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肺炎事件”,談人與自然相處之道

從“新冠肺炎事件”,談人與自然相處之道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事件沸沸揚揚,佔據了各大網站首頁,也是我們密切關注的焦點。此次病毒肆意蔓延,我們也採取有效的應對之策,居家隔離、交通管制、人人戴口罩等等。病毒爆發的根源,相關專家還在探索,但是,從“非典”到“新冠肺炎”,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古人尚且知道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何現代人要“劍走偏峰”、“另闢蹊徑”?

從“新冠肺炎事件”,談人與自然相處之道


一、古人眼中的自然之道

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在《道德經》中便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萬物,相生相剋,人類要做的便是順應自然,不要試圖打破其間的規律。

1、人文至上,關懷生命

《道德經》第25章中寫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天地之間,人類是萬物之靈,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人類就可以為所欲為。舉個例子,攜帶病毒的蝙蝠,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距今已有34億年曆史,很多微生物看似渺小,生存的歷史也遠超人類。人類看似是萬物之靈,從農耕文明至今也不過一萬年之久,與自然界的野生動物比起來,誰更加具有發言權?誰才是這個世界的“主人”?

道家學派的老子深明大義,懂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不爭”便是他的態度,不刻意打破自然界的平衡。

2、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唐代李嶠有一首詠物詩《風》中寫道: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全詩未提一個“風”字,讀來卻處處生風。風時而溫柔時而猛烈,能吹落三秋的樹葉,能吹開二月的花蕾,能激起千層浪,亦能讓竹子搖曳生姿。詩意的背後,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風雖無形無影,卻能吹動萬物,人雖有形,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古人尚且懂得這般道理,為何現代有人“冥頑不靈”,非要與大自然抗衡,這無疑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

3、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在古龍的小說《楚留香》中有一個橋段,描寫的是主人公香帥與扶桑第一高手席間的一場經典對決。二人皆是當下武林的翹楚,勝負之外一念之間。席間二人對坐飲酒,扶桑道人舉筷為劍欲先發制人,而此時的楚留香左手持杯,右手持酒壺,不停的在往杯中注酒。試想,如果杯中酒滿溢或者壺空,楚留香定然會分神改變現有的姿勢與氣場,而此時便是扶桑道人出手的最佳時機。二人對視了許久,卻始終不見杯中酒滿,楚留香亦保持倒酒的姿勢紋絲不動。古龍先生的小說雖及具想象力,書中言道楚留香催動內力讓酒杯中的酒與酒壺中的酒循環往復,以致於杯中酒永遠不會滿,壺中酒亦永遠不會空,扶桑道人自知不是對手,杯中酒生生不息,猶如一個圓,循環往復,毫無破綻,自然沒有可乘之機,勝負已然分曉。

小說雖是虛構,道理卻很簡單,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平衡,只有遵守規律,方能無懈可擊。正如這次肺炎事件,人類獵殺野生動物影響生態平衡,打破了原本穩定的格局,必然會產生一些不良的現象。

從“新冠肺炎事件”,談人與自然相處之道


二、人與自然如何相處?

從最早的天花病毒到非典再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病毒,一次次慘痛的代價給我們深刻的教訓,人與自然之間應該和諧共處,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相處呢?

1、“時禁”

先秦儒家文化在保護環境方便便多次提到“時禁”,並不是禁止人類一切狩獵與伐木行為,而是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去做該做的事情。比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寫道: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砍伐樹木要選擇合適的季節,在生長的時候禁伐,在成熟的時候有節制的開採,方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在《荀子·王制》中亦寫道:

汙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

在魚產卵的季節禁止捕殺,待魚長大時,方能滿足百姓所需。我們一定要按時節、節律來組織這些活動,不能盲目自主,趕盡殺絕。

在《朱子全書》中寫道:

聖賢出來撫臨萬物,各因其性而導之。如草木昆蟲,未嘗不順其性,如取之以時,用之以節:當春生時‘不殀夭,不覆巢,不殺胎;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所以能使萬物各得其所,惟是先知得天地本來生生之意。

凡是都必須順應自然規律,根據萬物的本性,不可盲目索取。古人誠,不欺我矣。

另外,對於珍惜動植物,我們應該竭力保護,更不能肆意傷害。每一個物種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我們人類無權決定他們的命運。對於此次新冠肺炎事件獵殺野生動物的始作俑者,我們應極力譴責,他們亦應為這些過錯承擔責任。長遠來看,只有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這個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穩定。

2、天道無為而自然

“自然無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很多人只理解其表面含義,認為什麼都不做,便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其實恰恰相反,“無為而治”是由“道”推演而出的大智慧。《道德經》中所言“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天道本無為,人道應遵循天道,順應自然,方可“無為而無不為”。老子思想中的“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不做傷天害理,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為”是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為,鼓勵人們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只有這樣,順應天理,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無為而無不為”。

道家哲學高深莫測,而我們要踐行,多做有益的工作,保護環境,保護自然。

從“新冠肺炎事件”,談人與自然相處之道


結語:

人類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萬物之靈,我們之於整個自然如滄海一慄,但對於整個生態系統的保護卻應當肩負最大的責任。生而為人,作為高等動物,更應該為生態平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我們能長長記性,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從自身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