帶領團隊率先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並在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在清華任教的時光裡,他還培養出了18位博士後、85位博士和3位碩士,近30位入選國家人才計劃。

從“一”到“無窮”,他和他的團隊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清華大學在基礎科學領域的一張“名片”。

這就是名校的魔力,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肯奮鬥,名校就會提供你想要的舞臺,讓你可以從1到無窮大。

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網絡:你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

就像黃金埋於沙土,多年過去,黯淡無光;但只要被置於光線十足的展示臺上,就會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對於學生來說,名校就是那個珠光寶氣的展示臺。

所以說,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響一個人的高度的,是他在哪裡接受教育。

我們不主張名校萬能,名校裡當然不是人人成功,但至少離得更近一點。

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網絡:你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

名校鍛造人的眼界和格局

作家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講了一個故事。

賣豆腐的老楊不願讓兒子上學,在他看來,人跟鳥一樣,腦子越好使,翅膀就越硬,說飛就飛走了,怕豆腐坊拴不住他。

朋友老馬來勸他:“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嗎?現在專打傢俱賣,別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次一張八仙桌,被人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

其實一張八仙桌沒啥,八仙桌加上縣令,它就值錢了。這跟賣豆腐是一個道理,等兒子讀了書,從縣政府出來,再回頭做豆腐,豆腐就成了老胡的八仙桌,值了大錢。

老楊一聽,是這個理兒,趕緊把兒子送去讀書,只不過讓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漲知識,還是為了賣豆腐。

對於老楊來說,賣豆腐就是天大的事兒,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懂,也不願意懂。

這就決定了他這一生只能是坐井觀天,眼光只圍著豆腐攤轉來轉去,註定不會有大出息。

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的下限,但教育卻決定著他所能達到的上限。

眼界有多寬,你的格局才會有多大。

《新東方精神》裡寫道:“你要用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走到牛人當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間的距離。當你覺得自己能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的時候,你才能成為真正的牛人。”

要成為牛人,你可以出身不好,但你努力的起點,一定要高於一般人才行。

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網絡:你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

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起點”就是學校的選擇。

畢業於名校的學子,一般來說,天花板來得更晚一些,這不是絕對的判斷,卻是個概率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本科在一個二類的政法院校讀的英語專業,政法和英語的搭配,讓人覺得很彆扭。

朋友大學前兩年,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混”過來的,除了應付考試,幾乎沒去過圖書館。

一切都在她大三時發生了轉變。

有一次,朋友去了對外經貿大學,在那裡,她被深深震撼了。

同樣是英語專業,外經貿的老師所舉的是上週《經濟學人》的案例,外經貿的學長學姐動輒就是業餘翻譯界的大神。

原來換了院校,竟可以有如此天差地別的懸殊。

所以她一回來就備戰考研,成了圖書館的“釘子戶”,功夫不負苦心人,她考上了對外經貿,成了同學口中羨慕的對象。

眼界寬了,底氣自然就足,底氣足了,渾身就會發光。

如果說教育的目的,是鍛造眼界和格局,那麼名校教育,就是現實的不足與理想狀態之間最短的距離。

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網絡:你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